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章 洪承畴韩城初显威(2)
当流寇进入明军火枪的射程,城墙上官军的火绳枪迅速击发,流寇如割到的麦把一样一个个倒下。流贼不顾督战队砍杀,争先恐后的逃跑,老贼们花了吃奶的力气才制止住。等到进入弓箭的射程,流寇中原明军降将降卒开始弯弓搭箭向城头官军射击,明军开始出现伤亡,一时间城上城下箭如飞蝗,血流成河。终于有悍匪将云梯搭上城头,爬上城墙,守卫城墙的明军长枪手上前突刺,将流寇刺伤刺死。爬上城墙的流寇越来越多,敌我双方刀枪并举,杀得天昏地暗。流寇人多势众,守城的明军渐渐难以抵挡,要不是洪承畴治军森严,昨天又在城外斩杀了十名逃卒,他们早就崩溃了。见诱敌深入的目的已经得到,洪承畴也不做无畏的牺牲,命令守军有序撤入城内。悍匪打开城门,“城破了!”流寇们欢声雷动,争先恐后涌入城内,可是出现在眼前的不是宽阔的街道,而是索命的翁城。“中计了!快逃!”但是后面的流寇不知是计,拚命向城门涌来,哪里能退得出去?随着一声炮响,藏兵洞中的一千五百精锐家丁冲出来,也不多耗力气,在翁城上乱箭齐发,流寇一个个倒下,随着翻板启动,流寇下饺子般落入陷阱中,被断刃竹签当场刺死的流贼还好,侥幸未死的发出不似人声的惨叫,听得人毛骨悚然。
消灭了进入翁城的流寇精锐,那些被裹胁的流民漫山遍野的逃窜,官军乘势掩杀,直杀得流寇尸横遍野。匪首王左挂被生擒,二匪首苗美被当场斩杀。李自成、张献忠搭上早已准备好的小船带着少量心腹渡过黄河,逃入山西境内。
韩城大捷被三边总督杨鹤报入京师,崇祯皇帝龙颜大悦,与崇祯三年加封洪承畴为延绥巡抚。同年王左挂降而复叛,为洪承畴斩杀。
作为三边总督杨鹤举荐的官员,洪承畴对待流寇的态度本应与杨鹤一致以招抚为主,然后都主张血腥镇压,他不但在战扬上杀贼,而且还坑杀俘虏。李自成、张献忠等匪首多次诈降,才使流民屡剿不灭,因此洪承畴的方法是完全正确的。崇祯四年,杨鹤又因招降的流寇降而复叛被免职下狱,洪承畴正式被任命为三边总督。他在陕西大力清剿流贼,几年下来高迎祥、李自成及张献忠等匪首在陕西立足不住,纷纷逃往山西、河南。
崇祯八年,以匪首“闯王”高迎祥、“闯将”李自成及“八大王”张献忠等十三家流寇在河南荥阳聚会,共推高迎祥为盟主,会上面对三边总督洪承畴主导的官军清剿,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战略方针,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荥阳大会后,高迎祥、李自成和张献忠率十多万流寇东征,直奔大明中都凤阳府。此时张献忠的兵力最多,部众最强,作为东征军的主力,连破河南固始、南直隶霍山等县,在一个大雾迷漫的早晨包围了凤阳城。明军猝不及防,被消灭两万人,守将朱国能战死。
危难时刻,总漕(负责漕运的官)杨一鹏挺身而出,组织溃兵和民众抵挡流寇,无奈因缺乏军事训练,杨一鹏及手下军民两千多人被流贼一一斩杀。
由于凤阳没有高大的城墙,很快被流寇攻破,张献忠部将“扫地王”、“太平王”部攻占明皇陵,砍掉并烧毁皇陵所种松柏三十万株,拆毁皇陵地面建筑和明太祖出家的龙兴寺,掘了皇帝的祖坟。杀死守陵太监六十多人,还释放了关押在皇陵的皇家罪宗一百六十多人。
中都留守朱国正在城破后与流寇巷战,斩杀贼众二十七人,最后力竭,被贼寇乱刃分尸;指挥使包万达大呼酣战,力竭被俘,贼寇命他卸甲投降,他破口大骂,贼寇斩下他左臂,血流如注,他仍大骂不止,最后被贼寇斩下脑袋。
凤阳知府颜映宣穿上四服混入罪囚之中,企图蒙混过关,流寇释放罪囚时被人认出,流寇历数他的罪状,将他乱棍打死。
凤阳城破后,匪首张献忠下令屠城“三日不封刀”,凤阳百姓被杀两万余人;流寇破开孕妇的肚子,将婴儿挑在枪尖上……奸淫掳掠无严不作,所犯罪行磬竹难书。
崇祯皇帝看到凤阳城破、皇陵被烧、祖坟被刨的奏报,立即穿上丧服去太庙哭告。当时的五省督师洪承畴得到战报,赶紧留下遗书,准备接受崇祯皇帝的怒火,自杀谢罪。然而崇祯皇帝并没有象“我大清”修《明史》的汉奸们所说的那样大杀文臣武将,而是放过了洪承畴,这么大的事情,总得有人“背锅”,于是崇祯皇帝只砍了凤阳巡按御使的头,原因也很简单,把文臣武将都杀了,谁还来为崇祯皇帝“打工”?
在崇祯皇帝的重压下,驻防南京的明军向凤阳进发,凤阳四周的明军也向凤阳集结,高迎祥为首的流寇只得逃出凤阳。张献忠率领他手下的人马向庐州进发,一时之间庐州府城合肥四周战云密布。
此时庐州府城合肥的最高统帅为知府吴大朴,他是河南光州固始人,天启年间进士。由于流寇来势凶猛,吴大朴亲率合肥军民修缮城池,亲自制定退敌的具体战略。
吴知府的战略和别人不一样,吴大朴在城内的大街道上用砖石修建围墙,然后连接起来形成一道道阻击墙。同时在围墙上挖出窗口大的洞,用于外围伏兵刀枪的刺出。随后又派出精兵强将埋伏在巷子里,准备好火炮、火枪和滚木等武器,准备与流寇巷战。
匪首张献忠率领流寇来到合肥东门外,安营扎寨。次日流寇开始攻城,吴大朴命令火炮轰击贼寇,但是流寇人多势众,明军抵挡不住,东门被攻破。然而流寇进城后,发现巷子狭窄,只好下马徒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