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封路
“封街锁路?”
王臻吓了一跳,不知小皇帝要做什么。
京师重地,随便一个升斗小民,都可能与高官显贵搭上关系。
朱翊钧懒得和他再解释一遍,便让孙隆为王臻说明情况。
就在这时,张居正经过思考,觉得小皇帝的想法不够全面,拱手道:“陛下,京师乃是国家中枢,不可擅起风波。如果要封路查贼,只派遣东厂、锦衣卫的人,会导致人心惶惶。”
“先生有什么话,不妨直言。”
“臣斗胆,如果真要封路,除了东厂、锦衣卫,还需要顺天府以及巡捕营的人马。顺天府其职责是管理京师,巡捕营乃是弘治时所建,从京营中抽调精锐,专职追查搜捕盗匪。几家联手侦凶,方名正言顺。”
朱翊钧想了想,顺天府衙门,理论上才是真正负责管理本地治安的。
如今的北京,算上嘉靖时新修的南城,一共三十六坊,按照东西划分,一半归宛平县,一半属大兴县。
两县之上,就是顺天府。
只不过京师乃是天子脚下,情况特殊,所以才有都察院巡城御史下辖的五城兵马司,以及皇家御用的锦衣卫、东厂等人马。
这几家都有权侦查、审案,插手京师的治安事件。
唯独五城兵马司由于出现了重大失误,这次为了避嫌,不方便使用。
朱翊钧点头认可道:“还是先生想的周全,这就召顺天府尹,让他来见朕。”
皇帝的传召口谕随之下达,但是张居正觉得这还不够:“陛下,五城兵马司属于军职,因此在身份上隶属于兵部。但其京师巡查事务,受到都察院巡城御史的监管。
这次封路,不方便再用五城兵马司的人,但是臣请调两部之人,让兵马司协同督查外围,严查京师城门各出入口,以免真凶趁机逃窜。”
朱翊钧陷入思考,五城兵马司平日巡视京城,大小事件都和他们有关,难免会出现问题,与顺天府一样,属于典型的背黑锅部门。
这次让东城兵马司而不是其他几个部门碰上,他们甚至可以说上一句运气不好。
如果向上追溯,其实都察院、兵部都有责任。
让他们参与进来,就表示皇帝既往不咎,这样在处理京中事务的时候,事情才能办的更顺利。
至于真凶逃窜问题,朱翊钧并不在意。
其实事情已经过去几天了,真凶很有可能会趁着这个窗口期跑路,等风口过了再回来。
但是因为最近先帝下葬,京师戒严,想逃离京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还有路引、交通工具等方面的问题……短短两三天,他们就算有所准备,也跑不了多远。
而且朱翊钧更希望他们跑路,只要真凶心虚跑了,在这几天突然消失不见,自然会被认为是畏罪潜逃。
这足以借此证明,小皇帝在荷花案上的判断。
还能省下盘查审问其他邻居,慢慢搜查脏物证据的麻烦。
朱翊钧应下,让人将都察院巡城御史、兵部等相关官员全都叫来,来开一次专项会议。
于慎行在旁负责记录起居注,偷偷咋舌。
没想到这么一个普通的杀人劫财案件,惊动了皇帝陛下,引得阁部数位重臣,携手侦办。
此事必将留名史书!
他想了想,开始奋笔疾书,将小皇帝、张居正等人的言行举止,全都记录下来,还顺带给自己多添了两笔。
等了一阵子,锦衣卫指挥使朱希孝,顺天府尹孙一正、巡城御史黄家栋等人终于来到殿上。
此时,朱翊钧正低头看着北京的地图,慢慢思考。
其实他现在脑海中思考的,已经不是如何利用地图封路抓贼,而是想把手里的图纸撕了,重做一份!
这个时代的地图做的十分粗略,还多年不曾更新。
最新一份北京都城图,是嘉靖建造北京南城时绘制的,距今已经有二十多年了。
相对这个时代,手里的地图已经做的很齐备了。但是朱翊钧来自后世,用习惯了更精细的缺德地图,一时难以接受。
地图没有经纬线、不按比例尺,只是粗略的文字标记,让人能够知道,城内各坊的大概位置。
这种粗略的地图,了解全国概况还能勉强接受,但是用来了解城市……
朱翊钧敢保证,外地人来京用这种地图的话,肯定会迷路。
见人终于来齐了,朱翊钧让孙隆再度解释一遍情况,开口吩咐道:“如今京师本就情况特殊,全城戒严,竟然还能出现这种恶性案件,让真凶脱逃,实在可恶!
朕现在无心追责,只要结果。
首先,京师各门户,进一步严查,松进严出。
京内三十六坊,朕不管其他的。唯独周世臣住的这个明时坊,要封住外围路口,不许随意进出。
以周世臣家宅为中心,方圆三百丈内,所有邻人都要重新登记造册,挨家挨户的查问。尤其是方圆百丈内的,都要重新过问,了解当晚情形,是住在宅子里,还是外出去了别的地方……
如果有附近的邻人在近日失踪,立刻列为嫌犯!”
朱翊钧的方法学自后世义情时代,虽然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许多麻烦,但是在短时间内确实控制住了病毒传播,还借此发现了许多隐藏多年的通缉要犯。
现在的执行力远远不如后世,但朱翊钧拥有皇权优势,面对自己的要求,坊中平民就算心有不满,也不敢随意和官兵对抗。
当然,维持这种封锁的政治成本极高,朱翊钧哪怕是皇帝,也不会天天做。
只要确定真凶,立刻撤销封锁。
“如果方圆千丈内,没有发现可疑人物,”朱翊钧用手指在明时坊这个位置点了点,“就将全坊都搜一遍!”
这个工程量可不小,会惹出极大的动静。
为了让人用心做事,朱翊钧同时决定,从自己的“私房钱”里拿出一笔银子。
一部分用来犒劳本次封路侦查的官兵,一部分用来安抚坊内百姓。因为他的年纪还小,就算是内帑的钱财也不能随意使用,能动的,只有按例属于乾清宫的部分。
好在之前清查内廷贪腐时,让他得到了一大笔银子。
此时用到正事上,一点都不心疼。
因为事涉皇亲、勋贵,死者周世臣又有一个锦衣卫指挥使的身份,所以朱翊钧最终决定,以朱希孝为主,王臻、孙一正、黄家栋等人为辅,联合行动。
听完朱翊钧的安排,朱希孝大为震惊,忙不迭的领旨谢恩。
此案涉及皇亲,还有男女仆人苟且,为了追讨欠账,合谋杀人等诸多热点,正是民众闲聊八卦时,最爱说的话题。
经过一天的时间,早已发酵并传到了他的耳中。
就在今天不久之前,他还看到了周家宗老。
听周家宗老哭诉,誓要将荷花、王奎这俩个奴仆碎尸万段,凌迟处死,为族中子弟报仇。
朱希孝没有想到,其中还有许多隐情。
他不在乎案子里到底有没有真凶,小皇帝的判断到底对不对。
重要的是,锦衣卫又能够得到重用,他可得趁这个机会,好好表现表现。
皇帝说有隐藏的真凶,就一定有,没有也要抓几个出来!
几位臣子领命离殿,只有顺天府尹孙一正的脸色最差。
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
小皇帝想出这种主意,张元辅竟然也不阻拦。
可叹我坐在这个位置,不知要得罪多少人……
孙一正在心里默默哀叹,有了上疏求退致仕的想法。
朱希孝笑问道:“孙侍郎何故如此,陛下看重我等,才亲自做出安排,这是好事啊。”
孙一正没有直白的说出来,随意敷衍道:“朱都督多虑了,本府只是在想,该如何顺利的抓到贼人,又能不扰民。”
因为顺天府属于京畿情况特殊,府尹按例都有加衔,提升品级,孙一正身上就有一个户部侍郎的头衔。
朱希孝为表尊敬,称呼的时候,自然要按照品级最高的头衔。
“孙侍郎心忧百姓,是我京师之福。陛下为了不冤枉好人,严查真凶,也是出于同样的道理。我等臣子能做的,就是尽忠。”
朱希孝此时距离文华殿已有一段距离,就算小皇帝不能亲耳听到,也要坚持拍马屁。
巡城御史黄家栋直白的道出困难:“这明时坊,实在不好搜查。此地位处京师东南角,再往东,就是城外郊地,往南则可通过崇文门前往南城,内有贡院、盔甲厂等多处要地,鱼龙混杂……”
“黄御史难不成是怕了?简单轻松的谁都能干,就是要在这个时候,陛下任用我等,才能体现我等的能耐。”
“我怕什么,我可是……”
黄家栋在都察院,属于言官体系,天不怕地不怕,当即涨红了脸,就要出言驳斥。
“大家莫要着急,”王臻笑着安抚道,“陛下刚才只是说了大略,其中还有许多需要细节,需要咱们协调。不妨找一处地方,细细商议。”
“王公公老成持重,说的有理。”
这是小皇帝亲自督办的行动,哪怕孙一正、黄家栋等人,也得硬着头皮,认真对待。
几人就近在附近找了一处直房,商讨相关细节。
很快,东厂、锦衣卫番子,顺天府的差班衙役,巡捕营的精锐,纷纷出动,当天晚上就将明时坊的相关路口,全部封锁,不许外出。
将这一坊,变成京内一处孤岛。
明代京师三十六坊,与唐时长安的小坊有很大不同。
此时的坊,只是区域划分,没有围墙,不是只有两个小门与外界出入。
所以想要封锁一坊,需要动用大量人手。
好在此时仍旧维持着宵禁制度,关键的街头巷尾,都设置有木头栅栏。栅栏处开有小门,有顺天府的衙役驻守,类似后世岗亭保安。
每晚一更三刻敲响暮鼓,禁止出行,直到早上五更敲响晨钟后,方可开禁。
这期间,除了巡夜打更的,只有突发急病,生育、死者报丧等特殊情况才能开禁。
晚上封路的时候,附近居民还没觉察出什么不对,只是隐隐感觉比平时多了一些官兵。
没想到早上到时间应该开禁后,坊内百姓想要出去,全被阻拦了下来。
于此同时,一队又一队的官兵入驻坊内,以周世臣的家宅为中心,逐家逐户的开始盘查!
明时坊被封锁的消息,很快传遍京师。
当日便有十多名大臣,觉得朱翊钧的举动,太过出格,因此请求上殿面圣,撤销封锁。
朱翊钧见到两个人后,知道了他们的来意,懒得与他们再多废话。干脆派两个小黄门,就站在左顺门口。
再有因为封路求见的官员,一律改道刑部,去旁听潘志伊的重审,了解此案真实情况。
原先的刑部尚书刘自强已经致仕,不再理事。
新任的王之诰还没有到任,所以如今刑部地位最高的就是左侍郎翁大立。
但是这一次,有了小皇帝的撑腰,潘志伊完全不惧翁大立。
以他为主审官,连同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进行会审。
本来按照正常的流程,遇到争议的案件,刑部无力独审,就该找三法司会审,而不是直接定下来。
翁大立急于求成,犯下错事。
大理寺、都察院知道了小皇帝的态度,为了将功折罪,全力支持潘志伊。
这时候,旁听的官员们才知道,供词有诸多矛盾之处,看荷花三人身体,存在明显的刑讯逼供。
哪怕按照正规流程,也不该就这样匆匆结案。
周家宗老位列旁席,他依然觉得荷花三人,以奴弑主的可能性最大。
不过坐时坐镇刑部大堂的,不是主审的潘志伊,而是内阁次辅吕调阳。
小皇帝用他,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谁都不敢喧哗造次,只能默默看着。
翁大立白天来到刑部,发现情形不对后,不敢久待,赶忙称病请假回家,写起了谢罪疏,准备上表请罪。
判错一件案子不算大事,按照旧例,最多罚一两个月的薪俸。
但是翁大立察觉到了苗头不对,京师越来越危险了。他打算趁着这个风头,辞官回乡,做一个安稳的富家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