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胖侍郎力劝大首辅
熹光初露冻雪才停,伴随着一声悠扬的喊声,北京城的大门缓缓打开。早早在城门口等候的百姓,撒丫子往外涌。
一时间,喝道声,叫骂声,呼喊声不绝于耳。
张允修一行人早早下了坐骑,顺着人潮往里挤。
放眼望去,黑压压一片人头,摩肩接踵,到处都是操着不同口音的百姓。
自打成祖迁都北京后,北京城这座不受待见的边陲之地,一下成为整个大明政治的中心。
历经上百年的发展,北京城的人口从明初不到十万人。
到今天已经直逼百万人。
就这,还是打弘治年间就开始往外赶人的结果。
磨蹭了半个时辰,张允修总算是真正进入到内城。
抬眼四望,两边商铺林立,昨夜的风雪盖住屋顶,青石地板的街道上干净整洁,不见污秽。
主要道路上都有兵丁,沿街打扫。
“五公子,咱们这般就来,不和老爷打声招呼,会不会有失礼数?”站立在街道上,这时,一旁的张福反倒是有些发怵。
张允修哪里还管其他,只摇头道:“不干你们的事,真要受罚,罚我一人好了。”
说罢,迈步往灯市街的纱帽胡同奔去。
张福几人见状,面面相觑,牵着马跟上张允修的步伐。
张居正的大学士府所在的灯市街,乃是整个京城繁华之地,距离紫禁城也就隔了一条街。
因为挨着六部衙门的必经之地,出入者非富即贵。
两边高楼林立,要么是商贾巨甲的别业,要么就是某些大人物金屋藏娇之所。
每到夜晚,灯市街华灯璀璨人潮如流,车马如鲫,管弦笙歌不绝于耳,五陵少年争相斗财,只为博得佳人一笑。
依照着记忆走了片刻,张允修一行人来到一处宅院前。
只见那宅院门口立着两座汉白玉质地大石狮,石狮中间,用紫檀木所做的牌匾上,用鎏金的字体写着四个大字“大学士府”。
牌匾下边,站着四名汉子。
只见他们个个头戴圆帽,身穿玄色圆领直裰,足蹬黑靴,派头十足。
见到张允修往前迎,其中一人眼尖认了出来。
他心是吃了一惊,忙上前迎接,却问了句蠢话:“五公子,您怎么来了?”
不待张允修答话,张福脸上横肉一抖,咬牙质问道:“五公子为什么来,需要和你们汇报么?”
“不敢...不敢。”几个仆人吓得连连摇头。
“老爷今天在府中么?”张福又问。
“老爷今天未曾出去。”仆人答道。
张允修听罢,深吸口气,迈步走入朱红的大门之中。沿途之中,他一颗心紧张到极致,感觉快要蹦跳出来。
那感觉,堪比自己查阅高考成绩。
越到临近查分的时候,越是紧张。
在他的印象中,张居正对于子女的要求一向比较严格。
自己这般从老家赶来,轻则一顿责骂,重则说不得还得打一顿板子。
就在他思索之时,张居正的书房内,两人对立而坐。
主位上坐的是张居正,侧边上则是坐着一个身穿便服的胖子。
只见那人约莫五十来岁,中等身材,白白胖胖,挺着个大肚子,着一身青色襕衫,靠在椅子上,乍一看好似一个弥勒佛一般。
正是户部右侍郎,李幼孜。
他与张居正同是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又是同乡,在斗败高拱的的过程中,出了不小的气力。
因此,张居正对他颇为信赖。
李幼孜也深以为荣。
小呷了一口茶水,李幼孜将凳子往前挪了挪,低声劝道:“叔大,那李伟早已过耳顺之年,怕是没几年好活,你又何必为他得罪太后呢?”
“国朝旧制,凡外戚封爵,最多不可过伯爵。”张居正面无表情,冷冷回道,“若为他破一例,日后又有外戚无尺寸之功,讨封公爵,朝廷体面何在?
“岂不是白白寒了有功之臣的心?”
“话是这么说,但总有开先例的吧。”
“那就等我死了再说。”
张居正说着重重拍掌,又道,“他家还不够富贵么?隆庆皇帝登基,赏了他三千亩子粒田,还把严嵩的府邸也赏给了他。”
“自当今圣上登基,太后与皇帝数次赏赐,已是极尽荣宠,偏偏还...”
说到此处,张居正脑海中浮现出李太后的端庄模样。
就是这个女人,让他又爱又忌。
爱她放手大权,让自己得以将外庭与内廷连在一块儿。
忌她有时胡搅蛮缠,一旦涉及到她的父亲和兄弟,多半会让自己左右为难。
李幼孜见他态度强硬,苦口婆心劝道:“唉,弘治帝在位时,张家兄弟皆无尺寸之功,一个封侯,一个封伯。当时的大学士李东阳不也没制止么?”
“你前些日子拂了李伟的子粒田,现在又与他硬顶,恐非良策。”
张居正闻声沉默不语。
弘治皇帝,确实对于张家兄弟太过宠溺。
放眼大明二百余载,估计也找不出此等外戚。
“叔大,反正这是个流爵,你又何必较真呢。”李幼孜趁热打铁道,“其实,你若是觉得难办,大可以装聋作哑,让申时行去办,正好,他是礼部尚书。”
“这可是个打太极的高手。”
张居正眉头一蹙,挥手打住话头,将话题扯回:“去岁在江南等地推行的‘一条鞭’之法,颇具成效,今岁你们户部要加大力度,在全国推行下去。”
得,又是一个大难题。
李幼孜只觉一个脑袋两个大,沉吟片刻,回道:“我看倒是不用这么急切,新政施行,势豪大户抵触颇大,不如稳上一稳。”
“‘一条鞭’之法,百利而无一害,为何要等?”张居正站起身子,感慨道,“嘉靖年间,当初的内阁次辅桂萼曾经在地方上推行过此法,但最终却是雷声大,雨点儿小,落了个惨淡收场。”
“你知道,还要坚持?”
“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
张居正笑着摇摇头:“当时的桂萼在地方上一无根基,在朝中又无皇帝的全力支持,这才导致变法失败,你说,能一样吗?”
“叔大...”
“元树,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但有些事情,不能妥协。”李幼孜还想再说,张居正粗暴打断,语重心长道。
李幼孜见劝不动这位故友,一挑眉,揶揄道:“呵,没想到,咱们的大学士都这把年纪,还保留着少年人的臭脾气。”
张居正笑了笑,回道:“有时候,少年热血,偏还能成就一番事业。”
“那是,整个京城谁人不知晓,张大阁老的风流韵事。”李幼孜小嘴儿一瘪,酸溜溜道,“都说人不风流枉少年,你这都这把年纪,还依旧潇洒。”
张居正轻捋胡须,得意大笑:“风花雪月,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大丈夫当如是也。”
“那我肯定算不上大丈夫喽。”
话音刚落,张居正大笑出声,正待答话,忽听门外有人来报:“老爷,五公子从湖广来了,说是要见您。”
允修?
我不是让他在湖广准备今年乡试吗?
张居正额头上蹙起疙瘩,沉默一会儿,才道:“让那逆子等着!”
李幼孜也是识趣,简单说些话,找了个借口往外开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