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我与朱元璋争天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4章 经营松滋下

最近,松滋城的军民总能看到一杆多彩的帅旗在城墙上巡游。

旗身为矩形,长三米宽两米。也就是长度大尺为九尺,宽度大尺为九尺。

旗面黄心为主,周围修饰以红色火焰边。上面一个罩顶绣有弥勒佛像。

旗面中间镶有一白底红字的镶心,上面文字为大宋明玉珍,旁边另有小字安陆参知政事、征虏大元帅。

每次都是从东城门楼开始,依次过南城门楼、西城门楼和北城门楼,再回到东城门楼终止。

偶尔还能看到这大纛旗停留在某段城墙停留,城墙附近的军民开始的时候还抬头仰望。

结果除了大纛旗也看不见什么。过了月余时间也就习惯了。

特别是预料中的元军迟迟没来,城中军民也就一天比一天安定下来。

已经是年关将近,明玉珍在北城门楼驻足想穷尽目力向松滋河口望去。

“文炳,我们来这松滋城不足两月,你能把城壕、城墙修整完毕,乡社组织起来,真是有萧何之才。这段时间辛苦了。”

张文炳也是满面微笑,心中颇为自得。

短短时间内把松滋县周遭的里里外外都打理得井井有条,他也曾被自己的才能吓了一跳,随后就是一种美妙的成就感席卷全身。

今日又被明玉珍比做萧何,这种得逢明主的感觉让他瞬间颅内高潮,竟然忘了对答。

明玉珍不知道背后张文炳的失态行为。没听见对方谦虚两句也不以为意。

明玉珍接着说:“文炳,接下来趁着春节一定把赏功的事情做个了结。后勤府有什么困难没?”

张文炳才回过神来,面红耳赤的道:“主公,这些都已经统计完全。另外接着厘清地方也储备了一大批物资。属下以为现在可以把君山水寨和扁山水寨交还给党参政。”

自从不再领兵,专心后勤府的事务后,他也以文臣自居,开始称呼明玉珍为主公。

张文炳觉得明玉珍的参知政事和征虏大元帅的官职并不高,自作聪明的改称主公后竟然挠到明玉珍这个穿越者的痒处。

“哦?党仲达终于同意交付二十万石稻谷了?”

“是,只是他还希望我们退出巴陵县。”

“没问题,夺他巴陵也是为了给他施压。这个事情,我就不出面了。你让明二一定要先收粮食,后交水寨。拿到粮食平分两份,分别存放在层山岛和禹山岛。”

张文炳一边领命,一边让跟随在身边的书手当即写信。

张文炳看过一遍后交给明玉珍的掌印官盖印去办。同时,掌印官的副手在刊印的用印手册上记录用印时间、次数、事由。

这种用印手册已经在明玉珍的系统里从上到下进行了推广。确保所有重要印章都有一本可供检查的台账。

“文炳,再给明三去信一封。许是那日松滋城的溃兵让那阳城的元军必然是知晓松滋失守的事情,使得他们这次按兵不动不救安乡。既然他们不要了,就把安乡和华容也比照着松滋的办法组织起来。给戴寿、丁世桢也去信,把公安和石首也组织起来。需要的里正由你指派。”

看着忙碌的张文炳,明玉珍想到那灃州是自己看中的目标,到时免不了一场大战。

“文炳,如今挖城壕的事情是结束了,还有两个要紧事需要办。”

“一个是在松滋河口的山上修筑一座烽火台。能驻扎一旗的士卒即可。若是有元军来犯,从这城门楼上就能看见,好预做准备。”

虽然张文炳现在不再领军,但是也算是知兵之人。

他一听主公这个提议,也能迅速举一反三。这得益于最近这月余他也跑遍了松滋的十九个乡。

松滋城所在的这块小平原的北、东和南三面被大河环绕,西面是高低起伏的丘陵。

陆地上的两个缺口,一个就在河口乡,另一个在南海乡。

若是要建烽火台可以在西面的山上再建设两三座以做到方圆数十里内的消息快速传递。各地驻军可以快速相互支援。

听了张文炳的陈述,明玉珍稍作思考吩咐道:“烽燧的事情你去规划。在南海乡立一营水军的事情也可行。就把向大亨所部调到那里。另一件事就是多准备些拒马柞,按每旗十八个准备。”

“遵命。”张文炳吩咐完书手,又笑道:“主公,属下终于和西面山里的蛮子搭上了关系。”

“哦?那还真不错。不过,文炳今后不要用蛮子称呼他们。就以地名和姓名称呼即可。”

“属下受教。”

“你联系的这家在元庭可有官职?是否愿意接我的印信?”

“主公,这伪元的石宝张安抚使愿意弃暗投明,遵从主公的号令。”

“竟然和你同姓啊,几百年前说不得是一家人嘛。好得很。他们有什么需要呢?”

“主公,他们愿意向主公朝贡,得些盐、铁、金银的赏赐就行。”

明玉珍太知道所谓的朝贡其实就是做生意。

“文炳太不懂规矩了。朝贡应该是对着大宋皇帝陛下才用的词。下次注意。既然他们有这个心,那不拘是什么货物,不论多少都按照市价收下就行。他们需要的物资再市价贩卖给他就行。第一个投效我们的,总得给点甜头。”

张文炳见明玉珍不是真生气。

“属下遵命。朝贡是那张安抚使的原话,属下未能分辨,下次一定注意。”

“好了。下次注意就行。这西面的群山之中,土司多如牛毛。汉称其为西南夷好。自汉以降,强如唐,治如宋,都不能改其俗。只用羁縻之法维系。你道是为何?”

张文炳心思百转,心想这主公是随便聊聊还是想问移风易俗的方略?

他一边思索,一边组织语言慢慢回话:“主公,依属下的浅见应该是山高林密、道路崎岖、天高地远,远离中原。还有就是地疲民穷,中原得之无益,弃之可惜。”

“呵呵,古人大概就是这么看待的吧。”

明玉珍一语双关的说道。

在明玉珍看来两宋把科举制度搞成熟之后,解决西南土司的契机就已经出现。

“你告诉张安抚使,我们需要在他地盘上修建一座城寨,常年驻扎一局士卒和其家属,另外还会行办学堂教人算数写字。”

“属下这就去办。”

“选址一定要好。防御,水源为要,耕地能兼顾最好。就算为此付出些代价也可以。驻守的人选从赏功人员里挑选,愿意去的给个世袭百户。”

张文炳见再无嘱咐就领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