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海盗风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3章 回杭州府

离江宁(南京)城约30里远,长江上游江面上,一支船队正顺江而下。朱志豪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对身旁的宋应星道:“宋老马上到江宁了,主公知道找到您不知多高兴。”

宋应星道:“宋某怎当得起,郑五公子如此厚爱。”

朱志豪笑道:“怎的当不起?只凭宋老宁愿守着清贫,誓不仕清。便胜过,千万读书人。”

宋应星道:“第一次见到朱副团长,朱团长说的话某一句也不信。可知为何,某又愿意带上全家跟你一起走呢?”

朱志豪一揖,“请宋老为我解惑?”

“因为你们没有剃发易服,某才相信你们是真汉人。若能推翻满清,即便我全家牺牲,亦在所不惜!”

朱志豪大笑道:“宋老宝刀未老,豪情不减当年。不过牺牲,怎么也轮不到您。我义勇军20万将士,头可断、血可流,绝不会后退半步!义勇军兄弟们说对不对?”

“头可断、血可流,绝不后退半步!”船上的义勇军士兵高喊道。

“真想立即见到郑五公子,一睹风采。练出一支如此精锐尖兵,鞑虏何愁不灭。”宋应星赞道。

……

从广东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的第二批学生来了30人。郑袭和黄宗羲,今日在府衙(原满清两江总督府),为学生们举行接风宴。这批学生没有见过郑袭,但郑五公子的大名早已如雷贯耳。如今见到真人,学生们有些激动。

郑袭道:“同学们今日虽然跟大家第一次见面,但我们一点也不陌生。因为我们的理想是相通的,都是为了建设美好的国家走到一起。你们只要脚踏实地,认真的干好本职工作。国家欣欣向荣,你们也前途无量。”

郑袭举起手中的酒杯,“为美好的未来干杯!”

众人齐声道:“为美好的未来干杯!”

一名亲兵走到郑袭身边,小声的在他耳边说着什么。郑袭站起身道:“黄高官、各位同学你们吃饱喝足,我还有事先失陪。”说完向大家一拱手,带着亲兵走了。

宋应星站在江宁城(南京)仪凤门口,老泪双流。想起七年前他来南直隶(南京),前来报备时的光景。如今七年过去,明朝已经烟消云散。而自己白发苍苍,垂垂老矣。

长子宋士慧道:“父亲莫要伤心,这样容易伤身。”

次子宋士意扶着父亲,“走,爹爹进去吧,莫让朱团长久等。”

宋应星向朱志豪一揖,“不好意思,耽搁朱团长时间了。人老了,容易悲风伤秋。”

朱志豪道:“如此正体现宋老,赤子情怀。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走咱们进去吧!”

一群人往江宁(南京)城内走去,迎面过来一群义勇军,中间拥着一人。朱志豪快步迎上前,敬了一个军礼。激动地道:“水师第2团副团长朱志豪见过主公,末将幸不辱命,已经将宋应星老先生请回。”

郑袭回了一个军礼,“好样的,大家辛苦了。给你们全体官兵,记集体功一次!”

朱志豪道:“多谢主公!”又转过身向宋应星介绍道:“宋老!这就我家主公。”

宋应星一揖:“老朽见过郑五公子!”

郑袭道:“宋老不必拘礼,义勇军有了您如虎添翼。我准备聘请您,当兵器局首席设计师及机械学院教授。过两日,请宋老及家眷一起和我回杭州城。”

“多谢郑五公子信任,宋某深感责任重大,一定努力不辜负公子信任。”

郑袭点了点头:“好!”

宋应星又将家眷介绍给郑袭,“犬子士慧、士意。”

两人一揖,“见过郑五公子!”

“两位都是好男儿,想来家学渊源。宋老您将两人带在身边,好好培养,将来接您的班。”

“多谢郑五公子成全!”

“走!”一行人往城内行去。

……

杭州郑府,曾氏、张婉兮、王馨宁和叶薇儿四人在打麻将。曾氏道:“袭儿前往江宁(南京),一月有余了吧!”

王馨宁道:“是的,夫人!一个月零6天了。早些天,五公子收复江宁(南京)城。杭州城里到处张灯结彩,鞭炮不断。估计五公子还有一些事情没处理完,想来回杭州已提上日程。”

“夫人快了,祖父说黄宗羲大人已经去江宁(南京)城上任,五公子不久可以回来了。”

曾氏笑道:“还是婉兮打探得最清楚,是不是你天天缠着祖父问?”

张婉兮害羞的跺了跺脚,娇嗔道:“夫人又笑我。”

曾氏将她搂在怀里,“痴儿!袭儿有你们是他的福气。”

帕莱福.安赫拉从外面跑了进来,手里拿着一束映山红。“夫人送给您的,姐妹们也有都在后面。”

原来帕莱福.安赫拉迷上了杭州的美景,天天拉着小月、星儿和可儿出去游玩。于是,郑五公子金发碧眼的侍妾成了杭州城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喜欢她的人说帕莱福.安赫拉美貌惊人,乃绝色佳人。不喜欢她的人说,洋婆子头发是用金子染的,脸上不知涂了多厚的白粉。

两班人都有簇拥,经常争执不下,吵得不可开交。帕莱福.安赫拉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杭州府名人。

……

杭州城郊外,一支船队沿京杭大运河,从北驶向杭州府城。郑袭望着两岸的垂柳,枝繁叶茂,绿叶垂髫;跟去时,大相径庭。去时,柳树刚萌芽;回时,已是晚春光景。想来,皋亭山(半山)桃花已经谢了!

郑袭道:“宋老以前来过杭州否?”

宋应星点了点头,“属下来过三次杭州。万历34年(1615年)15岁中得举人,此后屡试不中。十几年间,不是备考,便是在赶考路上。蹉跎了半生,但也游历了不少地方,才明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郑袭道:“科举害不少人蹉跎了半生,儒学又不能学以致用。如果不能当官,儒学毫无用处。”

宋应星一揖,“主公高见!此等学说,遗祸千年。主公可有办法,改变此等局面?”

“去其糟粕,留其精华。”

宋应星沉思了一会儿,“主公高见,八个字精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