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横渡琉球海峡(台湾海峡)
1649年11月7日,郑袭领兵6000、船60艘。从厦门岛出发北上,经海坛(平潭岛)折返往东南方向,顺着东北风横渡琉球海峡(台湾海峡)。
卯时(5点钟)从海坛(平潭岛)出发,航行了6个时辰。风速,东北风3-4级,船速约8节,每时辰航行约60里(16海里)。郑袭看着海图,推算距离。
“五公子离琉球还有多远?”郑兵问道。
“离琉球尚有110多里(30海里)远,离澎湖列岛还有60里(16海里)远。”郑袭拿起望远镜,观察前方海域;一群岛屿,出现在郑袭视野里。
一个时辰后,天色将晚。一条条福船在白沙岛南面的海湾里停泊下来。清点完船数,郑袭正准备睡觉。一营营长杨国栋乘舢板过来,找他。
他行了个军礼,道:“五公子,澎湖诸岛上有许多南安伯旧部。只要您一声号令,肯定会有很多人来投。”
郑袭点了点头,道:“明日在澎湖休整两日,招募水手,打听尼德兰人详情。”
清晨郑袭睡得正香,亲兵来报,南安伯旧部丁顾明来访。郑袭对丁顾明有些印象,他坚决主张抗清;跟郑芝龙意见相左,郑芝龙投降满清后;他心灰意冷出走海外,没想到他居然在澎湖隐居。
穿戴好,丁顾明已经上了船,两人在甲板上相见;丁顾明拜倒在郑袭面前,口称:“主公在上!”恭恭敬敬拜了三拜。郑袭高兴地搀扶起他,道:“丁叔数年不见,英雄不减当年。”
丁顾明摇了摇头,苦笑道:“老了,不过为了赶走鞑子,我这把老骨头还能拼几年。”
丁顾明又道:“欣闻主公在泉州府、兴化府,攻城掠地,杀得鞑子血流成河。顾明听得热血沸腾,正准备明年举家去投。不曾想主公来了澎湖,顾明半宿未眠,今日一早便来打扰主公。”
“丁叔数年未见,还是这般忧国忧民。郑袭佩服!”“想当年,在福州城见到公子尚是幼儿。而今,短短五载,公子在东南诸省已有赫赫威名。”
郑袭道:“不知丁叔对尼德兰人,以及热兰遮城是否熟悉?”
“番鬼狼子野心,占据琉球,窥视我泱泱大中华。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收集热兰遮城水文地理资料。”丁顾明从怀里拿出一卷纸。
郑袭接过卷纸小心地打开,上面有热兰遮城的详细平面图。台江内海的详细水文资料,包括潮水时间。郑袭握住丁顾明的手,道:“多谢丁叔,有了这份资料我们攻打热兰遮城又多了几分把握。”
中午,丁顾明在白沙岛丁宅设宴款待众人。一时间,宾主尽欢。宴后丁顾明陪着郑袭在白沙岛探访民情,郑袭见众人衣裳褴褛、面带菜色。“此地又不征赋税,何以如此?”
丁顾明道:“主要缺粮,澎湖诸岛,土地贫瘠;又没有水源,粮食全部从琉球进口。琉球南部沿海被尼德兰人控制,他们收我们的海货,价格非常便宜。卖给我们的粮食,价格又贵。一日打鱼所售,除了买粮所剩无几。”
郑袭看见一片菜地里,种了一分地番薯。“为什么不多种点番薯?”
丁顾明道:“番薯种了,主要是做菜吃。番薯从马尼拉传过来,时间还不长。”
郑袭用手拔了一棵番薯苗,上面有三个拳头大小的番薯。用水洗净后,郑袭尝了一口微甜、比较粉。他叹了口气,道:“丁叔你们是守着金山要饭吃。大家把这片番薯地拔一小半,今晚做点新鲜东西给大家尝一尝。”
晚餐吃着郑袭做的番薯粉,大家交口称赞。丁顾明摸着撑饱的肚子,“主公会变魔术,这番薯做出来真好吃。”
郑袭道:“番薯在美洲是主要的粮食作物,这种作物耐贫瘠,水要求不多,正适合澎湖诸岛。番薯一亩地产量10石正常,种得好20石也有可能。”
丁顾明听得热泪盈眶,站起身对着郑袭“深深一揖”。“主公,我代澎湖百姓谢谢你!”
第二日,郑袭现场教学。周围围满了,各岛民众。从剪蔓、扦插、除草、翻藤,郑袭一一给大家讲解。
……
曾文溪口附近的泻湖内,停满了大大小小的海船。6000名义勇军士兵,还有在澎湖招募的1500人,80条船(暂时由丁顾明统领)。
众人经过商议,由熟悉热兰遮城附近水域,从彭湖招募的500名水手;1200名义勇军士兵,乘坐50条沙船、100条舢板,申时(下午4点)出发,沿着海岸线南行。
临行前,郑袭把义勇军领队三营营长王富贵、水手领队丁勇叫到身边。叮嘱两人,你们俩分工不同,一定配合好。舢板先进入台江,夺船。沙船从北方沙洲进入台江内海,要等高潮水时进入,避免搁浅。
北方沙洲约两里远的海滩上,王富贵用望远镜观察热兰遮城,旁人说怎么也没有直观,来得震撼。作为一名指挥官,一眼就看出这种棱堡很难攻打。他又观察鹿耳门水道,上面也有一个小型棱堡。只有北方沙洲北面可以出入,这边水浅,出入平底沙船还可以。福船只能走鹿耳门,南方水道进入台江。
观察了一会儿,两人决定等天黑,便开始行动。戍时(7点),天渐渐暗了下来。月明星稀,丁勇亲自带队。500名义勇军士兵,100名水手分乘100条舢板,向台江内海驶去。王富贵默默地注视着,众人消失在朦胧的夜色中。
划着舢板,沿着海岸线越过北方沙洲,丁勇对这一片水域太熟悉不过。父亲几年前谋划赶走番鬼,心心念道:“不能让番鬼奴役我汉人。”
进入台江内海继续往北前进了两里,丁勇领着大家划着舢板慢慢往南走。两个时辰后,丁勇小心领着众人靠近两条风帆战列舰。
王富贵等人在沙船上着急的等待,看看月亮已在中天。时间估摸着已是子时(24点),潮水正高。他下定决心,命令道:“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