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章 朱慈炅智擒张献忠(2)
话说大明朝也该亡国了,从里到外都烂透了,明知道庐州府战云密布,南直隶学政还过来巡视,真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当学政的车驾走到庐州府城东门十里店时,一群年轻书生在此迎候多时,他们接到学政走到五里井突然个个从长衫下拨出刀剑,将学政拖出马车用绳索勒死,原来这群书生正是孙可望等流寇假扮的。不是他们图斯文要留学政一个全尸,而是需要学政这身官服,要是用刀剑砍杀,学政的污血弄脏了官服就不好用了。这时学政的随员们个个吓得腿肚子转筋,个个面无人色,孙可望大声说道:“尔等只要乖乖听话,就不会死,否则,哼!”众随员无不跪下唱征服,叩头乞求饶命,哪有半点宿儒气派?
这时树林中走出匪首张献忠,众流寇早已拨下学政的官服,杀人如麻的张献忠也不嫌这是死人的衣冠,马上给自己换上。一行人浩浩荡荡向合肥东门进发,到达东门时,庐州府教谕等一众官员已在城门外等候多时,一阵见礼后向城里走去,城门缓缓关闭。张献忠有些愣神:“这戏码与剧本不一样啊!”这时他面前出现了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不愧是积年老贼,张献忠立即脱掉官袍,露出内衬软甲,拨剑在手,向少年刺去。要说张献忠的武功十分高强,可是在纯阳真君吕洞宾的嫡传弟子,天下第一的朱慈炅面前那就不够看了,只见朱慈炅微微一闪身,绕到张献忠身后,并指点在张献忠软麻穴上,张献忠立即全身血流不畅,宝剑掉在地上,随同朱慈炅的特战队员立即上前将张献忠来个倒攒四蹄捆了个结结实实,随同张献忠混进合肥城的流寇也被一一制服。之前李定国率领的流贼精兵也早已被特战队一一抓获,秘密押往开福寺大营。
这时庐州知府吴大朴走到朱慈炅面前:“多谢小英雄,本官代表合城官民拜謝小英雄活命之恩。”说完一揖到地,“不必如此,我小时在开福寺出家,也是合肥市民,绝不会让流寇屠杀无辜百姓。”朱慈炅赶紧还礼。“这张贼如何处置?”吴大朴问道,“此贼现在不能杀,城南还有流寇的十万大军,我们只能以他为质逼迫流寇退兵。”朱慈炅说道,吴大朴点点头,命令军兵押着张献忠出了南门,城外十万流寇正在和天堂寨一万五千乡勇对峙,由于对于乡勇火枪兵的畏惧,不敢向前攻击。见到张献忠出来,刘文秀立即上前交涉,官府答应释放张献忠,换取流寇退兵。张献忠重获自由,对着朱慈炅一抱拳:“真是英雄出少年!张某此次认载!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后会有期!”说完随刘文秀退入流寇阵中,缓缓退兵。
朱慈炅回到开福寺大营,开始审问抓获的李定国等流寇。
李定国此时只有十五岁,但是已追随张献忠五年,经过无数战阵,初具大将之风。见到朱慈炅立儿不跪,朱慈炅也不计较,不提李定国是他前世景仰的民族英雄,就是现在他也没有官身,况且深受平等思想熏陶的他也没多少阶级观念。
朱慈炅知道李定国这样的人很难劝降,况且张献忠对他有救命之恩,要想收他为子用,只能“放大招”。于是朱慈炅屏退左右,让心腹侍卫远远守护。
“李定国,陕西延安人,生于天启元年六月十一日,崇祯三年加入张献忠流寇队伍,认张献忠为义父。崇祯十年,李定国领兵两万攻打河南、湖北;崇祯十四年,为张献忠攻下襄阳立下首功。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破北京,崇祯皇帝煤山自缢,明亡。十一月张献忠建国大西,封李定国为安西将军。同年建奴定鼎北京,国号清。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张献忠率军五十万北上抗清,十一月二十七日在西充凤凰山被清肃亲王豪格射成重伤,不久伤重而死,留有遗言:大明三百年是中华正统,他没有灭亡是天意,我死以后你们要归顺大明,不要做不义之事。清顺治四年,明永历元年,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收拢张献忠残部平定贵州、云南,联合大明黔国公沐天波:共襄勤王,恢复大明天下。清顺治九年,明永历六年,李定国大败清定南王汉奸孔有德,逼其携全家自焚,仅逃走一女孔四贞;接着又阵斩清谨亲王尼堪。然而孙可望野心膨胀,欲自立为王,孙、李内讧,大好局面一朝失去。清康熙元年,明永历十六年六月十一日,晋王李定国四十二岁生日,传来永历帝被清平西王大汉奸吴三桂在四月初八用弓弦勒死的消息,目含血泪,一病不起,六月二十七日夜,李定国病死勐腊。遗嘱儿子和众将:宁可死于野外,也不投降。”
李定国听完朱慈炅这段话,心里翻起惊涛骇浪,他不怀疑这些有假,只是震惊朱慈炅是怎么知道未来的?于是朱慈炅取出“皇三子朱慈炅”的金牌,说明自己熹宗之子和纯阳真君吕洞宾嫡传弟子的身份,李定国释然了:仙家门徒知道未来的一些事情也不稀奇。在得知张献忠已平安脱险后,李定国归顺了朱慈炅,决心扶保明主中兴大明,避免前世的悲剧重演。
收服了李定国,朱慈炅心情大好,在张献忠的流寇大军转进桐城方向,庐州府城安全后,也率军拨营起寨,返回天堂寨。
庐州知府吴大朴上书崇祯皇帝,将庐州之事一一禀报。崇祯看过奏书,决定派太监王安前去封赏带领民团乡勇驰援庐州的朱慈炅。王安到了天堂寨,见到朱慈炅大惊,赶紧跪下叩首:“奴才参见皇子殿下!”因为朱慈炅和天启帝长得太像了,王安立即想到了死而复生的朱慈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