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财报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1.财报的构成要素
企业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定期编制财报。财报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报分为中期报告与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可细分为半年度报告、季度报告和月度报告。财报至少应当包括“四表一注”。其中,“四表”是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一注”是指会计报表附注。上述组成财报的各部分具有同等的重要程度,是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情况的。
(1)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点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状况的会计报表。其具体内容包括:企业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及其分布与结构情况,企业资金的来源构成,企业承担的债务和财务风险,企业权益及其结构情况等。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基础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表通过如实记录特定时点的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揭示出企业的偿债能力及财力、企业资本结构变化及未来财务状况,帮助财报使用者评价企业资产的质量和偿债能力。
经验丰富的财报使用者在阅读财报时首先关注的是企业资产负债表,因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取决于其实力是否雄厚,而这些信息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并可以与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相互印证。
(2)利润表。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业绩即利润或亏损情况的会计报表,按月编制和报送,主要是帮助人们了解企业经营成果的形成情况。其具体内容包括:企业当期利润实现情况及各损益项目的构成情况,企业可供分配的利润总额等。
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出企业某一时点的资金状况,但若想知道企业未来发展如何,则要看利润表。利润表反映的是企业经营取得的利润,包括哪些是投资取得的利润,哪些是意外所得,从而判断企业资产的运营效果。
(3)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情况的会计报表。现金流量表主要帮助人们了解企业的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经营、投资及筹资活动而引起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其具体内容包括:企业现金流量的来源和去向,企业现金流量的构成,企业现金净流量的多少及影响企业现金净流量的因素等。
企业有资金,但不是现金,若遇到紧急情况需要立即支付时,无论是处置变卖设备、厂房还是外借,都需要时间,所以这就要求处于生产经营状况中的企业不仅要有雄厚的资金,还要拥有充足的现金流,以应付各种紧急情况下的现金支出。而想要了解企业现金的来源及其变动情况,就需要关注企业现金流量表。
(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反映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当期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主要帮助人们了解企业当期损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以及与所有者进行资本交易所导致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及其原因。
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企业某一时点的所有者权益状况,是某个会计期间所有者权益变动的结果。但若想了解其具体的变动过程,则需要通过阅读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来达到目的。
(5)会计报表附注。会计报表附注是对会计报表的补充说明,也是财务会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财报中,会计报表采用量化的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情况加以反映;而会计报表附注则以披露的方式,对会计报表中高度概括的数字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从而减轻财报使用者的阅读难度,提高使用财报的有效率。会计报表附注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对会计报表各要素进行补充说明,二是对会计报表中无法描述的其他财务信息提供定性补充说明。
2.构成财务报表要素之间的关系
财务报表要素也称为会计要素,是对企业资金及其运动所做的一种基本分类。总的来说,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有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1)资产。资产是指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简单来说,资产就是企业目前的家当。企业生产经营要有一定的资金,其表现为不同的形态与特征,既包括通常所说的资金、各种材料、机器设备、厂房等,也包括赊销产品时形成的应收款项,以及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还包括企业的各项投资资产等。资产的种类繁多,形态不一,反映到资产负债表上就是表中包含的资产项目。资产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资产是企业在财务报表日之前取得的,在财务报表日以实际形态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上。如果未来资产形态发生变化,则反映在未来的财务报表中。例如企业现在有银行存款50万元,预计下个月将用此笔款项购买原材料,那么本月月末的财务报表上列示的是银行存款50万元,而不是原材料50万元。资产预计会在未来通过运营给企业带来利益,不能给企业带来利益的资源不能被确认为资产,例如由于存放不当造成毁损的库存原材料,不能再按原有的用途使用,也没有出售价值,此时在财报中就不能再将这批材料确认为资产。另外,能够计入资产负债表资产项目中的,不仅包括企业拥有所有权的资源,还包括企业可以控制的资源。例如,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方式长期租赁一台设备用于产品生产,该设备提供的生产能力给企业带来相应的收益,并由企业控制,因此这台设备可以计入企业资产项目中。
(2)负债。负债是指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的现时义务。换句话来说,负债是企业借来的钱,借来的钱均要偿还。按流动性分类,负债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按其属性分类,负债可分为需要偿还的本息总额确定的负债和需要偿还的本息总额不确定的负债(其本金或利息会因市场或企业自身信用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前者如银行借款、应付账款等,企业大部分负债均属此类;后者如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交易性金融负债)。
负债可能是由于企业日常经营资金不足,从银行处借来的短期借款,也可能是赊购材料时形成的应付款项,还有可能是企业在筹集资金时为弥补投资人投入不足而发行的长期债券,甚至是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形成的。企业资产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投资者投入的资产,二是从债权人处借入的资产。前者称为所有者权益;后者称为债权人权益,即会计要素中的负债。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债权人没有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权利,也没有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权利,只享有按照约定收回本金与利息的权利。
(3)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股份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企业留存收益等。
企业除非发生减资、清算,否则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如若企业发生清算,也只有在清偿了所有负债后,才能将所有者权益返还给所有者。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而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4)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企业的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利息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和建造合同收入等。企业只有取得收入,才能弥补生产经营中的耗费,完成资金的周转与循环。收入的实现或许会导致资产的增加,如直接增加了银行存款,或者赊销取得应收款项等;也可能表现为负债的减少,如直接用产品抵销之前的欠款;或者同时表现为资产的增加与负债的减少。
(5)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广义的费用包括生产或购买产品所发生的成本。费用一方面可能减少资产,如用银行存款支付电话费;另一方面可能增加负债,如对设备进行修理,但款项未付。费用会通过利润结转从而减少所有者权益。
支出包括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因此费用和资产都是支出的表现形式。费用是企业当期就能够转入利润表的支出,但资产需要在企业持有一段时间,可能几个月(如材料),也可能是几年(如机器、厂房等固定资产),持有的资产的价值具有不确定性,可能产生持有收益或损失。
(6)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同样的,利润的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利润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真正源泉,实现利润是企业经营的根本目标。企业利润的多少及其构成是企业投资人及潜在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竞争对手、客户、内部管理者、政府部门等都十分关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