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上有个“洞”
秋高气爽,万里无云,正是出游的好天气。
迎着轻柔的河风,科技大学附小六年级的同学们来到郊区河滩野炊。他们搭灶、择菜、洗菜、切菜、入锅,忙得不亦乐乎。餐毕,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侃大山,一切都是那样快乐美好。
“你们好好玩,我负责收拾残局。”丁小白和“法治小分队”四人分到同一个小组,他不爱唱歌,也不爱跳舞,更害怕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表演活动时,他主动承担了收拾碗筷的“重任”。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表演活动画上了句号。那时候,丁小白的“工作”也做完了。大家准备打道回府。突然,沈子淳发现了异样。
“河里怎么会有可乐瓶?谁扔进去的?”沈子淳问。
“过不了多久,可乐瓶就会顺着水流漂走。”河滩离垃圾场很远,丁小白为方便起见,将厨余垃圾全倒进了河中。
“小白,塑料不容易降解。你将它扔进河里,会对环境造成很大危害。我们还是想办法将它捞上来吧。”沈子淳正色道。
“河里那么多垃圾,又不是我一个人扔的。”丁小白不以为然。
朱小憨、龚思奇觉得丁小白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事态度不太好,但一时之间又想不到合适的语言劝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想办法将丁小白扔进河里的瓶子打捞上来。
“不就几个空瓶嘛,没那么夸张吧?我们乡下的大河,河面上到处都是塑料袋、塑料瓶……别以为是什么天大的事儿。”丁小白坐在那儿,懒得动。
“环境问题,还真是天大的事儿——因为环境问题,已经影响到天上去了呢。”王多智眼睛一亮,想到一件事。
“环境问题,也会影响到天上?”龚思奇好奇地看着王多智。
“该不会是把天给捅破了吧?嘻嘻嘻……”朱小憨打趣道。
“捅破天倒是不至于,但是‘捅’个洞,倒是可能的。”沈子淳已经猜测到王多智的用意,接过话茬。
“这个洞,就是南极臭氧空洞。”王多智从背包里拿出一份杂志。那是他刚订阅的科普刊物。大家翻开杂志,看到上面果真有一篇名为《天上有个洞》的文章。
“天上有个洞?”龚思奇、朱小憨立马凑了过去。
“科学童话,我最喜欢看啦。”丁小白接过杂志,津津有味地读起来。从科学童话中,他明白了臭氧空洞的成因大致有太阳活动影响、大气动力学,以及大气化学过程几种解释。其中,大气化学过程主要与人类大量使用制冷剂、喷雾剂、发泡剂等化工制剂的氟氯烃等环境因素有关。大气臭氧层损耗、破坏形成的臭氧洞,为世界上又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到生物圈的安危和人类的生存。臭氧层中臭氧减少,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紫外线会增强,波长为240~329纳米的紫外线对生物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对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和各种生物,包括人类,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塑料不易降解,乱丢塑料瓶严重污染环境。”龚思奇说。
“由于它很难降解,会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第一,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第二,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会导致动物死亡;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沈子淳说。
“环境保护还真重要。可我不过就是乱扔几个塑料瓶而已,与杂志上的环境问题相去甚远。倒是河里的其他垃圾,该治理了。”丁小白和朱小憨、龚思奇乘船将丢进河里的可乐瓶打捞上岸。
“要是能立法禁止污染环境,就好了。”龚思奇说。
“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制定了《环境保护法》。这部法律的第四条规定,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王多智相信不久的将来,河滩会被治理得越来越好。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老大,我们要行动起来,为环境保护尽一份心力!”小伙伴们看着远方,暗下决心。
【超强大脑】
亲爱的小法迷们:请认真回忆故事中的细节,然后在不回看的情况下,试着回答下列问题。
1.谁主动承担了收拾碗筷的“重任”?
答:丁小白。
2.丁小白为方便起见,是怎样处理厨余垃圾的?
答:他将厨余垃圾全倒进了河中。
3.天上的“洞”,是什么洞?
答:南极臭氧空洞。
【“小法官”训练营】
1.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制定了一部什么法律?
答:《环境保护法》。
2.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吗?
答:是的。
【小剧场】
环境问题不是小问题
场景一:朱小憨做事情很随意,他乱扔垃圾、乱砍树木,爱用一次性筷子……
朱小憨:我要自由地飞……
场景二:王多智规劝朱小憨,朱小憨不以为然。
王多智:小憨,这些行为会破坏环境。你最好还是改一改。
朱小憨:环境又不是我一个人的。况且,环境又不能当饭吃。
场景三:王多智不得不使出“杀手锏”。
王多智:不爱护环境的话,我只能用《环境保护法》来约束你了。
场景四:朱小憨着实吃了一惊。
朱小憨:保护环境,也立法了吗?
王多智: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