
第2章 什么是流程架构
2.1 流程架构定义辨析
根据流程的管理定义,流程是管理者对业务分工协作的设计。管理幅度有大小,业务范围有大小,因此,流程也有大小。流程架构可以被认为是颗粒度较大的流程,是基于专业内聚与管理职责的业务分工,对于高级别管理者管理流程、优化流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流程架构是针对流程的一个结构化的整体框架,根据企业商业模式和业务特点,在遵从统一、一致管理思想的基础上,设计企业流程的分类、层级,以及边界、范围、输入/输出关系等,是企业业务逐层逐级的分解过程。
传统的流程架构强调各级流程的范围、边界、输入/输出关系,本质是分工与协同,是各业务模块行动上的一致。在这里,我们特别强调管理思想的一致,这是行动一致的基础。
这是流程架构定义的前半部分,也就是通用的部分,在具体应用上,企业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补上后半段定义,这是后文我们要谈的内容。
在理解什么是流程架构之前,我们先引入一个概念:流程框架。
无论是分析某件事情,还是描述分析的结果,我们都会通过一个框架来进行。框架是如此重要,以至于有人说:“人类没有框架是不能思考的。”
管理企业也是如此。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需要管钱、管人、管事,需要管销售、管研发、管制造、管服务。管钱的时候需要管收入、管支出,管人的时候需要管招聘、管培训、管用人、管提拔。这样先分类,再分层分解的过程就是一个框架。
流程的本质是业务分工与协作,企业的流程也会有一个框架。如图2-1所示,公司有一级流程研发管理,往下细分为产品组合管理、产品顶层设计管理、产品开发管理等;其中产品开发管理再往下细分为原型设计、市场测试、产品准备等;其中原型设计又可分为需求分析、产品设计、原型制作等;其中产品设计下又包含可制造性设计、可服务性设计、可维护性设计等。

图2-1 流程框架示例
从一级流程逐级往下分解,直至活动和任务,这个层级关系就叫作流程框架。在分解过程中,最后一级流程即末级流程。也就是说,从末级流程再往下分解就是活动,末级流程可以用流程图来呈现。
流程架构是流程框架顶端的那一部分。具体是哪一部分呢?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定义清楚。有以下两种定义方式。
第一种方式,固定流程架构的层级数量,把从一级到三级或四级的分解过程称为流程架构。这种定义的特点是其分解层次的数量是明确的,要么是三级,要么是四级。再往下一级要么到活动,要么到子流程,都不再称为流程架构的一部分(如图2-2所示)。通常,采用这种定义方式的企业其流程架构设计比较成熟。这种成熟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架构分解方法成熟。通常,三、四级的层次是比较清晰的,要做到这种清晰,一方面需要深刻理解架构思想,另一方面需要将架构思想落实到对业务的理解中。否则,就很难在三、四级将架构分解清楚。比如,有一家企业将投融资管理作为一级流程,往下分解为投资管理和融资管理两个二级流程,再往下将投资管理分为二级市场投资管理和一级市场投资管理……这样分解下去,其粒度很难把握,也很难和其他模块保持一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后面谈到的流程架构的第二种定义方式。其二,业务模块管理能力均衡。流程架构也是对业务管理能力的反映,各业务模块管理能力在同一个层次时,才不会出现有些模块三、四级已经分解完成,有些模块到了五、六级还没有分解完成。

图2-2 流程架构的第一种定义方式
如图2-2所示,在这种方式下,假定固定的流程架构层级数量为三级,一、二、三级流程是流程架构。通常,将第四级流程称为子流程。也就是说,第四级流程只能被它上一级的三级流程引用;而它上一级的三级流程,可以和其他三级流程相互引用。三级流程是架构树上的最小节点。
第二种方式,不固定流程架构的层级数量,把从一级到末级流程的分解过程称为流程架构。这种定义的特点是其分解层次数量是不明确的,可能是三级,也可能是四级,还可能是其他层级。但是,其最后一级就是末级流程。这种看似不成熟的流程架构其实符合大部分企业的现状。这种现状包括两部分:其一,大部分企业并没有统一的、专业的流程架构师。因此,流程架构设计更多的是对业务现状的呈现。而业务现状通常是一团乱麻,这就导致了其层次结构很难把握。其二,企业各个模块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模块已经在向业界标杆看齐,有些模块还在闭门造车、走一步看一步,这就很难要求各模块的流程架构层级是整齐划一的。

图2-3 流程架构的第二种定义方式
如图2-3所示,在这种方式下,一、二、三、四级都是流程架构。通常,拥有四级流程的三级流程不能和其他三级流程建立平等的引用关系;而是由四级流程和其他三级流程进行相互引用。末级流程是架构树上的最小节点。
无论是用哪一种方式定义流程架构,一般都不要求一个公司的流程框架层次数量是固定的。就好像是一棵树,有些叶子到主干的距离较远,有些叶子到主干的距离较近。
两种流程架构定义体现了不同的管理选择,后续对流程架构的维护也会不一样。前者更注重规划与设计,后者更注重现状呈现;前者更注重维护主干,后者更注重体现末端;前者的稳定性优于后者,后者在端到端流程整合时清晰而灵活。
同时,无论采用哪一种定义,流程架构都体现了我们对业务的分解视图,表示这个架构下面业务的结构是完整的,业务的边界是清晰的,业务的逻辑关系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必须满足流程架构定义的前半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