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列日炙烤着大地。
流民们相互搀扶一步一步地来到登州。
他们长途跋涉,所过之地无不是赤地千里,寸草不生,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继续走下去。
衣衫褴褛,尘土将人原本的面貌都遮掩住了。
远远的地平线上,一骑骏马忽然出现,吁的一声停在了他们身旁。
“再坚持一下,赵家庄在前面有个粥棚,能歇歇脚。”
赵家庄。
人们再一次听到这个名字,眼中燃起了希望。
许多已经不想坚持的人也抬起了头。
他们一路走来,无论去哪里都是被官兵驱赶,早已失去活下去的信心。
贼人横行,干旱加重,往年夏日所见的绿色早已被一扫而光,剩下只有贫瘠的土地。
每逢入夜,流民中总有不断失去的身影。
没有人去争辩,也没有人去计较,大家心知肚明。
不过是一场场人肉交易而已。
直到有一天,有人传出消息,说是登州有粮,那个地方叫赵家庄。
“是真正的米粥,稠的能把人喉咙噎着,去了放凉了再吃。记得,小心噎死,可没人管。”
骑在马上的人好心提醒。
吃饭还有噎死的?
有人已经快连米粒都记不清长啥模样的世道,差点忘记上一次吃饱肚子的生活,真的就想在死前狠狠吃一顿。
这支流民队伍里没人当笑话,他们的嘴角流下了口水。
他们的眼眶都红了,仿佛一头头嗜血的饿狼。
这下,没有人在迟疑,争先恐后的向骑士所指方向狂奔而去。
远处其他地方派出的探子看到这一幕,忿忿不平。
“妈的,有粮不知道上交,这帮傻鸟真是活腻歪了。”
担心被人发现的探子,躲在暗处等骑马的人走了,这才朝另一个方向离开。
......
赵家庄。
夕阳已经落在了海平面上。
赵彦吩咐村里厨娘炖了一锅肉,备好酒水,请来了老族长和族老及一干队长。
通过这段时间的调养,不少人养回了红润。
见他们坐下,身为主人的赵彦这才捧了一杯酒站起来,朝众人拱手。
“族长,近来我看大家气色不错,想着以前丢下的手艺,是不是能让人捡起一些,包括新加入的流民。”
“只有发展才能生存下去,何况我们守着这么一大笔财富。”
“晒盐虽说慢了些,可终归是咱们登州的正经产业。”
赵彦一说完,众人齐齐点头。
既然赵家庄称寨行军户之制,就要以生产为辅,当兵为主。
没了税兵压制,他们也算是有了出头之日。
粮食肉品这些有赵彦提供,可是他们手中却无浮财。
“我的意思是这样,由族长安排人,在咱们赵家寨附近选择一处隐秘之地作为盐田,让族人负责生产。”
“再让承前安排一些人售卖出去,所获钱财一并上交,统一由族里支配。”
“自此,再安排有手艺的流民进行生产,换取族里的钱财供他们生存,养殖,种田,裁缝,打铁......”
“此举既能保证活水之源,又能让我族日益壮大。”
此时,赵彦说得很坚定,不容任何人拒绝。
上了年纪的老族长他们哪能不懂,一听就知道这是牧守一方的举动。
其实,与割据一方简直没什么两样。
乱世之际,行良善之举,必是取死之道。
招收流民,供其生存,却又让其自力更生。这样一来,周而复始之下,完全就变成了另一种境况。
若不是天灾人祸,族长他们还以为盛世将临。
“行商之举,我族中怕是只有更叔擅长些。更叔,您觉得如何?”
“只要彦小子觉得没问题,我这一把老骨头了,随便折腾。”
“好。”
随着老族长点头应允,族老之一的更叔大大方方站起来抱拳,当仁不让。
现在不少主要物资虽是赵彦提供,可是终有力所不逮。
私下里铁矿石和铁器黑市流通的价格,往往是正常交易的五倍,而且还未能买上。
这也造成了物价居高不下,百姓苦不堪言的主要原因。
布匹和棉在眼下的明末时代中更是价比黄金。
而这些,就需要让市场流通起来才行。
更叔带着一帮人来到海滩。
属于他们赵家寨的海岸线范围约有一百里,可是真正用于晒盐之地却没有多少地方。
以前官军驻扎的荒废晒盐田倒是有,可是早已被破坏的无法修复。
更叔可不是一般人。
在他小时候,可是偷偷跟当时还是晒盐工的父亲学了一些,自是知道如何打造盐田。
无论在什么时代,盐是人们生活的必须品。
登州从古至今的富庶也是由田开始,后来又是盐。
更叔有成算,按照赵彦吩咐,先是来登州找旧日故交开一家粮铺,然后暗中准备盐田之事。
所租店铺,也是是登州城一处不显眼的所在。
半个月的时间,足够第一批盐上来。
粗盐颗粒大小不一,晶体呈黄色,入口一股苦涩。
更叔还沾沾自喜,这种盐放到市场上就算是一等盐货,朝廷所售还掺了不少沙子。
真比起来,赵家寨真算是有良心了。
更叔挑了几个健壮的族中小伙,就在登州城安顿了下来。
这些拿来售卖的粮可不是赵彦系统所出,而是平日里其他商家所卖的掺沙粮。
真正藏在柜下面的,是一包包泛黄的颗粒盐。
族长主抓后勤,让更叔在登州花了不少钱买回牛羊鸡等牲畜,安排族中妇女领养。
这一手笔,引起了族中所有人的欢呼。
在赵氏族人里,都知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吃闲饭的劳动力。
而这项领养牲畜的政策,把外来户流民雷了个外焦里嫩。
“真的吗?我们也可以领?”
“那万一死了怎么办?”
流民们同样振奋不已,纷纷挤破脑袋也想知道寨里的打算。
没想到,赵家庄没有排外反而也为他们积极打算。
好多人都傻了眼。
看到赵家庄真真不是图一时,而是为长久打算,不少原本打算等家乡情况好转就走的流民心动不已。
带着对未来生活的希望,想着是不是要安定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