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孔明归心
一封书信,一副卷轴。
诸葛亮缓缓拿起书信,打开,目光跃然纸上。
“修久慕卧龙,凤雏大名,奈何一卧一失,不能为荆州所用,满是惆怅,十年苦读,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忽闻皇叔被谋害,承其之托,夙夜忧寐。
同为汉室之宗亲,应当兴汉室、救庶民,聚豪杰以除奸党,纳贤士而振纲纪。
只恨自身能力不及,生而为人,对不起,故朽木需自雕也,然实属不易,需开阔认知。
然三省吾身,并坚持细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生有管仲之才,韩信之略,若能以天下苍生为念,则天下幸甚,社稷幸甚。
修自不量力,遣婢女于此处,多有冒犯还望勿怪。
吾作之满江红及谨世四句,皆出自本心,故请先生出山相助,报国济难,万幸之至。
盖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将不国,何以为家?”
诸葛亮已经站在桌前,神情肃穆,心中已是惊涛骇浪。
刘修之志向早有闻之,已有雄主之姿。
今日更是扬言烧我草庐,倒是看出此人不拘一格。
与阿六所说的倒是贴合。
天马行空也。
小心翼翼的放下书信,拿起卷轴解开丝带,缓缓展开,正是诸葛亮三分天下的草图,与刘修的画轴几乎大同小异。
刘修也有意为三足鼎立之势,与吾所绘西川图有异曲同工之妙。
“嗯?”诸葛亮揉了揉眼睛,下面的小图却是…
竟然是这样想的?
分江东……
诸葛亮久久无言。
而后轻声一叹,慨然道:“北方既平,鼎足之势已成,天下高人皆可略窥一二,非吾一人所见。然此信中所云,令我心惊不已,非天纵奇才、鸿儒高士不能出此言。”
没想到刘修之眼界已至世界,不限于大汉之天下了。
好高骛远吗?
可这份眼界,魄力,雄心,皆配的上啊!
书童小安疑惑道:“我看此信虽言辞恳切,却也不过寻常之语,左将军心系苍生,欲兴汉室,身为汉室宗亲,理所应当呀,有何奇特之处?”
诸葛亮却微微摇头,拿着书信又看一遍,缓缓道:左将军之心,吾等自愧不如。”
小安愕然:“嗯?”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诸葛亮沉吟着,踱步来到门口,明媚的阳光让他眯起双眼:“此等皆千古传世之言。”
小书童挠着头,自是难以领悟,接着问道:“那先生意欲何为?”
诸葛亮长吐一口气,吩咐道:“备车!”
“先生果真要出山?”
小安吃惊道:“此去抗曹,恐非旦夕之事,是否要和黄夫人言说一下。”
诸葛亮指着书信道:“曹操南下,荆州将永无宁日,国将不国,何以为家?吾当至军前,以效匹夫之力。”
诸葛亮命小安收拾行李,他准备次日出发,向小安条不紊安排诸事,看守田地,养花种草,这些可都不能荒废。
至于月英,一会去一封书信,言说其中道理,想来她也会支持的。
而此时,刘修襄阳城外的庄园内,黄月英挽起衣袖,擦拭着额头处的细珠,似有心灵感应,慕然抬起头,遥看北方,内心微微悸动。
“月英姐,怎么了?”阿四看着愣神的黄月英疑惑道。
“哦,无妨。”
黄月英继续画着稿子,她在刘修的图纸上在做进一步的改进,心想着刚才可能是因为近日劳累导致。
“听说那曹操就要南下攻打我家公子了,我们得赶紧了,尽量多一点这样的武器,杀那曹操一个措手不及。”
襄阳这边刘修的秘密作坊在紧张备战中,而宛城府衙内,却是心事重重。
都在等他们的主心骨回来。
“怎么了,大家这么凝重做什么?”
刘修刚进府衙,就见关羽,张飞,赵云,魏延等人皆是低头沉默不语。
“主公,庶幸蒙不弃,即赐重用,争奈老母今被曹操奸计,赚至许昌囚禁,将欲加害。”
徐庶泪如泉涌,将曹操狗贼送来的手书递给了刘修,愧疚道:
“老母手书来唤,庶不容不去。非不欲效犬马之劳,以报使君。奈慈亲被执,不得尽力。今当告归,容图后会。”
说道此处的徐庶,只有不舍,自古忠孝难两全。
刘修看完手书后,还给徐庶,言道:“元直,令堂之性格你应知晓,在被曹军包围时能用自己换取他人之命的人,又怎么会写此信让你过去呢?”
刘修叹了一口气,道:“只怕这是曹操伪造的,元直若真去了,恐怕会让你母亲失望。”
“这……”徐庶浑身一震,拿起书信仔细又看,咬牙切齿骂道:
“果然乃曹贼奸计也!”
张飞闻言大怒道:“这曹孟德,曹阿瞒,一手双标可给他玩熟练了。”
“昔日徐州陶州牧一片好心护送,没想中计害了其父,便屠戮徐州,而如今却又拿别人之母要挟,真是不要脸!”
张飞就是这种急性子,见不得这种鸟事,骂咧咧道:“活该他父亲被砍死,就是改的!”
刘修有些意外的看着张飞,这双标一词,这张翼德从何而知?
那当然是笔记小王子魏延是也。
不过刘修并不知道罢了。
据说这双标一词,后被收录在路边野史《银河大将军》中。
据说其作者专门做了一个访谈,主角魏延,故可信度极高。
作者,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历史学家刘阿六。
徐庶攥着书信沉默半晌,凄然笑道:“奸计又能怎么样?此乃阴阳结合之谋,无解矣。”
“主公放心,庶虽不舍老母,可就算入了曹营,某也不会为其献任何一计。”
徐庶说话语气极为认真严肃,这是他的保证亦是誓言。
“非是我不舍先生离去!”
刘修蹙眉道:“实是令堂乃高义之人,以她老人家性情,若知道你去,反而会刺激于她,结果恐…弄巧成拙。”
众人都默然不语,徐庶的能力毋庸置疑,明知是计,但又不能劝人不去尽孝。
此计毫无道德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