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明代女真南迁
明代的女真史,有着重要特点:一是国际环境,二是臣属明朝,三是大量迁徙,四是重新统合。概略阐述,分列于下。
在明代二百七十六年间,影响女真迁徙、加速满洲兴起的国际环境,主要包含朝鲜、日本和俄国。
朝鲜。高丽末期,社会危机异常严重,动荡不安。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朱元璋即皇帝位后,高丽恭愍王王颛遣使表贺,到应天(今南京),贡方物,且请封。洪武二年(1369),明封高丽王王颛为国王,并赐金印、诰文和《大统历》等。朝鲜恭愍王停用故元至正年号,改用洪武年号。恭愍王“反元亲明”。洪武七年(1374),恭愍王王颛被弑身亡。于是,“庙堂亲明派多被清除”。此后,高丽王朝,王权更替,二十余年,三易其主。此期,高丽王趁辽东政权交替之际,曾多次出兵,越过鸭绿江,兵至辽阳、五老山城(今桓仁境)。
朝鲜政变势力同“故元遗兵”相联系,辽东军政事态更为复杂。洪武二十年(1387),明廷命户部咨高丽王:“以铁岭北、东、西之地,旧属开元,其土著军民女直、鞑靼、高丽人等,辽东统之;铁岭之南,旧属高丽,人民悉听本国管属。疆境既正,各安其守,不得复有所侵越。”高丽国王接到明朝户部咨文后,高丽王辛禑上明朝表言:“文高和定等州,本为高丽旧壤,铁岭之地,实其世守,乞仍以为统属。”明洪武帝因谕礼部尚书李原名曰:
数州之地,如高丽所言,似合隶之;以理势言之,旧既为元所统,今当属于辽。况今铁岭已置卫,自屯兵马,守其民,各有统属。高丽之言,未足为信。且高丽地壤,旧以鸭绿江为界,从古自为声教,然数被中国累朝征伐者,为其自生衅端也。今复以铁岭为辞,是欲生衅矣。远邦小夷,固宜不与之较,但其诈伪之情,不可不察。礼部宜以朕所言,咨其国王,俾各安分,毋生衅端。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高丽大将军李成桂发动政变,夺取权力,自立为王。此事,《明史·太祖本纪》记载:“高丽李成桂幽其主瑶而自立,以国人表来请命,诏听之,更其国号曰朝鲜。”但是,《明太祖实录》将此事分作两条著录:其一,洪武二十一年(1388)十月庚申条记载:“高丽国王王禑遣其臣禹仁烈等,上表请逊位于其子昌。上曰:前者闻其王被囚,今表请逊位,必其臣李成桂之谋,东夷狡诈,多类此,姑俟之,以观其变。”其二,洪武二十五年(1392)闰十二月乙酉条记载:“高丽权知国事李成桂,欲更其国号,遣使来请命。上曰: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最羙(古同“美”),且其来远矣,宜更其国号曰朝鲜。”河内良弘教授的《明代女真史の研究·年表》,也将其析为两条载录:洪武二十五年七月十七日,李成桂即位;洪武二十六年(1393)二月十五日,定国号为朝鲜。由此可证,《明史·太祖本纪》误将发生在两年的两件事,合并在一年,并作一件事加以记述。从此,“朝鲜”这一国名出现在朝鲜的史册上,也出现在明清的史册上。朝鲜的李朝,从太祖李成桂始,经历明、清两个朝代,特别是在明朝,臣属于明,用明正朔,王朝统一,政权稳定。李朝的建立,清除了高丽末期“亲元反明”的势力。朝鲜李朝及其与明朝的关系,对女真的兴衰分合,迁徙变化,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
日本。明代女真崛兴之时,日本发生重大变化。先是,日本国在元末明初,处于分裂状态,即所谓“南北朝时期”(1336~1392),近六十年之久。尔后,军阀割据,内战不休,日本国的历史,进入“战国时期”(1467~1573),长达百年之久。到明嘉靖时,日本地方实力派织田信长(1534~1582),军事实力,不断强大,兼并各部,进占京都。他在统一日本过程中,于明朝万历十年(1582),也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前一年,在本能寺被其家臣明智光秀谋杀。其部将丰臣秀吉,继续进行统一事业。丰臣秀吉(1536~1598),以大阪为基地,加强集权,四处征战,不断胜利,统一全国。丰臣秀吉初步统一日本之后,迈出对外侵略的步伐,矛头所向,首指朝鲜,而后明朝。明万历二十年(1592),在努尔哈赤统一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时,丰臣秀吉发起大规模的侵略朝鲜战争。朝鲜受到日军的突然袭击,力不能敌,节节败退,八郡尽失。明朝接到朝鲜国王请求,以唇亡齿寒,遂决定派军,进行抗倭援朝的战争。从万历二十年到二十六年(1592~1598),明朝军队,“则七年之间,丧师十余万,糜金数千镒”。此期,明军关外主力过江,辽东军事防务空虚,主将赴朝抗倭,无暇顾及女真,且明朝的军力、物力、财力、人力,损失巨大,国力亏耗,府库拮据。这为建州努尔哈赤兴起,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俄国。在公元十四到十六世纪,俄罗斯迅速发展。明弘治元年(1488),伊凡三世自称全俄罗斯大君主。相当于明朝前期,建立莫斯科大公国,以莫斯科为中心,成为俄罗斯集权国家,合并东北和西北的罗斯全部领土。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伊凡四世(17周岁)改称号大公为沙皇。他在两年后,召开首届俄罗斯全国议会。五年后,伊凡四世开始征服喀山等地。明正德五年(1510),俄国菲洛费伊向大公瓦西里三世呈奏,提出第一罗马(罗马城)和第二罗马(君士坦丁堡)已经衰落,只有第三罗马(莫斯科)巍然屹立,永远不倒,激发了俄国的自信雄心和扩张野心。尔后,瓦西里三世开始加快俄罗斯疆土拓张的步伐。继之,俄罗斯东部疆土向西伯利亚扩张。明万历十年(1582),即是努尔哈赤起兵前一年,俄国以叶尔马克为首的哥萨克,越过乌拉尔山,进入西伯利亚地带。随后,在明朝,辽东建州发生古勒山之战,努尔哈赤的祖、父死于兵火。万历十五年(1587),俄国建托博尔斯克,这里后来成为俄国在西伯利亚的一个中心。万历四十一年(1613),俄国罗曼诺夫为沙皇,从而开始了罗曼诺夫王朝,加速了对西伯利亚的扩张。三年后,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自称昆都仑汗。天聪六年即崇祯五年(1632),俄国在勒拿河畔建立勒拿堡,即今雅库茨克。崇德三年即崇祯十一年(1638),哥萨克人才听到索伦人,即鄂温克人说有一条大河叫黑龙江(即阿穆尔河)。崇德八年即崇祯十六年(1643),俄国人波雅科夫带军到达黑龙江支流精奇里江(今结雅河)地带,侵入达斡尔人住地。清顺治七年(1650),俄国哈巴罗夫带领七十余人,翻越外兴安岭,侵入黑龙江地域。不久,他们占领达斡尔人居住的雅克萨(今阿尔巴津)。翌年,哈巴罗夫侵占索伦(鄂温克)头目托尔金的住地。托尔金是清太宗皇太极额驸巴尔达齐的亲戚。由上面所述,大历史背景,充分地说明,如果东北地区各个民族或部族之间,分裂争战,不相统一,那么,就不能共同抵御沙皇俄国的扩张势力;相反,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对东北地域,沿袭元、明疆域,加以接管,重新统一,为其子孙后来抵御沙俄侵略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条件。
满洲崛兴,不仅有国际环境,而且有国内环境,受到国内诸多因素的影响。
明朝初期,辽东地区主要有三种军政势力——明朝势力、“北元”势力、女真势力,相互交错,彼此分合,使当时辽东局势错综复杂,矢镞纷飞,争战纠葛。就建州女真的国内环境来说,在明代二百余年间,东北区域内影响女真南迁,加速满洲兴起,主要有蒙古势力、“野人”女真和海西女真三大要素。
蒙古势力。明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将军徐达率军北进,攻占大都(今北京),元亡。但是,故元势力,仍踞北方,辽东军力,尤为可观。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派断事黄俦等前往辽东,“诏谕辽阳诸处官民,帅众归附”。诏谕之后,继之以兵。朱元璋派遣大军,前往辽东。洪武四年(1371)二月,《明太祖实录》记载:“故元辽阳行省平章刘益,以辽东州郡地图并籍其兵马钱粮之数,遣右丞董遵、佥院杨贤奉表来降。”于是,明设置辽东卫指挥使司,以刘益为指挥同知。同年秋,设辽东都指挥使司管辖辽东,后来达到二十五卫、一百三十八所、二州、一盟。
朱元璋在东北地区,首要之务是清除辽东“故元遗兵”。先是,明军逼近大都,元顺帝等北走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东境)。洪武二年(1369),明派常遇春、李文忠率军攻占元上都,元顺帝败走应昌(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湖西)。洪武三年(1370),元顺帝于四月二十八日在应昌病死,年五十一。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称必力克图汗,年号宣光。不久,徐达军大破扩廓帖木儿于沈儿峪,李文忠军攻占应昌。北元爱猷识理达腊在随从数十骑陪同下,逃往和林。虽然蒙古地区故元势力大为削弱,但是辽东地区故元势力仍很强大。明洪武帝决心要接管故元疆土。洪武八年(1375),北元中书右丞相、河南王扩廓帖木儿死。洪武十一年(1378),北元爱猷识理达腊死。这两件事情,标志着辽东北元势力大衰。同时,明朝加紧对辽东的征抚活动。同年,故元枢密副使高家奴等归明。洪武十四年(1381),明大将军徐达出兵大胜,辽东北元势力动摇。同年,故元将校刘敬祖等三十余人降明,随之故元军官不断降明。在此大势之下,部分女真头人也纷纷投明。洪武十八年(1385),明将粮米七十五万二千二百余石海运往辽东。这对改善生计、救济斯民有积极意义。翌年,故元降将高家奴从朝鲜以绮缎、布匹购马,达三千匹。洪武二十年(1387),大将军冯胜率二十万大军北征,到达伊通河一带,故元洪伯颜帖木儿等投降。不久,故“元太尉纳哈出拥众数十万屯金山,数为辽东边害”。明降纳哈出,得其部众三十余万人,“羊、马、驴、驼、辎重,亘百余里”。
故元遗兵,相继降附,东北地区,归属明朝。明对北元,经过二十年征抚,取得重大胜利。大将军冯胜奏报,获纳哈出暨降附将校四千七百余人,国公、郡王、太尉、司徒、平章、行省丞相、参知政院等大小官员六千四百余人,以及金银铜印一百颗,金银虎符及牌面一百二十五等,取得兵民来归,“喜溢臣民,欢腾远迩”的局面。
女真势力。明朝在东北地区接管故元土地,引发“野人”女真、海西女真和建州女真的社会变动。明朝对女真主要采取以招抚为主、征抚兼施的“羁縻”政策,设立大量羁縻卫所。特别是在黑龙江入海口处,即元代奴儿哥征东元帅府的故地,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加封女真大小首领以不同的官职,有都督、都指挥使、指挥佥事、千户、百户、镇抚等,给予印信、敕书,并定期进京朝贡。明廷对女真各部,实行“各自授以官职而不相统属,各自通贡而不相纠合”的策略,女真诸部,“各有雄长,不使归一”,以贻中国之安。
明朝随着征抚兼施策略的实行、军事的不断胜利,在辽东女真等地区,设立卫所,进行统辖。如洪武二十年(1387):
置辽东三万卫指挥使司,以千户侯史家奴为指挥佥事。
朝鲜《李朝实录》也记载:
礼曹参议安鲁生,回自京师,赍礼部咨文。……洪武二十一年间,都指挥使侯史家奴等,于斡朵里,开设衙门。
千户侯史家奴指挥佥事开设衙门的地点在斡朵里,也就是三姓地方的马大屯(后文另述)。
以上两条史料说明:洪武中期,明朝势力已经达到并控制建州女真的故乡之地。元末明初斡朵里女真,既是明代建州女真史的起点,也是明代满洲兴起史的原点。
永乐年间,明廷对女真的招抚,获得重大成绩,取得重大突破。主要是加强了对整个东北地区女真的管辖,重大事件,列举如下:
永乐元年(1403),永乐帝派遣邢枢等官员,“往谕奴儿干,至吉烈迷诸部招抚之”。
永乐二年(1404),《明太宗实录》记载:“忽剌温等处女直野人头目把剌荅哈来朝,置奴儿干卫,以把剌嗒哈、剌孙等四人为指挥同知,古驴等为千户所、镇抚,赐诰印、冠带、袭衣及钞币有差。”同年,又派辽东千户王可仁前往豆满江(图们江)等地,安抚建州女直(真)。
尔后,“北越辽河而亘沙漠,又东北至奴儿干,涉海有吉烈迷诸种部落,东邻建州、海西、野人女直,并兀良哈三卫,永乐初相率来归”。
永乐三年(1405),《明太宗实录》记载:“奴儿干卫指挥同知把剌荅哈及兀者左卫头目木荅忽等九十七人来朝,赐之钞币。”同年,《明太宗实录》又记载:“赐女直及奴儿干黑龙江忽剌温之地野人女直把剌荅……等宴于会同馆。”
永乐七年(1409)四月,在黑龙江下游奴儿干地域居住的“野人”女真向明朝贡。闰四月,明朝设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任命康旺为都指挥同知,王肇舟为都指挥佥事。奴儿干都司的所在地点,曹廷杰、间宫林藏、内藤虎次郎、和田清、杨旸等都考定在黑龙江入海口附近,并有永宁寺碑遗迹为证。奴儿干都司设置之后,“野人”女真与明廷往来更为密切。
永乐九年(1411),永乐帝派太监亦失哈、都指挥同知康旺等,“率军一千余人,巨船二十五艘”前往该地,实施建置“奴儿干都司”。奴儿干都司的辖区,东濒海,西接兀良哈,南邻朝鲜,北至奴儿干北海。明奴儿干地区所辖的卫所,时有变化,或因疏漏,各书记载,亦显差异。根据《明实录》记载统计,从永乐初到嘉靖间,先后在上述地区共设立三百七十个卫、二十个所。在这些卫所中,留下诸多重要文物,其中有四块重要碑记:
一、永乐十一年(1413),明朝官员在奴儿干都司治所之地竖立的《敕修奴儿干永宁寺碑记》石碑,碑高五尺三寸六分,广二尺五寸,三十行,行六十四字。题额“永宁寺记”,正书。
二、宣德八年(1433),重修永宁寺竖立的《重建永宁寺记》石碑,碑高六尺二寸,广三尺六寸七分,三十行,行四十四字。额题“重建永宁寺记”,正书。
三、宣德元年(1426),《明辽东都指挥佥事昭勇将军崔源墓志铭》记载:“宣德元年,同太监亦信下奴儿干等处诏谕,进指挥佥事。”
四、《明威将军宋国忠墓志铭》记载了其高祖宋卜花曾在明初奉命诏谕奴儿干的事迹。
以上四通碑记和墓志,印证文献资料,有力证明:明朝在黑龙江下游地域设立军政机构,任命官员,开通站赤,适时朝贡,派员巡视,进行管辖,从而证明黑龙江下游地域,直至黑龙江入海口及口外库页岛(今萨哈林岛)是明朝所辖的疆土。
永乐十年(1412),《明太宗实录》记载:奴儿干等处女直野人头目准土奴、塔失等百七十八人来朝,贡方物,设置十一卫,“命准土奴等为指挥、千百户,赐诰印、冠带、袭衣及钞币有差”。同年,《明太宗实录》又记载:“置辽东境外满泾等四十五站,敕其提领那可孟常等曰:朝廷说奴儿干都司并各卫,凡使命往来,所经之地,旧有站赤者,复设各站头目,悉恭命毋怠。”就是对故元的站赤加以整顿、完善、管理和使用。同年,《明太宗实录》再记载:“奴儿干都司都指挥同知康旺等来朝,贡貂鼠皮等物,赐赍有差。”
永乐十二年(1414),永乐帝允奴儿干都指挥使司都指挥同知康旺之请,向奴儿干都司增派兵三百名。
永乐十八年(1420),明在吉林松花江畔船厂造船。船只沿松花江而下,直达黑龙江口。后遣中官亦失哈等往奴儿干等处,又“令都指挥刘清领军松花江造船、运粮”,也运送物资和军兵。
永乐十九年(1421),《明太宗实录》记载:“奴儿干等处都指挥王肇舟等……五百六十五人来朝,贡马。赐宴及钞币有差。”
永乐二十年(1422),《明太宗实录》记载:“奴儿干等处都指挥王肇舟等来朝贡马。”同年,《明太宗实录》又记载:“奴儿干等处都指挥王肇舟……等辞还,赐宴及钞币有差。”
永乐帝死后,其孙宣德帝继承祖业,奴儿干都司按期朝贡,并受朝廷赐赏。如宣德三年(1428)、五年(1430)、七年(1432),太监亦失哈、都指挥康旺都往来于北京和奴儿干。到宣德九年(1434),亦失哈奉旨回京。史载:“兀者卫指挥佥事猛可秃等三人,随内官亦失哈归自奴儿干,赐之彩币、表里、金织纻丝袭衣等物。”
从永乐到宣德期间,明朝南北有两件大事:一件是太监郑和七下西洋,另一件是太监亦失哈八下奴儿干。至少七次下奴儿干的太监亦失哈,其重大意义可与七下西洋的太监郑和相媲美。郑和为回族人,亦失哈为海西人。《明史》郑和有传,亦失哈仅在《曹吉祥传》后附载。郑和下西洋与亦失哈下奴儿干,都是“明初盛事”。此后,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的历史转入新的时期。
明代女真地区的官员,包括都督、都指挥、指挥、千户、百户、镇抚等职,仍照旧俗,各统其属,按期朝贡,“给与印信”。其官职世袭,父死子继、父老子替,都须由明廷谕准。
“野人”女真的朝贡,因路途遥远,不固定期限。朝贡的物品,主要是土特产,如海东青、马匹、貂皮、猞猁狲皮等。回赐的物品有彩缎、衣物、钞币等。
“野人”女真的变动,也影响海西女真。
海西女真,于明初期,在明帝国的管辖之下。此期海西女真人的一大特点是,逐渐向南迁徙。迁徙原因,择要有四:
其一,气候之因。地球上气候周期性寒暖交替,自辽、金到元、明的几个世纪,中国东北地区,处于相对寒冷时期。黑龙江、松花江地带的女真等部居民,为了避寒趋暖,举部向南迁徙。女真各部的分布地图,重新变动。
其二,时局之因。先是元朝中央政局变动,如从蒙古太祖成吉思汗元年(1206),中经太宗、定宗、宪宗、世祖(初期)等,到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综合统计,七十三年,战云弥漫,矢镞纷飞。尔后,元世祖忽必烈两次用兵日本,征用女真军兵。元末明初,东北地区,战火不息,社会动荡。这也促使部分女真人避乱趋安,举部迁徙。
其三,战争之因。元末明初,中国历史又处于一个大动荡时期。明正统十四年(1449),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兵犯京师,明军迎击,发生“土木之变”。明朝军队惨败,正统皇帝被俘。蒙古瓦剌部势力,一度东达鸭绿江。中央皇朝虚弱,内部自顾不暇,东北地区之内,各个不同部族,各个不同集团,借机抢掠,进行争夺,彼此冲突,残酷厮杀,逼迫在松花江地域的女真人,进行迁徙。
其四,部族之因。女真不同部落、不同地域、不同集团、不同家族,互相纷争,彼此冲突,出现强凌弱、众暴寡的混乱局面。特别是“野人”女真,时常侵袭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数与山寨仇杀,百十战不休。”争战、抢掠、兼并,厮杀,促使海西女真、建州女真为躲避“野人”女真的侵扰,并加强同辽东及关内的经济联系,避害趋利,向南迁移。
所以,元末明初以来,散居于松花江、黑龙江地域的女真部落,频繁迁徙,动荡不定。
海西女真在建州女真南迁的同时也向南移徙。永乐初年,海西女真诸部归附明朝,明廷广设卫所,封官赏赉,定期朝贡,进行管辖。海西女真即扈伦四部——叶赫、哈达、乌拉、辉发,与明廷关系及其迁徙,依据史料,分别叙述。
先说叶赫部。永乐四年(1406),明廷在松花江北岸设塔鲁木卫,任命打叶为该卫指挥。《明太宗实录》记载:
女直野人头目打叶等七十人来朝,命置塔等木、苏温河、阿速江、速平江四卫,以打絮等为指挥、卫镇抚、千百户等官,赐诰印、冠带、袭衣及钞币有差。
约在成化十九年(1483)前,打叶的后人不再袭职,改由的儿哈你为塔鲁木卫指挥。尔后,的儿哈你因“入寇被杀”,其子竹孔革“听抚入贡”。竹孔革对明朝时顺时犯。以正德八年(1513)为例,正月,海西女真竹孔革等屡犯边,阻各夷朝贡。六月,明兵部侍郎石玠到开原,遣大通事马俊出境,抚谕诸夷。竹孔革等听抚,率部二千人入关,各修职贡。八月,竹孔革到北京入贡,《明武宗实录》记载:
兵部奏。海西卫夷人竹孔革等四人,听抚入贡,辄求升袭,并给印与敕,从之则示弱,不从则兴怨,臣等会廷臣议,以为竹孔革之父的儿哈你,本塔鲁木卫指挥佥事,以入寇被杀,今竹孔革既悔罪归顺,宜免勘,暂准袭其父职,以敕付辽东镇巡官收贮,俟一年以上不扰边境方许给之。
明廷对竹孔革要考察一年,如不犯边,忠顺朝廷,才能给予敕书与印信。
武宗正德帝死,世宗嘉靖帝立。塔鲁木卫都督竹孔革的名字,出现在嘉靖朝的史册上。嘉靖三年(1524),竹孔革赴京朝贡,升为都督佥事,史载:
以塔鲁木卫都督佥事竹孔革升职久,给金带、大帽各一,从其请也。
尔后,海西女真各部,向明廷朝贡,《明世宗实录》之记载,往来不断,下举三例:
海西塔鲁木卫女直都督竹孔革等三百七十八人来朝,贡马,赐宴,及彩币、袭衣、绢、钞有差。
海西塔鲁木卫女直都督佥事竹孔革等,法因河卫女直都指挥佥事土剌等,建州卫女直都指挥佥事广武等凡二百五十人,各来贡马,赐宴赉如例。
海西塔鲁木、建州等卫女直都督方巾撒哈、竹孔革等七百五十二人入贡,诏晏赉如例。
不久,竹孔革率领部众,由松花江往南迁徙,到开原以北叶赫河一带定居。该部驻牧范围,大致在叶赫河流域,东北达伊通河上游,以及东辽河上游等地。该部因地近叶赫河而得名,称为叶赫部。叶赫部贝勒居住在山城。这就是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的叶赫部。
次说哈达部。永乐四年(1406),明政府在松花江北岸呼兰河流域设塔山卫,命塔剌赤为指挥同知。正统十一年(1446),明廷为协调塔山卫内部的矛盾,而增设塔山左卫,命弗剌出为都指挥。该卫的地理特点,既地处冲要,“为迆北江上诸夷入贡必由之路”;又势踞形胜,为东部蒙古攻略海西女真的必争之地。因此,成化年间,塔山左卫在蒙古势力的胁迫下,开始往南迁移,寻求明廷保护。弘治初年,该卫迁到今扶余、农安一带。不久明廷命速黑忒为都指挥,掌印管事。嘉靖十二年(1533),塔山左卫发生内乱,速黑忒被杀,克什纳袭职,后家族内讧遇害,由其子王忠任塔山左卫都督。因受“野人”女真侵袭,王忠率部由今扶余、农安一带南下,迁到小清河上游地域,今开原靖安堡广顺关外哈达地方定居。该部驻牧范围,由哈达河中上游,拓延到柴河中游以东地区。该部因地近哈达河,因河得名,称为哈达部。哈达部贝勒居住在山城。这就是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的哈达部。
再说乌拉部。正当塔山左卫都督王忠率部南下时,他的叔伯侄子补烟(即布颜)也率其部众南下,在乌拉河沿岸定居,筑城称雄。该部驻牧范围,在今吉林省吉林市乌拉街以北,松花江以南,以及拉发河流域。该部因地近乌拉河,因河得名,称为乌拉部。乌拉部贝勒居住在临水平原之城。这就是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的乌拉部。
复说辉发部。永乐七年(1409)三月,明朝在依兰设忽儿海卫,命恼纳、塔失为指挥使,一卫二雄,争夺卫印。五月,明从忽儿海卫中分出弗提卫,令恼纳掌忽儿海卫,塔失领弗提卫。塔失死后,传至王机砮。嘉靖时期,王机砮率众迁到辉发河畔的扈尔奇山,筑城居住。该部驻牧范围,由辉发河沿岸,南达柳河流域。该部因地近辉发河,因河得名,称为辉发部。辉发部贝勒居住在山城。这就是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的辉发部。
总之,叶赫、哈达、乌拉、辉发,史称海西四部,又称扈伦四部。扈伦四部的南迁、兴衰、分合、争战,都同建州女真的兴起,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关系(后面专述)。
海西女真与明朝的贡贸关系,直接关系其兴衰分合,也直接影响建州女真崛兴。女真朝贡,略述如下。
朝贡制度。明朝政府规定,女真诸部,“迨入本朝,悉境归附,自开原迤北,因其部族所居,建置都司一、卫一百八十四、所二十,官其酋长,为都督、都指挥、指挥、千百户、镇抚等职,给与印信,俾仍旧俗,各统其属,以时朝贡”。所以“自永乐年间俱来朝贡”,直到后金建立前,各部朝贡,连续不断。他们要向明朝政府交纳贡赋,明廷对“贡到方物,例不给价”。这实际上是明政府向女真征收的赋税。明朝规定: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令岁以冬月,从开原入朝贡”,“唯野人女真僻远无常期”。据统计,仅嘉靖十五年(1536)入京的女真贡使,就达二千一百四十余名。女真各卫所的朝贡人员到京后,由礼部会同馆官员负责接待,凡女真贡使俱在此馆安顿。明朝皇帝接见贡使时,贡使除了报告所辖卫所的情状外,便向朝廷贡献方物,贡品都是地方出产的名贵土特产,如马匹、貂鼠皮、猞猁狲皮、人参、海东青等。明廷对朝贡者,按其官秩大小给予抚赏,进行回赐。各卫所贡使来京所带除贡品外的货物,允许在京师指定的市场上出售,分官市和私市两种,朝廷所需货物由官家收购,剩余的物资可在私市上交易,换取他们所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如瓷器、丝绸、盐茶、衣物等。
朝贡人数。《明会典》规定,海西女真、建州女真大体上每岁一贡,其人数,常变化。万历赠礼部尚书杨道宾于朝贡人数说:“海西一千,建州五百。”大致每卫十五六人,海西女真二百卫,总数约三千人,建州女真约五六百人,每年女真朝贡总计约三四千人。
马市贸易。马市具体情形,分作八点阐述。
其一,设市。明朝政府在辽东通往女真地区的交通重镇开设“马市”,以便于女真和汉人以及东北各族之间进行交易。永乐初,由于军事所需马匹数量大,这成为贡贸的重要物资。如永乐三年(1405),福余卫指挥使喃不花等,率“其部属欲来货马,计两月始达京师。今天气向热,虏人畏夏”,经奏准,于永乐四年(1406)三月,在广宁、开原设立马市。此事,《明太宗实录》记载:
上谓兵部臣曰:福余卫指挥使喃不花等奏,其部属欲来货马,计两月始达京师。今天气向热,虏人畏夏,可遣人往辽东谕保定侯孟善,令就广宁、开原择水草便处立市,俟马至,官给其直,即遣归。
翌年,在开原、广宁开设马市二所。后又增加一所。其时,辽东马市有三处:“一于开原城南,以待海西女直;一于开原城东,一于广宁,以待朵颜三卫,各去城四十里。”尔后陆续增设马市,如天顺八年(1464)为建州女真开设抚顺马市。《明宪宗实录》记载:
敕辽东镇守总兵等官,遇有建州等卫女直到边,须令从抚顺关口进入,仍于抚顺城往来交易。务在抚驭得宜,防闲周密,以绝奸宄之谋。毋或生事阻当,致失夷情,及纵令窥瞰,引起边患。
后于成化时,在古城堡南(后迁庆云堡北)对海西女真增设马市一处。万历三年(1575),在宽甸、叆阳、清河增设马市。万历二十三年(1595),在义州开设木市。开原马市,后有广顺关、新安关、镇北关。广顺关在开原县东的貂皮屯,新安关在开原县庆云堡西北十里处,镇北关在开原县东北莲花屯。
其二,日期。马市贸易日期,开始是定期,如每月一次或两次,每次三天或五天,而后是每旬一次或两次,每次三天或五天,再后是几乎成为日市,每天都开市交易。
其三,人数。女真前来马市交易的人数增多,每次入市的人少则数十,多则数千。如海西女真部都督猛骨孛罗、歹商等从广顺关入市,一次竟达一千一百人,建州女真朱长革等一次进入抚顺关互市的就有二百五十人。
其四,馆舍。女真朝贡人员,在军民家住宿,易生事端。以建州女真为例,明巡抚辽东副都御史滕昭的奏疏,说明了当时情形,以及改进举措:
抚顺千户所乃建州诸夷入京朝贡之路,其来多或五六百人,少亦二百余,俱于城中军民家憩宿,间有觇知边情虚实,或内应为奸者,且孤城绝远,猝难赴援,请于本所城南置一马驿,拨馆夫十名,以备接待。……兵部会官议,以为便,从之。
其五,物品。在马市上,女真人买入食盐、茶叶、瓷器、粮食、布匹、丝绢、袄裤、铁锅、铁铧、耕牛等,特别是大量耕牛和铁器工具。卖出人参、兽皮、木耳、蘑菇、松子、蜂蜜、明珠等。根据《明辽东残档·抽分清册》107号记录统计,运进海西女真的耕牛二百一十六头,铧子四千二百九十二件。女真等从北京市买的瓷器,数量大,运输巧,如《夷人市瓷器》记载:
余于京师,见北馆伴当馆夫装车,其高至三丈余,皆鞑靼、女真诸虏,及天方诸国贡夷归装所载。他物不论,即瓷器一项,多至数十车。予初怪其轻脆,何以陆行万里。既细叩之,则初买时,每一器内纳少土,及豆麦少许,叠数十个,辄牢缚成一片。置之湿地,频洒以水,久之则豆麦生芽,缠绕胶固,试投之荦确之地,不损破者,始以登车。临装驾时,又从车上掷下数番,其坚韧如故者,始载以往。其价比常加十倍。
其六,税收。明朝政府对马市货物征税不断增加,有的增加几成,也有的增加几倍。辽宁省档案馆现存明档共计一千零八十卷,在《明代辽东档案汇编》中,“财税”为其十个部分之一,分量之重,可见一斑。
其七,纠纷。马市贸易不断有摩擦和纠纷。因马市人员多寡、抽分轻重、官员勒索、头目骄横而引发的冲突,时有发生,故马市也时有关闭等情况。
其八,制度。先是,马市时有摩擦和纠纷,甚至出现顶替、讹诈等乱象。如女直通事王臣言:海西女直夷人,阳顺阴逆,贡使方出,寇骑即至。今会同两馆,动有千数。臣等引领约束,颇知情弊,谨条陈上请。于是,条陈规则,制定制度。
一、海西都督速黑忒,虽号强雄,颇畏法度,彼处头目,亦皆慑伏,宜降敕切责,及差廉干官一员,同往抚顺。节次犯边竹孔革等部落,如无效将差去官,并速黑忒治罪。
一、夷人敕书,多不系本名,或伊祖父,或借买他人,或损坏洗改,每费审驿。宜令边官,审本敕亲子孙,实名填注,到京奏换。
一、夷人升袭,自有旧例,往往具奏行边,年久不报,怀怨回家,致生边衅。宜再行定规,到边催缴。
一、夷人宴赏日期,自有定例,即今积聚数多,宴赏迟误,及至领赏,又多滥恶,故不怀惠。
一、速黑忒、牙令哈、阿剌哈等,俱自称有招抚边夷功,宜查实升赏。
上命该部议行。
随着明代东北地区经贸交易多,朝贡人员多,往来次数多,文化交流多,水陆交通,随之发展。明在元站赤的基础上,延长路线,增辟线路,新建驿站。特别是对黑龙江、松花江一带,明廷为保证辽东同奴儿干等地区的交通运输,永乐十年(1412)十月,自松花江到黑龙江下游,设置满泾等四十五个驿站。
置辽东境外满泾等四十五站,敕其提领那可孟常等曰:朝廷说奴儿干都司并各卫,凡使命往来,所经之地,旧有站赤者,复设各站头目,悉恭命毋怠。
据《辽东志》记载,时从辽东通往东北各地交通,以开原为起点,交通干线,分布六条。其中,纳丹府东北陆路七站,开原西陆路四站,开原北陆路九站,海西西陆路十站,海西东水路二十七站,乞列迷等狗站二十四站,共计八十一站。盛明时期,东北地区,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东到朝鲜,东北达特林地区的满泾;西达蒙古,西北通往今满洲里以北。
总之,明朝前期,在东北地区,增设驿站,创建船厂,开设马市,交通运输,有利于东北各部之间交往,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文化交流,更有利于中央政权对东北地域的管辖。
海西女真的南迁,到嘉靖时期,基本稳定下来,形成满洲兴起时的扈伦四部——哈达部、叶赫部、乌拉部和辉发部的格局地图。海西女真的南迁稳定,既给建州女真树立了竞争目标,也为满洲崛起充实了巨大能量。
明朝失策。明朝初期招抚女真的政策,既有得的一面,即加速实现对东北版图的再统一;也有失的一面,即大量女真南迁后,在开原城内设立自在、安乐州,也有女真人被安置在辽阳、沈阳等地,然而对他们疏于管理。大量南迁的海西女真、建州女真部落,主要聚集在今辽宁北部和东部一带地域。其前者,后来形成哈达、叶赫、辉发以及稍北的乌拉部;其后者,后来形成建州女真的建州五部和长白三部。万历三十六年(1608),明礼部官员奏言:“臣阅金、辽二史,辽人尝言:‘女直兵若满万,则不可敌。’今奴酋精兵,业已三万有奇。按隆庆间辽镇图籍,马步官军实在八万,粒米豆草而外,主客岁饷二十万金。今称堪战亲兵不满八千,思之可为寒心。”这自然留中,如石沉大海。努尔哈赤不断蚕食诸部,实现女真诸部统一,已经坐大,终不可制。
明朝的建州女真,其早期历史演变,兹略作如下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