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微创新专利申请的衡量尺度与挖掘方向
研发技术人员在衡量公司已有的技术能力与行业技术发展水平的情况下,会不断地对现有产品做“微创新”进行技术优化迭代,那么哪些微创新是可以申请专利的呢?我们都说专利价值体系的衡量标准是新颖性与创造性,即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最新的,与现有技术都不同,而不同之处又不是常规技术手段,那么这种微创新就是专利创新。
我们可以把这样的衡量标准客观化、简单化:
(1)查找不同之处:我们做出的微创新是否与现有技术有不同之处;
(2)评估不同之处:不同之处是否在本领域的相关文献(包括专利文献及期刊杂志等)有对应记载,如果有,就是现有技术;如果没有,就是专利创新技术;
(3)将微创新整理出来进行专利申请。
企业内部如何进行这样的微创新引导与挖掘呢?
(1)迭代改进:按照产品理想状态,发掘、发现现有产品的不足,进行微创新,提出可行的改进方案;
(2)组合增加:按照产品理想状态,为现有产品增加新功能,并与现有产品相互融合提升;
(3)转用适应:按照产品理想状态,将其他行业中的好功能转用到现有产品上,相互融合提升;
(4)理想化预言:任何产品技术演进如果没有外来技术革命颠覆,一定是向最理想状态推进;这种最理想状态在技术表现上可能是:成本更低廉、结构更简单、操作更方便、控制更智能、使用更环保……按照理想状态来推动产品微创新。
案例:某半导体设备公司,主要利用自己的设备帮客户做产品加工,产线上的设备都是采购的行业标准设备,大量的工人是流水线操作工人,部分技术人员是设备的维修保养人员,在这种情况下,总公司又有专利申请数量的要求,如何推动并激发专利申请呢?
(1)一方面针对研发技术人员要有KPI考核,另一方面要有专利申请奖励,重奖之下有勇夫,KPI下出英才;
(2)外部培训+素材帮助:定期给研发技术人员进行专利培训;选送优秀研发技术人员去参加TRIZ[5]发明创新培训,并对内分享;让专利律师检索并整理行业内最新的重点专利并定期与所有研发技术人员现场解读,现场“头脑风暴”。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没有过多占用研发技术人员的工作时间,将烦琐的文献调研查新工作委外处理,又将最具难度的“微创新”工作交由研发技术人员负责,并采用多种方式提升推动研发人员积极创新,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每年都能轻松输出50个左右的专利提案,最终稳定输出30个左右的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