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仕子请命
“太史公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诸位同窗仕子,难道忍心看着孔孟之道、朱子学说在咱们这辈人手上毁于一旦吗?”
郑益看着犹豫不决的众人,苦口劝说着。
“郑兄所言甚是,不让咱们尊崇孔子,难道让咱们去跟那个叫牛顿的家伙学。”一个矮个子学子愤愤不平道。
“说的是呢,照朝廷这样改革,迟早连孔圣人都得被抛弃了。”另一个仕子因为气愤,脸上肉皮牵动了一下。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议论开来。
郑益见到气氛又被调动起来了,当着众人提高声调说道:“咱读书人要有风骨和气节,要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如今朝廷执意要改革科举,要将至圣先师们赶下来,要让读书人干些插苗织布采矿的勾当。”
“如果大家都默不作声,那全天下读书人的种子就死绝了。”郑益说着说着,两眼噙满了泪水。
“郑兄,咱大家都是捍卫正道的勇士,舍生取义,虽死何惧。”郭震在一旁说道。
“咱们肩承社稷,肝胆昆仑,有甚怕的?”徐征也插话道。
“捍卫正道,捍卫儒学。”众人群情激昂地喊道。
郑益斜睨了一眼早已被吓破了胆子的应天府尹牛锡庶,略一踌躇,沉吟道:“眼下应天府衙击鸣冤鼓已然是行不通了,府衙全是这种酒囊饭袋。”
“郑兄有什么主意?”旁边的仕子好奇的问道。
此时,在场的五六百仕子已经将郑益当作他们的领袖,因此遇到什么事情,都要询问一下郑益的意见。
郑益斩钉截铁地说道:“现在咱们只能去面见圣上,当着圣上的面,把宋濂和刘三吾这两个败类揪出来。”
众人听罢,都吃了一惊。
他们只是一个小小的秀才,在场的很多人都不是秀才,只是一介童生。
面见圣上,是他们想不都敢想的事情。
在当时,如果能够目睹龙颜,都是自己家的祖坟冒了青烟。
李昂心中有些没底地探问道:“郑兄说的面见圣上,是何意呢
?”
“皇宫戒备森严,单靠咱们这些文人,哪里能进得去呢?”
郑益淡然笑道:“既然咱们进不去,那就让陛下出来见咱们。”
在众人的目瞪口呆的惊讶中,郑益缓缓说道:“咱们在场的每个人现在都将自己熟识的同窗联络上,跟随咱们一起前去午门前情愿,不怕陛下不接见咱们。”
众人一个个叹服着郑益的高招。
法不责众,郑益等人已经大闹应天府衙,拳打通判知事,已然闯下了弥天大祸。
既然左右都要受罚,那不妨再把祸闯的大一些。
因此郑益等人准备直接大闹午门,让朝廷收回改革科举的成命。
“咱们走。”郑益大手一挥,众人从应天府衙鱼贯而出,浩浩荡荡前往午门。
只留下已经被吓得尿湿了裤子的应天府尹牛锡庶。
………………
谨身殿内。
“陛下,大事不好了。”
内使监监令李顺一边扯着鸭公嗓喊道,一边跌跌撞撞跑进殿内。
“慌什么?”正在批阅奏章的朱元璋撩起眼皮,没好气地说道。
“慢慢说。”
“皇爷,出大事了,您还是去午门瞧瞧吧!”李顺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午门外都是密密麻麻的仕子。”
李顺也是接到午门守城内卫的禀报后,马不停蹄地回来向朱元璋禀报。
朱元璋听到李顺的禀报,唰地站起身来,招呼道:“给咱摆驾午门,要快。”
不多时,朱元璋火急火燎地在午门守备官的陪同下登上午门,等看到午门下面的一幕时,就连经历过生死大战的朱元璋都惊讶了。
午门外不大的空地上挤满了前来请愿的读书人,约莫有上万人。
朱元璋看着这一幕,眉毛也拉成了八字,向身后的午门守备官问道:“这些仕子们何时来的?”
午门守备官回道:“禀陛下,这些仕子们一个时辰前来的,而且现在越来越多,还有源源不断的读书人朝午门赶来。”
朱元璋听罢,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思索着破解的方法。
“陛下,臣来晚了。”李善长、刘伯温和宋濂听到风声后,风尘仆仆一起赶了过来。
宋濂看着午门下面攒动的人头,不由地暗想道:“没想到改革科举的举措在全天下读书人中激起了这么大的风波。”
“如果这些读书人不尽管解决的话,势必会造成内乱和外患。”
朱元璋逡巡看一圈在场的人,问道:“应天府尹牛锡庶去哪里了?皇城发生如此大的事情,竟然不见他的身影。”
李顺见状贴近朱元璋低声说道:“应天府衙今早已经被这帮读书人冲击倒了,牛府尹被吓的走不道了。”
“真是废物,给咱把脸都丢尽了。”朱元璋失望地说道。
“捍卫儒学,翰林学士宋濂、刘三吾下台、下台!!!”
午门下的读书人齐声高呼,让翰林学士宋濂和刘三吾下台。
宋濂听后,一脸的无奈,这改革科举的想法又不是自己提的。你们不敢欺负太子殿下,就抓住我这个老头往死里整。
看着午门下读书人情绪越来越激动,朱元璋意识到必须出动军队进行震慑了。
“陛下,臣请南京守备军队入卫皇城。”李善长一脸严肃地说道。
“陛下不可,万一军队入卫,与仕子们起了冲突。”刘伯温反驳道,“刀剑无眼,万一事态失控,将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作为读书人出身的刘伯温,自然知道读书人的骨气和秉性,你越是派兵弹压他,他越是要反抗。
“请陛下调兵护卫,万一陛下有个闪失,臣等万死难逃其咎。”李善长继续说道。
朱元璋自然知道刘伯温和李善长所说的话都有道理,在两种方案之间徘徊犹豫。
朱元璋俯身看着午门下越来越躁动不安的仕子们,心中一紧,想到:“谁敢保证这些只知道孔圣人的愣头青们会不会突然猛攻皇城,要是那样的话,整个内廷就会陷入一片混乱。”
“禀陛下,接到前线情报,大夏明昇在得知我大明仕子们围困皇城后,蠢蠢欲动,其兵锋已经直抵我大明疆土。”
“北元也正在集结军队。”
徐达匆匆赶来,向朱元璋禀报最新的军情。
“禀陛下,山西、山东、陕西、河南、湖广、浙江、福建等省的仕子们也纷纷赶往京师,声称要清君侧。”李顺小心翼翼地说道。
朱元璋看着眼前内外交困的局面,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