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清:从活捉皇太极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3章 没想到

穿州过府,耗时半个月,周启总算到了成山卫。

成山卫始建于洪武年间,初,因胶东半岛倭患严重,在文登县沿海立赤山寨、温泉寨及辛汪等寨,设弓兵百人把守,寨下又辖墩,每墩也有兵把守。

后来倭患逾重,洪武十三年置成山卫。

至永乐朝,魏国公徐辉祖征民夫铸城,周三千多米,高六米,厚七米,设有四门,然两百年过去,石城已斑驳不堪,且多处破损,再不复初建时的雄姿。

距卫城二十里,周启打出了仪仗。

没错,侯爵是有仪仗的。

只是这玩意太招摇,从来没用过。

此番被发配到成山卫来屯田,周启也算是领着钦命。

俗称钦差。

本该一路打出仪仗招摇过市,但实在麻烦。

所以直到卫城二十里才打出仪仗,不但有侯爵仪仗,还有钦差的仪仗。

于路招摇过市,引的百姓们……

百姓哪敢围观,避之如蛇蝎唯恐不及。

搞的周启不是滋味,官民关系何以如此之差呐!

至十里时,成山卫众官员早接到朝廷公函,卫指挥使丁良带着同知姚兆年、佥事和一众防守、管队等大小官吏数十人迎候于道旁,就跟当年周启迎接上级领导来视察一样的。

大冷天的,站在高速出口边冻的瑟瑟发抖。

只不过现在的场面更加隆重,道旁沿途插了不少采色的旗子。

道上还搭了座彩门,有旌旗垂下。

上书:恭迎钦命巡察诸卫兵屯及操行事破虏侯之类的。

还有:恭迎破虏侯驾临成山卫等。

周启大为惊讶,原来横幅不是后人的发明。

这年代就有了,古人实是先驱呐!

迎来送往皆是传承,后人哪有什么新发明。

都是继承的先辈的遗泽。

“下官拜见侯爷!”

正琢磨呢,卫城诸官员迎了过来,皆拜于道中。

周启催马上前,扫了一眼道:“起来吧!”

众官起身,别人就罢了,拜在最前面的指挥使丁良竟是个五十多岁快六十的老朽,颤巍巍的,好像有点起不来,身后一官员忙扶了把,才勉强起身。

瞧那老态龙钟的样,仿佛随时有可能鹤贺归西。

边防卫所,守备官竟是此等老朽。

老就罢了,老黄忠七了尚不服老。

可眼前这位指挥使,明显不能和黄汉升比。

路都走不动了,还如何任事?

周启下马上前:“丁大人给我介绍一下吧!”

“下官尊命!”

丁良连忙应下,按次序给他介绍卫所一众官员。

首先是同知姚兆年,佥事唐文享,其下是一众千户,有二十多人,职司各不相同,有的是各寨防守官,有的是卫城的操行官,再下是百户。

区区一个卫所,千户百户竟有数十人。

就这还只是一部分,并没有全来。

周启认了圈人,在一众官员的簇拥下前往卫城。

仪仗开道,丁良勉强骑马随在他左侧。

同知姚兆年和佥事唐文享也分侍左右。

一众千户百户跟在后面,有的骑马有的则步行。

丁良本来坐车来的,但周启骑马,他如何还能坐车,只好也骑了一匹马,并且还得有人牵着,看他那提心吊胆的样,显然并不常骑马,甚至可能都没骑过马。

周启问道:“丁大人寿几何?”

丁良忙道:“有劳侯爷垂询,下官年五十有八。”

周启又问:“可是不良于行?”

丁良一脸惭愧:“让候爷见笑了,下官老病之体确难堪大用,本想告老乡里,怎奈食君之禄,不能不忠君之事,只能勉力再扶持年轻官员几年。”

两旁的同知姚兆年和佥事唐文享嘴角抽搐。

听听这话说的,自己都三十好几快四十的人了。

盼星星盼月亮,就盼着老家伙赶紧告老好上位。

还需要人扶持?

难道还要将自己扶持到知天命之年?

听着破虏侯和指挥使大人一路交谈,众官皆心思各异。

有人羡慕周启祖坟冒了青烟,十几岁就立下不世大功,封侯进爵,此等泼天大运,委实让人羡慕的心态要炸裂,封侯啊,而且是世侯,非是流爵,纵观大明两百年才有几个。

与国共休,可世代传承。

那可是武官的终极梦想。

也有人在琢磨,有无机会借此进步。

高层斗争,这些地方官如雾里看花,也看不分明,但不管怎么说,堂堂勋贵世侯,领着钦命到成山卫试点耕植新农作物,对成山卫的人事肯定有能说的上话。

就算没决定权,也有一定的话语权。

若能借上东风,则升官有望。

大伙辛苦奋斗,可不就是为了升官发财嘛!

到了卫城,从武宁门入。

道路事先已清理过,排队入城的百姓商贾被赶到道旁,已经等了不知道多久,看神情就知道,个个都憋着一肚子火,只是敢怒不敢言。

到了门口,丁良还给周启介绍了下卫城的历史:“当初建卫城,李、张、郭、徐四家大户对建城多有捐献,故四门以四姓命名,北门楼由徐氏武宁公捐建,因此命名武宁门。”

周启饶有兴致:“卫城有哪些大户?”

丁良就大概介绍了几句:“除李、张、郭、徐外,尚有姚、唐、张、李、石、郑、王等大姓,比如佥事唐大人,洪武年间成山卫立,其祖便是成山卫第一任指挥使,唐公乃是抗倭名将,洪武年间护一方百姓安定,我等能有今日之光景,也多仰赖唐公之功。”

周启有些意外,瞥了一眼唐文享。

其人相貌堂堂,只是缺了点刚阳。

虽然一脸肃然,但眼里却不免略有得色。

显然丁良大表其祖之功,令其颇为得意。

这人他没听过,包括成山卫的这些官员,他前世一个都没听过,甚至对成山卫的了解也仅限于戚继光曾在这里抗倭,剩下都是最近才了解到的。

至于抗倭名将,他只知道戚继光。

唐文享祖先是哪个,压根就没有听说过。

网文里都没有,显然非是啥牛人。

不过互相脸上贴金罢了,这一套他熟悉。

互相吹捧,互相扬名嘛!

只是没想到一个成山卫,竟然有这么多大户。

真让他惊了个大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