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什么有些人很会读书?
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有些人更会读书?”
我生长在京畿道的边陲地带,虽然现在那里人口逐渐增加,但仍不具备良好的读书条件。小学时一学年只有50人,最多编到八个班级,初中时人数则稍微多一点。一直到我高中二年级之前,搭市区公交车去上课时还会在路上看见牛在耕田。当时会去私人读书室、补习班的学生不多,教室就像家中用来种豆芽的容器那般挤得水泄不通。我们日复一日过着相同的生活,有人擅长读书,也有人不擅长读书,但我总是很好奇,为什么有些人更会读书?
进入大学之后我更感到好奇。
补习班、网络课程、设备良好的读书室、分享信息的网络社团、读书会等,辅助学习的基础设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害怕落后的恐惧的驱使之下,如洪水般涌现的各项设施令许多人晕头转向,但我的大学同学却大多不为所动。是因为他们从初中、高中开始,就一直是“不花钱”读书的人吗?就像考出全国第一的学生在采访里说“以教科书为主,充实学校课业”一样,在大学里遇到的“擅长读书的人”能拿到好成绩,都与这些读书的基础设施无关。
看着他们,我感到更好奇了:为什么有些人更会读书?
大学毕业后开始社会生活,我的疑问仍没有获得解决。投入职场之后,闲暇时间大幅缩减。大家都口口声声说要提升自我能力,却没有时间学习,纷纷感叹“还是当学生好”。不过,即便如此,仍有人能学习新东西,有些人能拨出指甲般的零碎时间学习,并用这样累积起来的学习改变自己的人生。看着他们,我觉得很好奇:为什么有些人更会读书?
学习就像骑自行车,找到诀窍就永远忘不了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而我也很好奇它的答案。幸好,我身边有能让我找到答案的三个宝箱。
第一个是在大学遇见的人。
我很幸运,与非常会读书的人一起度过大学生活,身边尽是能轻松在全国排上名次,或考取各县市第一、二名的“学习之神”。还记得大一迎新酒会上,大我们两个学年的学长学姐半开玩笑地说:“你们以后别再提高中时的事了,这里有谁不是全校第一?”我看了看身边的人,跟他们讨论究竟该如何读书,并在过程中学到不少诀窍。然后我也发现,擅长读书的人在读书、生活、精神管理的方法上,都有一些共通之处。
第二个是透过书本得到的知识。
大学时我最喜欢独自在中央图书馆阅读,虽没有特别的读书计划,但我仍然会准时到图书馆报到。回想当时,我心中一直抱着一个很大的疑问:我认为无论读哪个领域的书,最后总是会联结到同一件事,那就是“该怎么样才可以让我变得更好”。而把书读好这件事也包括在内,所以不光是人文学科,经营管理、冥想、心理学、脑科学、宗教学等领域我都有所涉猎,这些完全不相干的知识当中所藏的提示,其实都指着同一个方向。
第三个是我自己的失败经验。
其实20多岁时我曾经十分彷徨,尤其从“主修科目”的角度来看更是如此。我什么都不懂,所以曾经在期末考试时交白卷,也曾因为不去上课而被学校警告。我就这么度过大学生活以及大学毕业后的几年,一直等到退伍后约莫31岁,我才再次“振作起来”,回归类似普通人的生活。那段彷徨的时间并不算短,不过20多岁时“失败”后再站起来的经验,让我得到不少收获。我了解了何谓挫折,了解了何谓不想读书的心,了解了何谓低潮,也了解到我们之所以没办法把特定的一件事情做好,其实是因为我们的行为有问题。我的一位恩师曾说:“这是很好的经验,因为你亲身经历过,所以感受更加深刻。”
以上是属于我的宝箱。现在,我只要有空就会看看这些箱子,寻找“为什么有些人更会读书”的答案。
起初我认为答案是“天生的”,但那是错的。虽然有人天生“资质”就好,但“资质”并非不变的,更不是“天生的”。就好像身体肌肉要多用才会越来越发达,否则只会逐渐萎缩,好的“资质”只是人们认真学习的结果而已。
接着,我想的是“学习量”。学习量非常重要,而赋予学习动机以确保学习分量充足这点,也很重要,所以开始学习之前,我会写一天只要阅读一页。不过这仍然不够。有些正在读书学习的人会辩称:“一整天都在学习,但还是考不好。”事实上单就学习量来看,完全无法说明为什么有些人就是比较会读书,学习量其实只能解答这个问题的一半。
之后某一天,我在瑞典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Anders Ericsson)以音乐学院学生为对象所做的研究当中,找到了提示。当学生们被问到哪些活动与提升实力息息相关时,所有演奏乐器的学生都给出了相同的答案,那就是“独自练习”。“独自练习很重要”,因此从这时起我便开始思考,也渐渐觉得一切豁然开朗。
就像骑自行车一样,那些我们虽然知道诀窍,但很难用言语说明的学习方法,我透过经验掌握的学习方法,以及我所遇见的“学习之神”们使用的学习方法的核心就在于此!即使听了知名讲师的课程、尝试复杂的学习法、丝毫不错过任何最新信息、花大钱投资课业,我们依然无法把书读好的原因,就在于学习必须靠自己。
没错,要独自学习,这样实力才会进步。我是这样,我见证的“学习之神”也是这样,大家都尽量花时间独自学习。我与朋友的经验、知名人士的成功案例、心理学与管理学的研究,从2500年前孔子与释迦牟尼的教诲到最新的脑科学研究,所有资料都在诉说着同一个方法。当那个方法越来越明确,我就越来越清楚地知道为何独自学习才是答案。
“为什么有些人更会读书?”从第一次思考这个问题的高中时期至今,我花费20年所找到的答案,就是:“因为这些人花很多时间,用正确的方法‘独自’学习。”
人们对于花费许多时间努力学习,实力却没有进步而感到痛苦。这是必然的结果。许多人汲汲营营地花一整天上课、报名更昂贵的补习班、追逐他人的读书秘诀,却因为不知道该如何读书而感叹:“再也受不了了,可能是我资质不够好。”不过,之所以做了这么多努力仍不见起色,并不是因为资质不好,而是因为“做很多努力”的方法错了。
我们需要的不是整天上课,也不是报名昂贵的补习班,更不是追逐他人的读书秘诀,而是坐在座位上独自学习。要朝“用正确的方法增加独自学习的时间”这个方向,倾注更多努力才对。
终生受用的独学技能
现在,我们必须改变学习的方式。尽量减少在外活动的机会,立刻坐在座位上增加独自学习的时间。对学生、考生、应试者、准就业者、家长等所有(必须)读书的人来说,独自学习就是解答。原因如下:
第一,这样的确能把书读好。大脑储存记忆时,会遵循一定的程序。如果不按照程序,无论如何努力,知识也不会进入脑袋,但若想正确遵循程序学习,就必须独自学习。因为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独自学习是最有效率的学习方法。
第二,缩短时间。对学习的人来说,与提升实力息息相关的重要活动就是独自学习。能最快提升实力的方法,就是尽快学完自己该学的东西。独自学习将比过去花费更少的时间,却能学到更多的内容。
第三,不花钱。与学习相关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多,花费在学习上的费用也水涨船高。如果有人因为这样,而认为没有钱就无法学习的话,那实在是大可不必。独自学习不花钱,只要有书跟书桌,想读多少就读多少。
第四,没有一起学习的人也没关系,要记得学习原本就是自己一个人做的事。就像“独饭”“独酒”等流行语一样,这个时代无论独自做什么都很自然。很多人其实也想一个人学习,但因为孤单或不安而无法这么做。别担心,学习本来就是自己一个人做的事,也要自己一个人才能学得好。如果没有一起学习的人,那反而可以把这当成开始独自学习的好机会。
本书是为学生、上班族、家长等需要独自学习的所有人而写的。该怎么学习(学习的原则),该如何管理饮食、睡眠、时间、规律等日常生活(生活管理),该如何因应独自学习时容易面临“精神崩溃”的问题(精神管理),以及为何脑科学认为人人都能读好书(自我信赖、学习原理)等,都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我将把通过主持鼓励学习的播客“首尔大学生如何学习”、参加教职员职务研修“生涯中最好的学习”,以及透过各式各样的讲座渠道搜集到的问题与烦恼,一起放入这本书中。虽然这是一本关于独自学习的书,但只要熟悉了这些方法,就能完全掌握增加独自学习时间的技巧。
“模式”的意思是“处理特定事情的固定方式”。为了寻找“为什么有些人更会读书”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开启了所有的宝箱,从中领悟到相同的方法,而我认为那就是“读好书的固定方式”。真心希望能透过这本书,让所有在学习的人掌握固定的模式,这样一来学习便不再是困难、令人痛苦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