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王者苏东坡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学霸独家:“八面受敌”读书法

苏轼一生取得的成就实在太多了。在文学、艺术诸多领域的高处,都可以见到他的身影。他究竟是如何成为这样一位多面手的呢?

一个人想要取得成就,家学与师承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前面讲过苏门家风,家风塑造了苏轼为人处世正直、豁达的品格,但这还不足以让他有这么高的成就,下面就来说说师承。他的第一任老师就是父亲苏洵。

苏洵是如何教自己的两个孩子读书的呢?

通常情况下的蒙学教育都是较为简易的,可是,苏轼兄弟二人的蒙学教育是从班固的《汉书》开始的。

苏洵要求苏轼和苏辙抄写文采卓绝、三观正确的《汉书》。这一招的确高效。有了这样扎实的训练,兄弟二人自然可以在汴京考场上洋洋洒洒地写出惊世策论,一举成名。

抄书这个习惯伴随着苏轼的一生。苏轼晚年时对友人说:“我每读一部经典,都是从头抄到尾。”

宋代笔记小说家陈鹄在《西塘集耆旧续闻》中记载了苏东坡抄书的故事。

有一位管钱粮的司农,名叫朱载上,他曾经在黄州为官。当时苏东坡被贬谪居在黄州,不认识朱司农。有位客人吟诵朱司农的诗说:“官闲无一事,蝴蝶飞上阶。”苏东坡惊愕地问:“什么人作的诗?”客人回答是朱司农所作,苏东坡再三称赞,认为这位诗人很有幽雅的情趣。

有一天,朱司农去拜见苏东坡,他们很快成了好朋友。从此,朱司农经常登门拜访。有一天他又来拜见,负责接待的人已通报了姓名,但是苏东坡好久都没出来。朱司农等得有些疲倦了。就这样过了很长时间,苏东坡才出来,表达歉意后说:“刚才在做每日要做的功课,没能及时接待你。”两人坐下说了一点别的话后,朱司农就问:“刚才先生所说的功课是指什么?”苏东坡答道:“手抄《汉书》。”朱司农说:“像先生这样的天才,打开书看一遍,肯定可以终生不忘,哪里用得着手抄呢?”苏东坡说:“不是这样的。我读《汉书》,到现在总共手抄了三次。最初,一件事抄三个字为标题,之后抄两字,现在就只抄一个字了。”朱司农又说:“先生能不能把所抄的书给我看看?”苏东坡就命人取来一册。朱司农看了看,表示一点都没看懂。苏东坡说:“请你随便说出标题中的一个字。”朱司农照做了,苏东坡应声背诵出几百字的内容,与原文一字不差。朱司农又挑选了几次,屡试不爽。朱司农心悦诚服地赞叹说:“先生真是被贬谪到人间的神仙啊!”

那天回家后,朱载上对儿子说:“比我们优秀的人还比我们更努力,我们有什么资格不勤奋呢?”

苏轼不仅三抄《汉书》,其他如《史记》等几部数十万字的巨著,也都是这样一遍又一遍地抄写。苏轼称它为“迂钝之法”。那么,他的学问就来自“迂钝之法”吗?不,他还辅之以别的方法。他认为读书和做学问,必须接触社会,大胆分析问题,提出见解,切不可闭门造车、人云亦云。即使是每一遍的阅读、抄写,也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比如,第一遍抄写他先研究军事,第二遍再注意各朝典章,第三遍又专看经济,等等。如此几遍看过、抄过,所有内容便都烂熟于胸了。这种读书方法,苏轼称之为“八面受敌法”。

抄书带给苏轼的除了博闻强识,还让他的书法境界大为提升。他的弟子晁补之说:“苏公少时,手抄经史,皆一通。每一书成,辄变一体,卒之学成而已。乃知笔下变化,皆自端楷中来尔。不端其本而欺以求售,吾知书中孟嘉,自可默识也。”

苏轼抄写过的经典大多没有传世,我们能见到并可以称为经典的只有一部《金刚经》,从中可以看出苏轼楷书的精妙之处。

一代文豪并非异于常人,只不过是找对了方法,并且坚持深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