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媒:元宇宙视角下的媒介变革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元宇宙是人类生活空间的升级

元宇宙为人类创造了一个虚实共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那些被蒙上奇幻色彩的梦境成为现实。千百年来中国文学作品中对于新世界的想象从未停止,比如令人陶醉的陶渊明笔下的落英缤纷的“桃花源”深处;或曹雪芹所构想的“太虚幻境”;20世纪90年代初,钱学森又为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取名为“灵境”,彰显了科学家的浪漫与超脱。这些来自东方的想象也是西方文学叙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出版于1992年的小说——尼尔·斯蒂芬森的《雪崩》塑造了一个更加具象的未来世界,这个新空间被定义为“Metaverse”,即元宇宙,由meta(超越)和universe(宇宙)中的verse两个单词组成。在作者的描绘下,这是一个人造空间,脱离于现实世界,又与之平行且相互影响。

如今,借助斯蒂芬森的乌托邦构想,元宇宙概念一时间冲上了时代风口。Identity(身份)、Friends(朋友)、Immersive(沉浸感)、Low Friction(低延迟)、Variety(多样性)、Anywhere(随地)、Economy(经济)和Civility(文明)是元宇宙的关键特征,也就是说,人类可以通过虚拟形象在元宇宙中生活,享用完整的经济和社会服务。因此,从本质上说,元宇宙为人类构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图景,有望构建新一代社会形态。

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这张庞大且恢宏的图纸不再是空中楼阁,目前正高速卷入我们的现实世界,为人类生活注入新的期待与活力。在这个新世界里,人类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甚至触到什么?人与人之间又会擦出什么样的新火花?

(一)升级人类体感:营造沉浸式交互新体验

如果说Web1.0时代,互联网着眼于宏观层面的连接,主要关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Web2.0时代的互联网面向用户,强调个体之间的连接;那么,在以元宇宙为标志的Web3.0时代,互联网聚焦无限渠道、无时无刻、无限内容的生态级系统。其中,人类体感的升级是新的网络逻辑对生活层面施加影响的重要体现。这种体感的升级得益于增强身心沉浸感的技术的进步,在元宇宙的驱动下,人们可以通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乃至脑机接口实现沉浸式体验,VR眼镜、手套等端口在未来会成为像蓝牙耳机一样的标配。同时,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将加速交会融合,线上+线下的沉浸式场景将成为元宇宙的重要内容。

除了身体感受的增强,元宇宙所搭建的新空间,也对人的思维和认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人们可以通过数字化身真实体验认知的过程及其所在的环境,不再依靠想象感受现实的空间、氛围与关系,从某种程度来看,元宇宙实现了人类精神活动的高维投射。

1.媒介即延伸:技术进化带来“新感知”

在媒介研究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看来,“媒介是人的延伸”,他笔下的媒介是广泛的、丰富的,不仅包括语言、文字、印刷物、电信和广播电视,还包括自行车、汽车等交通运输工具,甚至服装、住宅、货币等。媒介成为人与社会和自然环境接触的中介,一切媒介都是人体的延伸或拓展。例如,轮子是脚的延伸,服装是人体皮肤的延伸,住宅则是一种集体的皮肤,是人体温度控制机制的延伸……基于不同功能属性的媒介在一定程度上都实现了对人的行动的延伸,而作为多功能集合体的元宇宙媒介又是在哪些方面“延伸”了人类呢?

(1)元宇宙是对人类生活场所的延伸

元宇宙是集体交互式的大型公共虚拟空间,是互联网进化序列的最前端图景。不同于传统的实体空间,元宇宙是一个被技术和设备无限割裂的空间,其基本单位是场景,基本依托是穿戴设备,人们通过设备随时随地接入不同的场景,进而产生交互,获得沉浸式体验。

同时,元宇宙所开辟的新空间与现实空间是相互依存、共同存在的。如果按照与现实之间的关联度来区分的话,元宇宙新空间大体可以分为数字孪生型、增强现实型和完全建构型。数字孪生型指的是在虚拟空间中实现对现实空间的直接复刻,利用数字孪生技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在虚拟空间中动态地呈现物理实体的一种状态。增强现实型虚拟空间以现实位置为基础,在虚拟空间中构建新的数字信息,为物理空间添加一层或者多层信息,为空间的使用者带来新的体验维度。完全建构型的虚拟空间直接脱离现实空间,成为区别于现实世界建构的独立、架空的新世界。但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元宇宙空间,都会与现实空间产生各种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由此,人类生活的场所实现倍增,实践和行动的空间获得极大的拓展。

元宇宙所创造的空间虚实边界之所以不再那么明显,甚至出现虚实融合的特点,主要就在于元宇宙所特有的时空拓展性。2022年全国两会前夕,新华社发布的一场“天地跨屏”访谈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在新华社新立方智能化演播室内,虚拟空间、扩展现实(Extended Reality,XR)等创新技术,打破时空限制,让主持人“来到”浩瀚宇宙的中国空间站,与王亚平代表一起围绕履职故事,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给观众带来了一次元宇宙初体验。可见,未来人类将不再受限于单一的物理时空,可以借助数字分身、虚拟人实现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多任务处理,栖居于元宇宙世界中的多时多地,而这个虚拟与现实交融的时空就是元宇宙所创造的未来世界的基本形态。

“天地跨屏”——王亚平在太空讲述履职故事(来源:新华社微信公众号)

(2)元宇宙是对人类感官的全方位连接

“每一种新的影响都要改变各种感知的比率”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00.,元宇宙是各种技术成熟到一定程度质变的产物,为人类的多感官融入提供了物质基础设施,比如伴随VR、AR、3D和脑机接口技术的成熟发展,人类在虚拟世界中实现感官全方位连接将成为可能。目前,人们对于外在物的感知主要依赖视觉和听觉,像嗅觉、味觉及触觉等感官效应还只能在线下实现和满足。元宇宙沉浸式体验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弥补了单一视觉感官感知的不足,调动出嗅觉、味觉等多感官的联动式参与,给人类带来全息体验。虽然关于人类全感官的突破仍处于探索中,但是当技术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推动这一理想化状态实现之时,元宇宙作为人类生活全新空间的魅力将快速超越现实世界。

元宇宙在促进人体感官延伸的同时,也在不断促使人类对内在进行探索与思考。当身体处于一种真假难辨的“高沉浸式环境”时,人类不得不重新思考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同时,在人与机器交互的语境中,人的思维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人的位置又将何在?现实世界中的知识、技术和想象力,在构造起元宇宙的同时,也会反作用于人的心智,促进它的构造的变化乃至革命。受限于技术条件及认知水平,现有研究对于人类内在心智的研究几乎很难实现创新和改造。但是,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在这个虚拟与现实混合交织的时空中,这一目标或将成为可能。归根结底,我们改造、发明和利用媒介的最终目的是要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更好地认知过去、现在及未来的生活形态和文明形态,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认识人本身甚至改造人自身。

2.媒介即讯息:载体升级创造“新讯息”

元宇宙是突然出现的吗?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元宇宙虽然是不同于以往媒介的“高维媒介”,但其内里仍依循着媒介迭代的规律,它仍然是媒介技术和应用场景不断进化并被预测的一种未来媒介形态。其实,“任何媒介的‘内容’都是另一种媒介”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4.,就像言语构成文字的内容,文字构成印刷的内容,印刷构成报刊的内容。没有一种媒介会孤立存在。换言之,言语是文字的媒介,印刷是电报的媒介,每一种旧媒介都被新媒介吸纳成为自己的内容,作为电子媒介的集大成者,“因特网是一切媒介的媒介”保罗·莱文森。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纪元指南[M].何道宽,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42.,包含互联网出现之前的所有媒介——文字、广播、电视、电影等,而元宇宙被视为下一阶段的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媒介,即所有媒介的媒介,是当前最高层次的媒介形态。

那么,如何理解“媒介的媒介”?我们可以回到其元概念“Meta”中去,也就是“元媒介”(Metamedia)。所谓元媒介,最早由美国计算机科学家艾伦·凯提出,意在描述数字计算机作为一种硬件和软件的集合平台,重新组合和复制了以往的媒介形态,媒介的组合特性在元媒介的概念中被放大。在今天的国内,这种融合特性同样被强调,元媒介化身为以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为代表,集互联网与移动终端于一体的新传播平台。赵星植。元媒介与元传播:新语境下传播符号学的学理建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40(02):102—107.从这一定位来看,元媒介其实体现了数字媒介的可供性,一般来说,以往的媒介主要以文本、图像、声音和视频的形式出现,而数字媒介则超越了以往的局限性,在内容呈现、互动和交流模式方面都表现出数字化的优势与潜力。

2022年五四青年节之际,央视联合腾讯音乐虚拟社交平台TMELAND开创了国内首个数实融合虚拟音乐世界节目体验。当晚,累计共有超百万用户登录QQ音乐、全民K歌,搜索“TMELAND”后化身“数字人”,进入虚拟音乐世界。观众的数字分身可以一键“穿越”到迪厅,穿上五四特供版校服,选择喜欢的舞蹈动作,在舞池中自由摇摆。腾讯虚拟人吉莉、星瞳、童和光集体亮相,与青年演员及高校学子在云端合唱共舞,逼真的面部表情,灵活的骨骼关节运动,还有光影渲染,都让虚拟人与现实同伴自然地融为一体,真实感和沉浸感十足。基于TMELAND首创的“端云协同3D技术”,云端音乐世界体验流畅,观感清晰,超13万平方米的超大空间里,可以容纳10万个用户同屏互动,并且无须下载独立App。虚拟人的投入、云端技术的加持,以及空间场景的打造和交互功能的设置,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元宇宙情境,在这里,人们感受着新的速度、体验与生机。

《奋斗的青春——2022年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来源:央视网)

从“媒介即讯息”的视角来看,这种优势来源于每一种新媒介“引入的人间事物的尺度变化、速度变化和模式变化”。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4.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中,以铁路为例,解释了上述观点,即铁路所运输的货物或者与其配套的道路设施并不引发现实世界的变化,而是铁路本身的出现“创造新型的城市、新型的工作、新型的闲暇”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4.。因此,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会创造一种全新的环境,从而改变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和理解环境的框架。元宇宙作为一种更高维的媒介,它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及带来的社会变革带来了一些“新讯息”。例如,基于其特有的统合性,挤压当前媒介的生存空间,焕发第一春。同时,元宇宙也将凭借媒介强大的建构力量重塑传统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关系,例如,传统媒介语境下封闭性的文本将随着区块链技术和开放源代码的成熟化变成可随时编辑的用户共创文本,单一内容生产将变成用户共创内容。

(二)拓展人类社交:创建数字化主体新社交

元宇宙对生活空间的重塑不只是人类感知的升级,作为人类存续的重要动力,社交也是元宇宙产生影响的重要领域。一是元宇宙给予个体建立多重身份的机会,使其在社交入场阶段,就拥有不一样的起点。二是基于社交多次迭代的梳理,以数字化主体交互为核心特点的元宇宙社交其实是对此前社交模式的补偿。因此,个体身份的突破与交互方式的创新使元宇宙进一步拓展人类社交,升级人类生活新体验。

1.元宇宙重启“第二人生”

(1)个性化定制身份ID

在元宇宙中,我们每个人都脱离了现实世界的各种标签和身份,用户可以感受多重角色扮演带来的全新体验。社交、游戏、交易等都为角色沉浸提供了多元化的场景支持,在这些场景中,用户可以改变服饰外观,也可以改变自身形象,定制个性化身份ID,以多样的角色和自我认同感体验不同的真实生活。比如,在游戏Second Life中,玩家化身虚拟游戏世界中的居民,从形象改造、土地购置、建筑设计到学习教育、交通出行、商品交易,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重新选择。

这种角色扮演需求的诞生与Z世代对于YOLO文化的追捧有很大的关联。YOLO(You Only Live Once)文化,直译为“你只活一次”,是一种注重体验、注重自我生活的世界观。在互联网时代长大的Z世代深受这一文化的影响,表现出崇尚个性自由、强调身份认同感等特点,而元宇宙的身份机制与Z世代和YOLO文化所倡导的生活理念完美契合,观众就像走进了一场大型“假面舞会”,可以自由切换身份,代入角色,在元宇宙中浸入式体验“第二人生”。

游戏Second Life(来源:Second Life官网)

(2)基于数字分身的关系选择

在元宇宙中,个人定制的多个数字分身成为在新空间“漂移”的载体,人们可以借助技术自由建设道路、房屋、城镇,展开数字生产、数字创作和数字交易,以及教育、健身、娱乐、社交等各式各样的主体性活动。同时,人们基于数字分身组建新的虚拟人际网络和社会关系,开展丰富多彩的信息交流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这种纯粹数字化的虚拟关系,产生新的数字交往行为,也有利于形成有序且高效的虚拟协作关系,构建多元的虚拟社区,帮助用户实现一种不同于真实世界的自我认同。2016年上线的交友软件“Soul”持续完善用户在“社交元宇宙”上的体验,Soul上的每一个用户都拥有一个虚拟身份,并且可以通过3D捏脸以及滤镜特效,减少暴露真实面孔的压力。用户还可以在个人主页、广场和唱歌、游戏等诸多兴趣派对中勇敢分享和交流自己的想法与趣事。这种开放式的社交关系,让Z世代用户突破了狭窄的朋友圈,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实现了线上社交关系网络的建立,用户也在表达自我与认知他人中,建立起新关系。

“社交元宇宙Soul”(来源:Soul官网)

从更深层次看,借助沉浸式主体影像的再造,元宇宙改变了人类交流的性质,营造了“面对面”交往的全真体验。一方面,元宇宙可以使人无所不在、永远在场甚至永远“活着”,致力于实现“去中介化”的交流体验——永远面对面,永远在一起。另一方面,元宇宙使人与人的交流,扩展为人与机器或者借助机器进行交流,进而丰富了数字化主体的社交对象与范围。按照扎克伯格的说法,元宇宙的本质是一种存在感——就像你和另一个人在一起或者在一个地方。元宇宙社交的终极梦想正是让人感觉线上交往如线下交往一般,借助多种技术手段,使人们以全息图(hologram)的形式在多个元宇宙中瞬移自如,享受彼此互动的真实感与实在感。

2.媒介即关系:元宇宙开启社交新时代

(1)虚拟社交的迭代发展

自从以信息传递为主的线性传播过渡到以人际交互为主的关系传播后,社交模式发生了多次迭代,从PC社交网络、移动社交网络到算法兴趣平台,交往方式的线上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于连接也有了更多的需求。如今,社交网络正进入4.0时代——身临其境的虚拟世界时代,也被称为“元宇宙社交时代”。从早期的基于PC端的社交到后来的移动社交、算法社交,再到今天的元宇宙社交,社交的终端在变,但社交“连接”的本质没有改变,无论是强连接还是弱连接,每一次升级依旧是在用户之间搭建关系。

无论是元宇宙对社交的升维,还是以往社交模式对连接的努力,都可以看出媒介是搭建关系的桥梁,或者说“媒介即关系”,进而,我们也可以称这种建构关系的媒介为关系媒介。元宇宙作为一种更高阶的关系媒介,其所特有的“去中心化”特点促使用户间的关系呈现出更开放、包容的特点。Soul在社交元宇宙的打造上就有一些新的尝试,首先,加强用户兴趣图谱和社交画像的收集与分析,为千人千面的用户匹配出最合适的“灵魂伴侣”。其次,Soul引入语音匹配等声音交互模式,实现了听觉感官对社交关系的赋能。另外,Soul特别重视游戏化的社交体验,一方面引入了很多休闲小游戏,另一方面将基础功能游戏化处理,如在群聊派对等板块加入游戏要素等。基于以上努力,Soul的创新实验使用户轻松地沉浸在平台中,畅快地与他人进行互动交流,从而增强了用户间的关系黏性。

(2)元宇宙社交的补偿机制

从媒介进化的角度看,元宇宙是作为一种补偿性媒介出现的。媒介环境学派代表人物保罗·莱文森认为,在媒介的演化中,人有两个目的或动机:一是满足渴求和幻想;二是弥补失去的东西。由此,“整个媒介演化过程都可以看成是补救措施”保罗·莱文森。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纪元指南[M].何道宽,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79.。人类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满足和实现的需求与愿望,都将在虚拟世界中得到自我补偿。

元宇宙的补偿机制不是谁从属于谁,而是一种“扬弃”的结构性补偿创新,继承和发扬现存媒介内部积极、合理的因素,抛弃和否定消极的、丧失必然性的因素,是扬弃统一的有机过程。元宇宙将现有媒介形态重新解构后分门别类、各安其位,形成新的媒介样态,原有媒介形式和价值均可在元宇宙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被解构的媒介要素在其中进行更优化的重组,发挥自身原有优势的同时,在新的框架中更新自身的功能。这一整套的补偿机制,印证了媒介进化是一种系统内的自调节和自组织。

当前,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交平台和社交网络,用户每天沉浸在信息的狂轰滥炸中,社交负担过载的个体逐渐选择抽离所在的位置,甚至从既定的身份、支持系统与社会义务中脱离,陷入自我封锁状态。很多用户试图逃离现有的连接方式,更愿意聚集在依托“弱连接”和“趣缘连接”的社群或社区。元宇宙的出现为社会关系的重构提供了新的解决路径,有助于处于“脱嵌”危机的个体通过行动介入空间实践,“再嵌入”到社会结构之中,实现社交网络的线上“再建立”。首先,元宇宙的核心驱动力是“用户创造价值”,其数字内容和场景内容的体量庞大繁杂到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或平台能够独立完成,必须依靠每一个元宇宙居民持续地进行数字生产和价值创造,才能建立起一个独立的、持续更新的数字未来图景。在元宇宙环境中,用户的共同生产、共同创造拉近了用户之间的连接黏性。其次,虚拟身份的使用有助于消除种族、地域、文化、阶级的偏见,相较于实体交往,数字化的交往更多维、更便捷、更高效。除了这些新的变化,元宇宙社交仍然会汲取此前移动互联社交和算法社交的成功经验,将社交的移动化、流动化、虚拟化和智能化提升到新的高度。

基于网络社交、资讯、娱乐等方面的创新变化,元宇宙更新了人与社会建立联系的方式,也拓展了人类感知周边生活空间的边界与范围,同时孕育着一系列产业的升级换代。

以虚拟办公室服务为定位的Gather,不仅寄希望于把办公搬到线上,还希望打造有温度的社交。在Gather中,用户可以举办生日派对、密室逃脱、产品发布会等大型活动,以及搭建餐厅、游戏厅、酒吧等,不断完善更新的功能和体验使得这一平台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吸纳了1000万用户,并招揽逾10000个团队入驻。以Gather为例的元宇宙社交平台就是对以往在线会议软件、在线社交平台功能不足之处的一种补偿和创新。这一过程其实也体现出媒介演进的人性化趋势,即媒介的人性化设计越来越多,而人为性越来越少。所以,基于技术和人文关怀升级的元宇宙社交不仅是对以往社交模式的生理性补偿,也是一种心理补偿。

Gather平台界面(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