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禁缠足
11月天气逐渐转凉,杭州已经是深秋。西湖上荷叶一片凋零,岸边的柳树剩下光秃秃的枝桠。
西湖上,一艘画舫里。几名少女,围着桌子品茗、聊天。馨宁道:“再过一段时间,我们要跟公子回南方,婉兮妹妹想不想去琉球玩?”
“我还没嫁……,婉兮欲言又止。”
叶薇儿道:“婉兮妹妹不好意思开口,我去跟五公子提。只要公子点头同意,你祖父那边问题不大。”
一个月来,几人相处融洽、开心。最难得的,几人都不是大门不出的小姐。出生家庭开明,从几人没有一个缠足可见一斑。张婉兮母亲缠过足,受过的苦不想\女儿再受。再加上那几年明朝风雨飘摇,一家人颠沛流离,生存都困难,给小婉兮缠足也就无人提及。
订婚后,张婉兮担心将来过门,郑袭不喜欢自己的天足。小月偷偷告诉她,五公子不喜欢小脚女人,这才让她安下心来。
缠足文化在江、浙、皖特别盛行,几个人回去的时候,在杭州城里看见好些小脚女人,走路都走不稳。好可怜,完全是一个废人。
馨宁道:“这些女人好可怜,走路只能慢慢走。”
张婉兮叹了口气,“我母亲就缠了足,走路走得慢还走不远。母亲说缠足特别痛苦,脚经常肿痛,皮肤发烂发臭。”
叶薇儿道:“一定要告诉五公子,禁止女人缠足。”
小月、星儿、可儿和馨宁异口同声道:“我们一起去!”
郑袭在衙门办公,亲兵道:“五公子!几位小姐来了。”
郑袭有些奇怪,姑娘们从来没来过他的办公地点。今日不知是什么原因,“请她们进来!”
星儿走在最前头,好奇的打量郑袭的官衙。看见郑袭坐在一张长桌子背后,几人给郑袭行了万福礼。
郑袭笑道:“几位姐妹难得来我的官衙,真是稀客。”
请几位姑娘坐下,亲兵奉上茶。郑袭喝了一口茶,道:“几位姐妹,今日不是专程来参观我的官衙吧?”
叶薇儿站起身走到郑袭跟前,就要往地上跪。郑袭眼疾手快,忙搀扶起她。“好姐姐!你唱的哪一出戏呢?”
叶薇儿嗔道:“五公子!我不唱戏。我是为天下女子鸣不平,希请公子禁止女人缠足。”
馨宁、张婉兮、小月、星儿和可儿齐声道:“请公子禁止女人缠足。”
郑袭道:“我答应你们。缠足一种畸形的文化,残害女人来满足某些变态男人的需求。不但让妇人痛苦终生,还还影响生育,影响健康!你们不提及,我也要禁了它。”
几女行礼道:“谢过公子!”
“来人,请张公过来议事!”
一会儿,张肯堂走了进来。一揖道:“五公子找我何事?”
“刚才几位姐妹提及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关系到子孙千秋万代。妇人缠足必须立即禁止,以后发现缠足要进行严厉的惩戒。”
“主公缠足是老辈传下来的传统,禁了不好吧!”
郑袭被气笑了,“看来张公,还没意识到缠足的危害。古人不缠足,缠足始于宋,但宋妇人缠足只稍稍裹脚尖,不似如今缠得脚骨断裂。少女裹脚后,不能长时间走路,导致体弱多病、骨盆发育不良,生孩子难产多,孩子容易体弱多病。从长远看,造成国民体质普遍下降。”
“五公子,是尔等见识浅薄。”张肯堂诚恳道歉!“吾马上出通告,禁止妇女缠足,一经发现严惩不怠。”
郑袭道:“通告发出后,官府要经常组织一批妇人前往各个大户进行检查,特别是那些书香门第,更是检查重点。”
听两人商议好正事,姑娘们才上前跟张肯堂见礼。张肯堂忍不住问婉兮,来官衙做甚?
郑袭笑道:“张公可不要小看几位姐妹,巾帼不让须眉。禁止妇人缠足,便是几位姐妹提出来的。”
叶薇儿道:“五公子!过些时日我们回南方,婉兮妹妹想一起去玩。”
“张公!我跟婉兮妹妹订过亲,已经是未婚夫妻。不存在什么男女伦理大防,我看不如让婉兮妹妹跟我们一同前往琉球。”
张肯堂道:“婉兮去见见世面也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谢谢祖父大人!”张婉兮和姐姐们兴高采烈的回去了。
张肯堂摇了摇头,“五公子,太宠溺兮儿了。”
“张公,女子不能只生活在囚笼里。教育孩子,主要靠母亲。母亲的知识面,决定孩子未来的方向。”
张肯堂一揖,“受教了。将来建国,需建立女子学堂。此乃关乎子孙后代,百年大计。”
郑袭赞道:“张公一叶知秋,看得长远。唐太宗曾言: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近来读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两部著作,有一些心得。张公有时间,不妨看一看。”
“主公都是些什么书?”
“一名尼德兰牧师花了十年,译成的两部西方著作。一部但丁著神曲,一部薄伽丘著十日谈。从这两本书中,深刻窥探西方政治制度,好与坏。我们的政治制度有哪些弊端需改正,思考从西方政治制度中我们能学到什么?”郑袭将两本手稿递给张肯堂。叮嘱他一定要珍惜,不能遗失。
张肯堂慎重的接过手稿,“五公子请放心,我一定认真拜读。读完后,交给书商进行印刷出版。”
郑袭点了点头,“条件好的州县,公学要尽快办起来。教孩子们的教材,我重新编撰过。将来的百姓不能教成愚民,需是有思想,有独立人格的新国民。”
“五公子此事不能一蹴而就,需从长计议。”
郑袭点了点头,“所以要从稚童抓起,等我们培养的人才长大。才有实力对抗那些顽固守旧的思想。”
张肯堂叹了口气,“五公子的思路,老朽有些跟不上。还需要努力学习,解放思想。”
郑袭笑道:“张公乃进士出生,一万万人中能考中几个进士?莫要妄自菲薄。思想暂时转不过来,可以理解。过去受的是奴化教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如今转到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