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武中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8章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4)

为了适应即将到来的战争局势,大明庐州亲王朱慈炅决定将庐州亲王府迁入武汉,鉴于楚王朱华奎已被贼酋张献忠所害,楚王一系已绝嗣,庐州亲王府暂借楚王府办公。

朱慈炅决定大明中兴后,以武汉为首都,改名中京,以北京、南京为陪都。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在此交汇,形成武汉三镇(汉口、汉阳、武昌)隔江鼎立的格局,素有“九省通衢”之称,为全国的地理中心。在武汉建都,拥有天然的水陆交通优势,易于防守,便于物资调配,有利于中央政府对全国的控制。

相对于北京,武汉属于中部地区,更靠近南方,尤其是巴蜀地区,自古有“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大治蜀未治”之隐忧,建都武汉,有助于加强朝廷对这些区域的直接管理和军事部署,减少地方割剧的风险。

武汉位于长江黄金水道的中心位置,在武汉建都,能够促进南北货物交换,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湖广熟,天下足”,武汉周边土地肥沃,适合农业生产,在武汉建都,粮食供给充足,废除漕运这个加在黎民百姓头上的沉重负担,降低首都的粮食运输成本。

从军事角度看,武汉建都,可建立水陆复合防御,长江作为天然屏障,再加上完善的城防设施,构成多层防御体系,对抗外来侵略具有显著的地利优势。控制武汉“九省通衢”这个交通枢纽,便于兵力快速运动,应对突发状况。

作为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的交汇之地,武汉汇聚多元文化,有利于皇家文化的推广,提升文化软实力。武汉建都,成为全国政治、军事、经济中心,又必将成为全国教育中心,朝廷在此设立高等学府,培养人才,强化中央集权下的意识形态统一。

庐州亲王朱慈炅决定在武汉建设紫禁城,采用现代材料和工艺,这样可以节省成本,提高工程进度。

当然现在正是庐州亲王朱慈炅韬光养晦的时候,武汉建都及建筑紫禁城只能存在庐州亲王府的秘密档案里,暗中进行准备。下一步的战略是,命令塞北野战军进兵辽东,直捣建奴老巢,逼迫建奴入关,和贼酋李自成争个两败俱伤。

朱由菘,万历皇帝朱翊均之孙,贼酋李自成“福禄宴”主菜福王朱常洵庶长子。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破北京城,崇祯皇帝煤山“自挂东南枝”,明朝作为大一统王朝灭亡。但是李自成仅控制了中原部分地区,南方诸省仍在大明的统治之下。

崇祯殉国的消息传到留都南京,群臣议立新君,在崇祯帝三子(太子、永王、定王)不知所踪(庐州亲王朱慈炅率御林军、特战队解救太后、宫妃、皇子、公主是秘密进行的,外人不知音讯)的情况下,朱由菘就成了血统最正的皇位第一顺序继承人(至于朱慈炅,一直和士大夫对着干,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

但就在此江山沦丧之际,官僚士大夫们仍不忘党争,惯会打嘴炮的东林党人坚决不同意立朱由菘为帝,其代表人物史可法甚至提出“福王在藩期间不忠不孝,恐难主天下”,东林党领袖钱谦益以立贤为名,主张立万历皇帝之侄潞王朱常淓。

当时朱由菘正逃亡到淮安,不知为何头脑开了窍,在原提督京营太监卢九德帮助下,向雄据江北的四镇总兵求援。高杰、黄得功等本就是野心勃勃的流窜军阀,见有“定策拥立”的大买卖可做,正是无本万利的好机会,那还等什么?甩开他们的顶头上司正和史可法密商的凤阳总督马士英,做起了定策元勋。消息传到南京,所有的人无不大惊失色,在明晃晃的刀剑面前,东林党“嘴炮”们只得认怂,接受现实。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五月十五日,朱由菘即皇帝位于南京紫禁城武英殿,以次年为弘光元年,国号仍为“明”,史称“南明”。

弘光帝依靠江北四镇军阀拥立登基,得偿所愿,但也开了有明一朝军阀势力尾大不掉的先河,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从此以“天子恩人”、“从龙元勋”自居,南京从皇帝到重臣没有人能指挥得了这支飞扬跋扈的军队。其实高杰、黄得功、刘良佐等都是出身行伍“大字不识一箩筐”的悍勇匹夫,其手下各怀异心,却不乏良将猛士。如果朱由菘有乃祖朱棣一丝勇略,不难让四镇为己所用。然而朱由菘遗传了乃父的心宽体胖,却没继承乃祖的雄才大略。因为做皇帝心切,一开始就开了大价钱,自贬身价,四镇正是看清了他是“扶不起来的阿斗”才不听他的号令,为所欲为。

朱由菘一登基就沉湎于酒色之中,掌握实权的阄党余孽马士英、阮大铖也只知贪汅腐败醉生梦死,南明一建立便呈现败亡之象。

为了不引起皇族内斗,朱慈炅承认了朱由菘继位的合法性,并接受弘光朝廷楚亲王的册封。因为熟知历史走向,为了博得士大夫的好感,楚王朱慈炅在江北仅保留英霍山区(大别山区)根据地二十县地盘,主动让出合肥、巢县、舒城三县给弘光朝廷,以避建奴锋芒。

镇守三县的李杰部十万禁军调防湖广(今胡北),李定国部西南野战军十万人驻防湖南,韩磊部中南野战军十万人驻防江西。刘召孙、王俊凯部各五万人驻守英霍山区(大别山区)根据地。

撤离合肥、舒城、巢县时带走所有愿意随军的百姓,在巢湖姥山大明庐州亲王府科技研究院、兵器研究院及兵工厂全部搬迁至洞庭湖中君山。随军百姓在湘、鄂、赣三省按原有田契分给田地,三省长期受流寇、左良玉兵匪祸害,有大量的无主田地可以置换给合肥、巢具、舒城三县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