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这不是撑高跳!
当山谷外的汉军在发愁时,山谷内的戎人也在发愁。
因为他们祭天祭神的祭台被困在山谷内的汉军夺走两天了。
山谷中的地形很是奇特。
除了隘口狭小,谷內广阔的平坦地形外,在靠近内侧悬崖边沿的地方,有一处天然的高台,足有五丈高,一顷之地。戎人在高台上修建了首领居住的木屋,存放兵器的仓库和祭坛。
整个谷地只只有一条戎人花费数年垒砌的土石路与高台相连。
号称允吾部第一勇士的戎人日古得,是负责谷口城墙兵力指挥的头目。
大量牧民聚在城墙旁,请求进入山谷。
但日古得都视而不见,任由这些牧民被射杀。
汉军来了。
这些牧民在山谷外死光了,也不能打开城门。
不过日古德的目光却不在山谷外的汉军身上,反而不断眺望山谷内的祭台。
百来人的汉军已经据守两天了,虽然死伤过半,却是靠着铁盾,长戈,和弩箭,牢牢卡住了唯一的登上高台的道路。
月前,他们奉首领的命令袭击了汉军的障塞,虽然收获很少,只是俘虏了十几个汉军,还死伤了上百人,但首领却说,很快就有汉人会拿酒肉来赎人。
果不其然,没过几天,就有汉军带着粮食布帛来到了营寨。
首领也很热情的在高台接待了汉人。
可就在谈成协议时,汉军中一个军官,却是直接砍死了两个谈判的儒生,顺带还砍死了自家首领。
这还怎么了得。
在长老的命令下,能够为首领报仇的勇士,将被承认为新的首领。
于是整个山谷的戎人都对着高台强攻。
可惜高台的地势太险要了,伤亡了近百人都没拿下。
长老们立刻决定对高台进行围困,想要将这帮汉人饿死。
谁知道快四天了,这帮汉军靠着首领家的储粮,存水和祭坛上的祭品生生撑了四天,等来了援军。
白羊神在上,首领家到底私藏了多少粮食。
看着远处的汉军,日古德丝毫不慌
还好,部落耗费无数人力修起来的城墙足够坚固,这群汉军没有办法攻破,只要等河湟中心的几个大部落发兵,这些汉军一个都跑不掉。
然而,就在日古德思量之间,一个儒生打扮的青年却是提着一杆长长的木杆,走出了汉军阵地。
面对向城墙冲锋的儒生,日古德不知道对方为什么要找死,却还是下令放箭。
密集的箭雨被儒生用木杆全部挑落。
日古德知道,对方派出了高手。
三轮箭雨连这个儒生的衣角都没碰到,却是让他冲到了城墙下。
日古德不知道对方怎么想的,一个人就算到了城墙下面又怎么样,连云梯都没有,想攻破城墙,绝对是痴心妄想。
难不成想要借助木杆的力量,跳上城墙?
撑杆跳日古德又不是没见过。
在城墙修好的时候,部落里就有高手尝试过了。
只是想要撑杆跳上城墙,身形必然无法控制,刀剑临身也只能任人宰割。
日古德不介意给这个不知死活的家伙来上几刀。
然而,在汉军和戎人的目瞪口呆中。
想象中的撑杆跳没有出现。
安国少季一人向城墙冲锋,在靠近城墙时,将木杆插进了地面,然后.......直接顺着杆子爬到了杆顶。
而杆子更为离谱,上爬了一个人,居然愣是没倒。
这场面,宛如神仙法术,惊呆了交战双方。
安国少季拔出战刀,纵身一跃,一只手勾住了城墙墙沿,随后再次发力,跃进了城墙。
此时戎人和汉军内心只有一个想法。
这特么绝对不是撑杆跳。
看着安国少季用刀横砍向自己,日古德本能的举刀格挡。
只是一声清脆的兵刃相击后,日古德在翻滚中,看到了自己的无头尸体。
自己不是已经格挡了吗?
...............
一刀斩杀眼前的戎人,安国少季不由感慨。
每一世轮回的苦都不是白吃的。
第五世轮回的出生地是靖康之耻前的汴梁城,身份则是杂耍班从花子手里买来的幼童。
在杂耍班子里,安国少季学到了一项绝技——爬杆。
此时守候在城墙外的汉军们下巴都要掉到了地上。
安国少季手中的长杆,正是拆了长戟后的木杆。
只是...........一柄平平无奇的木杆居然能用作攻城的利器?
先登、陷阵、斩将、夺旗是军功中最为尊重者。
第一个冲上城墙可是先登之功。
立下先登之功,不管有没有背景,是什么出身,升官,封爵,厚赏一样不落,可以说是一步登天。
所有执戈的军士都按耐不住内心的火热,隐隐想要尝试能否爬上手中的长戟。
不过现实很快给了他们答案,他们连摆放木杆离手不倒都做不到,更不要说人爬上去。
徐洪柱注意到了属下的小动作,想要喝骂,却是忍不住手痒,找属下拿来了一根长戟,自己尝试了起来。
三个呼吸时间,徐洪柱就选择了放弃。
木棍离手就倒,跟不要说人爬上去了。
见鬼了。
这完全不可能啊。
看向在城头奋杀的身影,徐洪柱已经对安国少季立下的百人斩军功信了大半。
只是老脸更加滚烫。
刚刚他为了阻止安国少季一个人去攻城,可是什么难听的话都骂了出来。
狠狠剜了史寅一眼。
这老小子绝对知道什么,却是一直任由自己骂下去,也不拦着。
城墙上的戎人从未想过会有人以这种奇葩的方式攻上城墙,一时也谈不上有什么配合,直接被安国少季杀穿了。
从城墙跳下,则是一条宽广的大路,直通汉军被困的高台。
由于安国少季的进攻过于迅速,守卫城墙的戎人甚至没有来得及传出消息。
整条大路上只有几名游兵散勇,被安国少季一刀一个,斩于马下。
安国少季靠着双腿,向山谷最深处的祭台发起冲锋。
...............
祭台之上,李中郎一身戍装,四处游走,指挥军士戍守祭台,应对戎人的突袭。
高台之下,密密麻麻的留下了许多戎人的尸体,都是进攻祭台留下的。
只有两身儒袍被压在尸体堆下面,显得特别碍眼。
这两个儒生是前来招抚的令使。
虽然同样是从长安而来,李中郎的任务不是招抚,而是奉太皇太后密令,看这夏宽是如何执行招抚之策的。因此并没有表明身份,而是在偷偷混入了出使的汉军中。
只是这两个儒生执行招抚之策的方法,却是差点没把李中郎气死。
花钱赎人也就算了,戎人首领一威胁,说涨价就涨价,说翻倍就翻倍。
大手一挥,粮食布帛,说给就给。
这些招抚的粮食,可都是陇西军屯百姓一颗颗种出来的。
当真是一点也不心疼。
于是谈到最后,李中郎没忍住,直接砍死了两个儒生和戎族首领。
在随行军士的帮助下,守住了祭台。
“李郎君,真的会有援兵吗?”
向庆是负责指挥随行汉军的屯长。
李中郎几刀砍死两个儒生,向庆和手下兄弟没有任何意见。甚至两个儒生的尸体还是向庆嫌秽气,扔下高台的。
在这种坑爹地形杀了人家首领,想要走出去是不可能的了。
向庆本来的想法是直接带着兄弟们突围。就算不能突出去,也要对这帮戎人造成最大的杀伤。
就算外面留了兄弟,可以赶到最近的大夏城报信,但大夏城的力量是救不了自己这一行人的。
虽说郡治所在的狄道距离大夏也不算很远,但郡守府是绝对不会派兵走这么远的距离,救援自己的。
可是突围的想法却被李中郎阻止。
李中郎信誓旦旦的说,一定会有援兵前来,让大家据守高台,等待救援。
“会有的。”
李中郎不断鼓励士卒,同时目光看向城墙之处,望眼欲穿。
终于,在军士们精疲力尽,只剩最后一口气的时候,李中郎听到了城墙吹起了预警的号角。
“汉军来了!援军来了!”
坚守多日的汉军喜极而泣。就连李中郎抹了抹眼泪。
随后朝着城墙方向大声询问。
“支援的是哪部汉军兄弟,来了多少人,我们一举踏平这支部落。”
只要援军数量够多,他们可不甘心突围,必然要踏平这个部落。
这些戎人,可挡不住汉军的刀锋。
连喊三声,终于迎来了对方的回答。
“来了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