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1986年当正畸医生](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745/50000745/b_50000745.jpg)
第31章 初粘托槽二
石定邦第一个直丝弓托槽病例就是张老师。
张老师虽然也是牙医,但是躺到牙椅上心里还是有点慌张。
“小拉,石定邦,你俩都是我学生,可得给我好好弄呀,我这口烂牙就指望你们了。”
石定邦亲切地握住张老师的手。
“感谢张老师为正畸事业做出的贡献。”
张老师本来还想嘱咐什么,被石定邦这句话噎的也说不出什么了。
他还能说啥,已经给他架道德高点了。
他此刻再说点嘱咐的话,就显的他没有格局了。
张老师一拍扶手,豁出去了。
“好。粘!”
“不愧是我们科里最优秀最帅气的张老师。”
小拉在一旁的奉承来的恰到好处。
此刻张老师感觉自己在推进了正畸的进步,在正畸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经过检查,两人发现张老师虽然牙齿不齐,但是张老师的牙齿维护的特别好。
虽然张老师四十多了,但是牙龈基没有萎缩。
经过检查,张老师的牙齿也没有龋坏。
“张老师,你简直是天选的正畸病号。”
张老师不好意思摸了摸头。
“你看,我这牙齿维护肯定没问题。也不看看老张我是干啥的。”
“对啊,张老师,要不说术业有专攻呢,你这牙齿维护的,比我俩年轻人都好。”
此刻张老师已经彻底陷在小拉的彩虹屁里不能自拔了。
小拉便趁热打铁,邀请来正畸科所有人,来学习新型托槽技术。
张老师更惶恐了,可是刚才海口都夸下了,只能硬着头皮躺在牙椅上。
祈祷快点结束这个折磨的过程。
罗恩熙此时来正畸科送材料,打算顺便再拿几支笔回去。
看到正畸科的同事们都围着牙椅,有些同事还踮起脚尖往里看。
“这么热闹,干嘛呢?”
罗恩熙放下材料也往里挤想看看发生了什么。
“传统的方丝弓托槽,其实他的弊端就在于托槽位置很难精准定位。”
小拉对着同事们举起来手中的带环托槽。
“而直丝弓的优势,就在于拥有完整的粘接系统。”
拉姐又举起来另一只手,手心放着一个小巧的直丝弓托槽。
“这使得我们可以精准的把托槽粘到临床中心点。”
“哦~~原来如此。”
此刻已经寄到最里头的罗恩熙突然感觉到不对。
恩,是那个感觉没错。
罗恩熙本想接着小拉的话往下介绍。
结果他发现对于直丝弓托槽一窍不通。
只好又从人群中挤出去,放下材料拿上笔回科里了。
经常掉托槽的小伙伴可能就会问了,为什么托槽一定要粘接到临床中心点。
临床中心点又是怎么定义的。
临床中心点其实就是牙齿外形高点。
这个高点不好定义,它就是釉质层堆积时,在牙齿表面有一个像小土包的凸起。
经过多年的研究已经临床已经证实,当托槽处在牙冠的临床中心时。
力学传导相对来说最为合适。
当然,这时大量病例证实的一个临床原则,也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发现会有更优选择。
所以如何定位临床中心点基本上就决定了你托槽粘接精不精准。
定位方式因人而异,这可能是初学正畸第一个难点。
其实平时粘接的时候,是在患者口内粘接。
这时候你最不能相信的就是你自己的眼睛。
可能你粘完一个托槽,从正面看了看打量一下,粘的还不错。
等你光固化完了以后,你从另一个角度看,发现歪了。
所以粘托槽的时候善用口镜。
多角度观察,你就能找到最适合这颗牙的托槽位置。
那粘后牙的时候,口镜需要牵拉口角,怎么办。
你不会再找个口镜嘛。
然后托槽正面都会有个竖线,这个竖线就需要和牙体长轴平行。
这个你肉眼看不到,但是你可以从颌面观察,托槽和长轴平行时,托槽两边距离牙齿两边基本一样。
而托槽高度也是个大问题,每颗牙齿高度尽不相同,粘接时肯定不能按照一样的高度粘接。
所以怎么粘高度才合适呢。
某宝买个托槽定位器,好用的很。
然后就记住这个数据。
上牙从一到七托槽槽沟到切缘的距离分别为
4.5 4.0 4.5 4.0 3.5 2.5 2.0
下牙从一到七托槽槽沟到切缘的距离分别为
3.5 3.5 4.0 3.5 3.0 2.0 2.0
这个数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在临床运用上进行微调。
比如患者牙冠偏长,便可以增加高度,如果牙冠偏短,可是减少高度。
小拉在给同事们讲解完托槽定位和粘接后。
石定邦也给张老师酸蚀完成了。
酸蚀时间一般就控制在三十到六十秒之间。
然后使用气枪头水气同出吹净酸蚀剂。
酸蚀成功的标准是用气吹牙面,牙面变成白垩色就算酸蚀成功了。
酸蚀的目的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清洁牙面,同时使粘接剂渗入牙面。
由于没有开口器,只能使用口镜进行粘接。
其实前牙区粘接时,合理使用开口器和面卷,能有效隔湿,同时增加粘接时的视野。
第一次这样粘接托槽的石定邦也有点紧张。
在托槽底面少量涂抹调拌好的粘接剂后,把托槽放到了牙面上。
轻轻用镊子按压,将多余粘接剂压出托槽与牙齿之间的缝隙。
用探针轻轻刮去多余的粘接剂,然后等待粘接剂固化。
在粘托槽过程中养成刮出多余粘接剂这个好习惯十分重要。
多余的粘接剂容易刺激牙龈,引发牙龈炎。
其实托槽粘接剂都有一个共性,越薄粘接效果越好。
有时候按压不彻底,托槽和牙齿缝隙里胶体过多,更容易引发松脱。
而且这样粘出来的托槽你做到后期会发现,这颗牙的位置有问题。
随着时间流逝,一个个托槽粘到了张老师牙齿上。
在一旁的小拉发现,虽然这次是石定邦第一次粘接托槽。
但是他粘接的位置出奇的正确。
做正畸时间久的医生都会有一种感觉,托槽位置不对一眼看过去会很难受。
而石定邦粘的托槽,小拉看到只想说四个字,
“再粘一口。”
科室里其他人此刻也看的很入迷,只是苦了张老师了。
他为了让同事们都看清楚,此刻嘴长得特别大,嘴唇都有点隐隐作痛。
粘完上前牙,石定邦示意可以漱口了。
“老张,感觉咋样?”
“难受不?”
同事们连忙询问。
老张舔了舔托槽,摆摆手。
“很舒服!比我想象的舒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