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清朝十二帝(修订珍藏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励志:登上大位

皇太极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出生,其时父亲努尔哈赤34岁,生母叶赫那拉氏18岁。他的生母是叶赫部贝勒扬佳努的爱女,名孟古,称孟古格格。皇太极生长在一个特殊的大家庭里,生母和庶母加起来有16位、兄弟16个、姐妹8个,还有许多堂兄弟和堂姐妹。皇太极在他的兄弟中,少年励志,文武兼长。

按照女真人习俗,皇太极从五六岁开始学习骑马射箭,七八岁就驰骋山林、挽弓射猎。皇太极像许多女真少年一样,锻炼技艺,娴熟弓马。史书记载他回忆儿时生活说:“昔太祖时,我等闻明日出猎,即豫为调鹰蹴球。若不令往,泣请随行。”每个人“牧马披鞍,析薪自爨”。这番话反映了他青少年时受过艰苦的骑射训练。史书又记载:“朕自幼随太祖出猎,未尝夺人一兽;军中所有俘获,未尝私隐一物。朕以存心正直,获承天眷。”这说明皇太极在青少年时,极力培养自己“存心正直”的道德品格。

皇太极很幸运,在他8岁时,满文创立,开始推广。努尔哈赤给儿子们请了师傅,教授满文。皇太极是最早学会满文的一批满洲少年之一。那时,努尔哈赤身边有一位浙江籍汉人,做汉文的文书机要事务。皇太极既学会了满文,也粗通汉文。朝鲜记载:“闻胡将中惟红歹是仅识字云。”“红歹是”就是皇太极。所以,皇太极在他的兄弟和诸将中算是文化素养最高的。

有人觉得:皇太极出身帝王之家,子承父业、嗣位皇帝,这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其实不然。

皇太极虽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但他要继承大位并非易事。他的家庭,是一个大家族。他有4位叔父,仅二叔穆尔哈齐一门就有11位堂兄弟,三叔舒尔哈齐一门有9位堂兄弟,其中阿敏贝勒一门有6位侄子、济尔哈朗贝勒一门有10位侄子。而他又有15位同父异母兄弟,亲、堂兄弟的子侄多达一百四五十人。他的7位同父异母的兄长由5位福晋所出,这5位福晋都是建州本部人,唯独其生母属于叶赫部,而叶赫又同建州结下过血海深仇。由上可见,皇太极想要继承大位实际上是困难重重。

皇太极的马鞍

皇太极的腰刀

皇太极12岁那年,他的生母、29岁的孟古格格撒手归天。她的死,在很大程度上是心情抑郁所致。孟古从结婚到患病、逝世,建州部同叶赫部一直敌对。古勒山一战,孟古的堂兄布斋贝勒,因战马在厮杀中被木桩绊倒而死于非命。努尔哈赤命将布斋的遗体劈作两半,将其一归还。从此建州与叶赫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孟古病危,觉得自己在世的日子不多了,要求见生母一面。努尔哈赤派人去叶赫迎接,但叶赫贝勒不许。孟古终未得见生母,抱憾九泉。

泰化否,否生泰。少年丧母,自是人生中的一大不幸。然而,挫折于懦弱者会磨损意志,于坚强者会愈挫愈奋。以清初的四位君主来说,太祖努尔哈赤11岁丧母,太宗皇太极12岁丧母,世祖福临6岁丧父,圣祖玄烨8岁丧父、10岁丧母。努尔哈赤虽少年丧母,却锻炼了独立品格。同样,皇太极失去母亲的关爱,却促使他学习、仰慕父汗,也更锤炼了他独立、慎思、顽强、拼搏的品格。似可以说,皇太极在对内挟制和对外征服的过程中能够挫败群雄,是同他于挫折中长智慧、困厄中磨意志的特殊家庭环境和人生经历分不开的。

皇太极继承大位面临着六大不利因素:一是幼年丧母,二是父亲太忙,三是外公仇家,四是排行居中,五是没有同胞,六是母未封后(大福晋)。但从后面的事实看,这些不利因素逐渐转化为了有利因素。具体说来:第一,皇太极外公为女真叶赫著名领袖,生母那拉氏是一位聪明灵秀的格格。受遗传的影响,他聪敏过人。而其他兄弟的外公(多尔衮外公除外)都名不见史传,这个背景增强了他政治上的自强自信。第二,少年丧母使他在生活中遇到太多的艰难与困苦,磨炼了他的独立性格与顽强意志。第三,没有母亲呵护,没有同母兄弟姐妹,格外势孤力单,养成他慎言少语的性格,锻炼了沟通与协调的能力。第四,皇太极因舅父同建州有世仇,长期冤冤相报,使他在家族中处于不利地位,促成他工于心计。总之,皇太极在青少年时就养成了能自立、善协调、工心计、敢奋争的品格。

皇太极的人生中第一件大事,就是在父汗努尔哈赤死后登上大汗宝座。

努尔哈赤身后的大位,由谁来继承?努尔哈赤在生前没有立太子,临终也没有留下传位遗诏,只是宣布《汗谕》:实行八和硕贝勒共议制——共同会议推举新汗和废黜大汗。他死之后,尸骨未寒,汗位之争,非常惨烈。当时诸贝勒中以四大贝勒——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的权势最大、地位最高;还有多尔衮和多铎次之。皇太极在四大贝勒中,座次和年齿均列第四,为何能登上大位?因为皇太极在大位争夺上,长期而巧妙地运用了谋略。

当时的形势是:二大贝勒阿敏是皇太极的堂兄,其父舒尔哈齐获罪被圈禁至死。阿敏自己也受到牵连,并犯下大过,又同富察氏事件相关联,自然没有资格,也没有条件同代善、皇太极等争夺大位继承权。三贝勒莽古尔泰是皇太极的五兄,有勇无谋,生性鲁莽,军力较弱。他的生母富察氏后来改嫁努尔哈赤,曾因过失获罪,莽古尔泰杀死生身母亲。这种人,名声很差,可做统兵大将,但不能做一国之君,因此也没有条件争夺汗位。大贝勒代善有资格、有条件、也有可能继承汗位。代善性格宽柔、深得众心,且军功多、权势很大。努尔哈赤曾预示日后由其袭受汗位,说:“百年之后,我的幼子和大福晋交给大阿哥收养。”大阿哥就是代善。皇太极虽怀大志、藏玄机、有帝王之才,但同乃兄代善争夺汗位继承,各方面均处于不利的地位,于是不得不暗设机关、施展谋略。

代善像

这里有一个历史故事:努尔哈赤小福晋德因泽,讦告大福晋两次备佳肴送给大贝勒,大贝勒受而食之;又送给四贝勒,四贝勒受而未食;大福晋经常派人去大贝勒家,还在深夜外出宫院。努尔哈赤派人调查属实。他不愿家丑外扬,便借故修理大福晋。这件事在满洲贵族中曝光后,大贝勒代善的威望大降,已无力争夺汗位。有人说小福晋德因泽告发是受到皇太极的指使。皇太极藉大福晋同大贝勒代善难以说清道明的“隐私”,施一箭双雕之计:既使大贝勒声名狼藉,又使大福晋遭到修理。大福晋是多尔衮的生母大妃阿巴亥(一说为富察氏)。大福晋在这次事件中受了点“伤”,但没有“死”,不久又受到努尔哈赤宠爱。皇太极要争夺汗位,还要设计置大妃于死地。

因为要削弱多尔衮、多铎力量,最好的办法就是处死大妃阿巴亥。大妃阿巴亥12岁嫁努尔哈赤,同努尔哈赤生活26年。她当时37岁,正值盛年,丰姿丽艳,有三个儿子:阿济格22岁、多尔衮15岁、多铎13岁。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和几个贝勒称先汗有遗命,让大妃殉葬。在皇太极等四大贝勒威逼下,阿巴亥自缢而死(一说被用弓弦勒死)。阿巴亥死后,多尔衮、多铎年幼,失去依靠,没有力量同皇太极争夺大位。

皇太极时期所制的碧玉“皇帝奉天之宝”

代善失势、多尔衮失母,皇太极在大位争夺中处于有利地位。新汗的推举议商,在庙堂之外进行。大贝勒代善的儿子贝勒岳讬、萨哈廉到其父代善的住所,说:“四大贝勒(皇太极)才德冠世,深得先帝之心,众皆悦服,当速继大位。”代善说:“是吾心也!”于是父子三人议定。第二天,诸王、贝勒聚于朝。代善将他们的意见告诉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及诸贝勒。没有争议,大家取得共识。于是皇太极登上大位。

皇太极从舒尔哈齐死到继位,中间长达16年,他用尽心智谋略,终于登上大位。他继承汗位后,励精图治,进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