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海盗风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1章 黄氏三兄弟

黄宗羲站在船头,望着远处的海岛,心中感慨万千。离开定海不到一年,物是人非,但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他不禁自嘲,自己是否太过矫情了。

黄宗炎走到他身旁,感叹道:“兄长,郑五公子真乃天纵之才!昔年甘罗十二岁为相,郑五公子十四岁便打下一片疆土,实在令人钦佩。”

黄宗羲微微一笑,摇头道:“二弟,你这话只说对了一半。郑五公子不仅善于征战,更擅长治理。李自成、张献忠等人虽也曾打下偌大的疆土,但他们只会祸害百姓,根本不懂治理之道。我刚看了义勇军发行的邸报,上面第一条便是:普通百姓的土地不交赋税。这才是真正的治国之道。”

黄宗羲顿了顿,继续说道:“我一直在思考,为何几千年来,王朝每隔二三百年便会由盛转衰,最终灭亡。究其原因,无非是食利阶层贪得无厌,最终导致天怒人怨、民不聊生。天地讲究阴阳平衡,皇权与士大夫的权力不可无限膨胀,需由百姓制衡。唯有两者平衡,才能阴阳调和,国泰民安。”

黄宗会问道:“兄长,如何才能让这三者平衡呢?”

黄宗羲答道:“五公子如今做的正是第一步。他限制了个人土地规模,等同于限制了地方家族势力的扩张。土地收益预期的减少,自然会减少土地兼并。今后,不会再出现像我们兄弟这样拥有几千亩,甚至几万亩、几十万亩土地的地主。义勇军并不限制土地买卖,但你养不起土地,因为每年种的粮食还不够交税的钱。”

黄宗炎和黄宗会听完大哥的分析,露出深思的表情。

……

定海府官衙内,张肯堂对郑袭说道:“昨日,义勇军从余姚来信,黄宗羲三兄弟已于两日前前往绍兴府投奔义勇军。我估计他们这两日便会到达定海。”

郑袭点了点头,表示知晓。义勇军这几日进展神速,已歼灭了宁海、奉化、鄞州、镇海、余姚、慈溪的残敌。军事行动完成后,宁绍两府的民事将交给黄宗羲负责,同时从琉球调来一名助手协助。

就在这时,一名亲兵匆匆进来报告:“五公子,黄宗羲三兄弟在府衙外求见。”

郑袭与张肯堂相视一笑,起身向外走去。郑袭笑道:“张公刚与我提起黄先生三兄弟,没想到他们这么快就到了。”

张肯堂笑道:“说曹操,曹操就到。”

黄宗羲三兄弟见到郑袭,恭敬行礼:“黄宗羲携二弟宗炎、三弟宗会,拜见五公子。”

郑袭连忙扶起三人,笑道:“不必多礼,进府里说话。”

宾主落座后,郑袭喝了一口茶,缓缓说道:“黄先生三兄弟一心抗清,令人敬仰。如今义勇军正缺立场坚定、能担当大任的人才。”

黄宗羲问道:“五公子,义勇军不收赋税,钱粮从何而来?”

郑袭答道:“义勇军的钱粮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通过海外贸易,主要是与日本、西班牙人、尼德兰人进行贸易,这一部分年收入约为一千五百万两白银。其二,通过战争,去年和今年从敌人手中缴获的钱财约有两千万两白银。其三,通过商税、关税和采矿,这一部分收入约为两百万两白银。”

黄宗羲皱眉道:“战争迟早会结束,到那时,这一部分损失的税收又从何而来?”

郑袭摇头笑道:“黄先生错了,战争短时间内不会结束。国内的战争打完,还有海外的战争要打。我们未来的税收,主要将来自商税、矿产税和关税。”

黄宗羲听完,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郑袭继续说道:“经济上的问题,不是一时半会能说明白的。你们三兄弟的去处,我与张公早已商量好。黄宗羲,任命你为宁绍两府最高行政长官。你先在定海府衙待上半月,熟悉工作流程后再去上任。”

黄宗羲起身一揖:“是!”

郑袭又看向黄宗会:“黄宗会,任命你为广东香山府知府。”

黄宗会也起身一揖:“是!”

郑袭随即吩咐亲兵:“去请张煌言和刘世勋过来。”

不一会儿,张煌言和刘世勋走了进来。见到黄氏兄弟,两人都十分高兴。

郑袭说道:“张煌言、刘世勋和黄宗炎,安排你们去广东上任。张煌言任第16团团长,刘世勋任第17团团长,黄宗炎任第18团团长。你们三人和黄宗会一起乘坐快船前往广东。”

三人敬了个军礼:“是!”

安排完工作,郑袭笑道:“中午在府衙吃饭,为你们接风洗尘。”

……

一顿饭,宾主尽欢。下午没有公事,郑袭提早回家。女管家告诉他,夫人和姑娘们去逛街了。郑袭走到书房,见一个倩影正坐在书桌前仔细绘制地图。

馨宁用了半年多时间,终于将郑袭画的地图临摹完成。画完最后一笔,她长舒一口气,自言自语道:“五公子的脑袋真不知是怎么长的,他画这地图只用了半年,我临摹却用了半年时间。”

郑袭悄悄走到她身后,突然抱住她。馨宁一惊,刚要喊出声,郑袭的唇已封住了她的樱唇。馨宁被吻得浑身发软,郑袭抱着她坐在腿上,笑道:“临摹图纸辛苦了,这是给你的奖励。”

馨宁羞得躲在郑袭怀里,不肯抬头。郑袭轻声问道:“今日怎地不跟她们一起出去逛街?”

馨宁低声道:“地图还有一点没临摹完,我就没跟她们出去。”

郑袭笑道:“不出去也好,要不然我哪有机会一亲芳泽。”说完,他轻轻抚摸着馨宁的秀发,眼中满是柔情。

……

北京紫禁城内,顺治皇帝最近总是上火。平南王尚可喜和征南大将军谭泰的事还未平息,永州知府又急报,定南王孔有德全军覆灭,两万清兵及其家眷被李元胤坑杀于兴安县城外。如今湖南诸府谈李色变,望皇帝陛下紧急派兵支援永州,否则永州危、衡州危。

顺治感到头痛不已,这已是今日收到的第三封求援信。他宣召摄政王多尔衮及四位议政大臣上殿。

乾清宫内,几人正在等待顺治的到来。多尔衮皱眉道:“最近与义勇军交战,我军节节败退。情况有些诡异,义勇军真的如此厉害?”

洪承畴点头道:“从得到的消息来看,确实如此。与义勇军交战,极少有人逃脱。除漳州之战外,我军如何失败,几场战役都没有详细说法。仿佛雾里看花,云山雾罩。”

多尔衮质问道:“漳州之战,是一个叫刘国轩的校尉打开城门。张世耀守不住城,难道连逃跑也不行?四千多人只逃出来区区五十人。”

范文程叹道:“据海澄总兵张世耀说,逃出来的兵丁本来有一千多人。谁知义勇军早有埋伏,经过激烈的交战,最终逃出来的只剩五十多人。”

就在这时,太监高声宣道:“皇上驾到!”打断了众人的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