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雁门关
群山万壑,草木芃芃。一座古老而残破的城关如龙似虎地盘桓在其中,它犹如一位看透世事沧桑却又桀骜不驯的老人,佝偻着身子坐在这无边林莽里,静默地凝视着夜幕,边墙雉堞,烽墩壕堑,傲骨嶙峋,漫天的风霜将它吞没,而它又刚毅地伫立在这千丘万壑中,仿佛停滞了时光。倏然间,一道幽寒的孤影宛若箭镞般直破云霄,夜枭骁勇的雄姿与霜月临空扑面,凄厉的吟啸在潋滟月光下响彻了整片天际,阴云为之退散,冽风为之疏狂,星辰为之闪耀!
这是一处古战场,也是曾经的漫道雄关一一雁门关。我怀着庄重肃穆的心来到了这里,犹如一位虔诚的信徒,踏过每一寸土地,抚过每一尺城墙,立于烽火台上,静静地聆听着那千古的绝响。胡笳悲切,战马嘶鸣,擂鼓震天,也掩不住穿透历史的凛凛英雄气。行客稀稀,陌上寥寥,石塑列列,我看到了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看到了烽火独谨的李牧,看到了封狼居胥的霍去病,一路路杀气雄边,战意凌霄。最终我被一处横刀立马,铠胄白须的将军像所吸引,抬目看去,将军双眸鹰视狼顾,神情刚毅狂放,手握红缨长刀,作出冲锋态势,似乎下一刻便要驰骋疆场,纵马杀敌,我不禁为之胆战心惊,连忙往碑上望去,那里赫然刻着两个金漆大字一一杨业。
流光一瞬,华表千年。
雍熙三年,雁门关军营。
帷幕内,灯火晃晃,有三人相视而坐。“潘帅,辽军来势凶猛,不可力敌,依皇上所言,避开辽军,护送四州百姓前往内地才是万全之策!”一位身披甲胄的中年大汉苦口婆心地劝告道。此话一出,立马就有人大喊道:“继业老兄,此言差矣,我大宋虎狼之师强悍无比,你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想当年,老兄你不就在这雁门关以区区五千精骑大破十万辽兵?而今辽兵只不过多了几万,怎么,你‘杨无敌’现在怕了?”王侁神情倨傲,眼色戏谑地看着大汉,仿佛十万辽兵在他眼里不过如蝼蚁随意践踏罢。大汉听到这话,皱了皱眉头,心火腾起,正要与他据理力争时,两人侧面朝上的一位面容沧桑,银髯灰髻的老者开口道:“杨将军,皇上的安排自然不错,可若我们一再避退辽军,岂不是堕了我大宋的威风,何况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我们若是大败辽军,相信皇上也会龙颜大悦的!”王侁听罢一脸得意地瞥了眼杨业,拂起袖子转身走出了大帐,杨业看着这一幕,心里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想到大战已不可避免了,于是向老者潘美请求,让他在要道陈家谷部署步兵强弩接应,称这样才有一线生机打赢这场仗,潘美当场微笑地应允了,义干云天地道:“杨将军尽可放心,,我一定派兵接应你!”杨业抬起黝黑的脸庞,凝视着老者,似乎想要看穿点什么,老者却依旧和蔼地微笑,杨业最终摇了摇头,转身走出了大帐,老者看着他的背影,微笑渐渐隐没,脸色越来越狰狞。
“杀!!!”
叫喊声扑天盖地,乌压压的契丹铁骑与宋军步兵交战在一起,到处都是血淋淋的头颅,到处都是战马落入地涩(陷阱)的嘶鸣,杨业身骑一匹战马,手持大刀在军阵中不断地冲杀,有时一刀一个头颅,有时与几人一同酣战,竟不落下风,愈战愈勇,金刚怒目,宛若佛陀在世。而周围的士兵们也一个个英勇无畏地陷阵杀敌,汩汩的血雾弥漫长空,空气为之凝窒。不知过了多久,杨业的周边都堆满了尸体,他也不可避免地添上了几道新伤,自知力竭,迅速地命令小兵鸣金收兵,指挥军队向陈家谷逃去,辽军自然乘胜追击。
“吁!!”杨业在陈家谷停下了马蹄,看着周围的草木,他依旧是看到了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一一没有伏兵。杨业神情复杂地仰天叹道:“潘美老头,我就知道你还在惦记着当年雁门关的功劳啊,可那本来就不是你的,你再怎么恳求也无用,只是想不到,我杨业英雄一世,却最终栽在了你的手里……”,杨业又看看了周围的褴褛兵士们,惨笑道“我死不足惜,兄弟犹可怜!”然后看了看追击而来的辽兵,杨业挥刀大喝:“兄弟们,随我杀!!”
与此同时,王侁一袭儒袍,头戴冠冕,背负双手站立于城墙之上,悠然自得地望着远方,有兵士来报,“王监军,前方八百里辽兵无迹,疑似退兵”。王侁听罢拂袖怒道:“不是疑似,就是退兵!立即上报,王侁亲自率兵攻退十万辽军,亲自率兵攻退十万辽军!”
…………
星海横流,岁月成碑。
回过神来,才发现一片澄黄的落叶正贴在我脸上,淅沥的雨声已经开始占领整个天地,我连忙把它拍落,往来时跑去,蓦然回首间,杨业的石眸竟流下了一滴泪。现在想来,那不知是雨露,还是幻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