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龙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8章 朝堂上最需要平衡

范家不同,范仲淹在仁宗时期就是朝堂重臣。

百年时光,范家已经在朝堂站稳了脚跟,成为世家之一。

特别是门生故吏,朝堂上还有很多大臣都是原先范家的门人。

比如种师道就是范仲淹的再传弟子。

(注,种师道原名种建中,到了徽宗时期才改名种师道,但作者为了方便,就用了种师道的名字,种建中知道的人太少了,作者其实也不知道。)

赵佣这个时候把范纯礼拉起来,其实也有安抚朝堂的意思。

“范卿,按照礼部的规矩就行。”

这次西夏惨败,周边的几个小国立即被震动了。

纷纷议论,大宋难道真想把西夏灭了?

这些小国哪里敢耽误时间,立即派遣使臣前往大宋。

西夏要是倒了,周边广大的区域可就出来了。

大宋可不是灭了西夏,就不管了,肯定会有后续的策略。

对于这些小国来说,占据先机可比什么都重要。

不但赵佣明白,其他大臣也都明白,这是来探听虚实呢。

“启禀官家,大理高氏病故,皇位已经回到段氏手里。”

高升泰死,遗命其子高泰明还政段氏,他遂被拥立为王。

在位期间,高氏世代为相,执掌政柄,而段氏虚拥其位此后,只是名义上的“大理王”,史家称之后理国。

段氏,现在还顾不上,赵佣记下了。

一直都明朝,云贵才正式归属中央版图。

当然,赵佣不想拖这么久,最好就是这几年结束。

“派使者去祝贺,顺便宣扬一下。”

大理可是非常顽强,比南宋挺的时间都长。

段家不错,对百姓很好,可说是仁政了。

以后想办法找人去试探一下,看看是不是能变成属国。

最主要还是西夏、辽、金,这几个北方国家,野心太大了。

比较清醒的一点,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内部争斗非常厉害。

大宋的机会,也许就在这个时候。

西夏是梁太后主政,辽皇老迈昏聩,内部相互残杀。

大臣们开始讨论内政了,赵佣不太想掺和。

没办法,现在的环境太复杂,不是想怎么干就能怎么干的。

最简单的一件事,到现在大宋有多少耕地,都没有具体数目。

所以,别指望照搬什么政策来,根本不适合。

赵佣最想知道的一件事,就是粮食怎么才能够吃。

必须有大量的粮食,边关才能用兵,这是基本。

这段时间,赵佣有点疲惫,干脆半眯着眼睛小憩。

自从上次慕容得逞后,好像后宫开始热闹起来。

就连最不常出现的孙妃、高美人也开始往园子边上凑,可想而知。

也难怪,皇后现在正在养胎,这个时候再不动手,就晚了。

皇后身边两个小姑娘中,紫衣也中招了,已经开始休养。

剩下的嫔妃哪里还愿意再等,没有子女,以后的日子怎么熬。

都是朝堂的人,谁不知道这事的重要性,甚至连家里人都急了。

其实不用家人催,那个嫔妃不想生个皇子,搞不好就是未来的皇上。

正好又是春节大假,经常来找自己男人总没错吧。

赵佣也无奈,既然来了,又是过节,不能不见,只能稍微安抚两句。

有时实在避不开了,赵佣也只能留人,吃饭、侍寝。

严格说起来,赵佣还有点现代人思维,都是自己老婆,总不能一直晒着吧。

韩家、高家背后都是朝堂,必须平衡,要不然也容易出事。

再说,男人吗,有时确实没有那么坚决。

剩下的这几个,都非常年轻,又漂亮,甚至有四个还是从没侍寝过的小姑娘。

说起来,赵佣确实占了大便宜,大部分嫔妃是绍圣元年纳进来的。

但是赵煦身体不太好,再有就是非常宠原先的刘妃,其他嫔妃根本不沾边。

所以赵佣来了后,一半以上的嫔妃还是原封没动。

就这样吧,总不能娶回来了,一直放着不用吧。

春节前后半个月,赵佣终于把所有的嫔妃都认清楚了。

从头到尾,从上到下,里里外外,确实看的很仔细。

幸好是春节期间,什么都不用管,就是吃吃睡睡这些事。

其他人还好,最难缠的是慕容、章妃两个,来了就耍赖皮,一天都不走。

两人好像约好了一样,你今天,她明天,要不是还有其他嫔妃,这两个人就能不回去。

赵佣哪里受的住,好几次直接跑去了皇后那里躲避。

说穿了,还是身体原因,不能随心所欲。

二个时辰一下子就过去了,说起来已经很快了。

主要是讨论时间长一点,其他决断还不错。

这样想想,还是要精简,最好是这些人先拟好策略,自己做选择。

老板不就是干最简单的事,赵佣觉得还要改。

再就是,满眼望去,朝堂上一堆老嗲嗲,暮气太重了。

但是,真是被历史害了,就在这个时期,人才出现了断代。

不管是朝堂上,还是地方,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官二代、官三代,几乎占了一半还多。

大宋最坑爹的一点,宰相非常多,子女更是遍布朝野。

但是这些人中真正能超过父祖的几乎没有,换句话,缺谋大局的人。

一直到了20年后,朝局动荡,加上老臣死的差不多了,才有一些无根基的官员出头。

赵佣即便再厉害,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

实在是想不起来,还有哪些人能拎出来。

这也是他想废掉章惇的主要原因,章惇做事可以,守成也行,但进取不行。

赵佣需要一个或者几个能帮着他横扫八荒的人,无疑,现在没有。

所以,只能凑,一个不行,用三个。

苏辙、韩忠彦、章惇再加上章楶,勉强能凑成一副好牌。

唯一庆幸的是,武将不缺,从现在开始,未来20年人才辈出。

折家、钟家、王家,还有朝堂中的几个世家,都有人。

年老一辈不说了,很多老将军确实有本领。

年轻一辈中,王厚、王瞻、姚平仲、折可行、折可适、种师道、种师中、刘延庆、宗泽等等。

要说中层军官,更是很多,都是能打仗的猛将。

大宋缺的不是热血军人,是有骨气的文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