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路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章 范文正公

在吃饭过程中,一家人热情地招呼着夏子榛,让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亲情。

程夫人亲切地为夏子榛夹菜,关心地询问他的口味和喜好,确保他能够品尝到每一道美味的佳肴。

苏轼和苏辙也积极参与到谈话中,三人之间的交流充满了友好和亲近。他们互相敬酒,祝福彼此友谊长存,学业有成。

夏子榛在这样的氛围中感到宾至如归,他感受到了这个家庭对知识的尊重和对人才的珍视。

程夫人给夏子榛讲述了苏轼和苏辙小时候的故事。她回忆起他们兄弟俩童年时的点点滴滴,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怀念和温暖。苏洵也在一旁露出慈爱的笑容。

程夫人微笑着说:“子瞻子由啊,从小就非常聪明,他喜欢阅读各种书籍,以前让子瞻读《汉书·范滂传》”

“子瞻问,我如果做个像范滂那样的人,您会同意吗?”

我当时觉得苏轼小小年纪竟然胸有大志,出语不凡,不由地赞赏道:“你能做范滂,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夏子榛听得入神,他能够想象出小时候的苏轼是如何沉浸在书海中的。

程夫人继续说:“子由则与苏轼不同,他更喜欢与人交流,善于观察和思考。他对于世事有着独特的见解”

夏子榛对苏轼和苏辙的才华和个性都感到十分钦佩,他能够理解程夫人作为母亲的骄傲和欣慰。

程夫人又说:“他们小时候也常常争吵,但是无论怎样争吵,他们始终是彼此最亲密的兄弟,我们时常教导他们要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互相帮助、互相鼓励。”

夏子榛感叹道:“他们之间的兄弟情谊真是令人羡慕。能够结识他们,我感到非常荣幸。”

程夫人微笑着说:“他们能够结识到你这样才华横溢的朋友,也是他们的幸运。希望你们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饭后,一家人移步到庭院中的凉亭,继续他们的聚会,喝茶聊天。

程夫人亲自为大家泡茶,茶香随着热气升腾,弥漫在空气中,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

夏子榛坐在苏洵、苏轼和苏辙的旁边,他们继续着之前的谈话

程夫人则在一旁倾听,偶尔加入他们的讨论,给出自己的见解或者分享一些人生的经验。她的智慧和包容让夏子榛感到敬佩,同时也让他对这个家庭更加亲近……

一位老者缓缓走进客厅,苏洵立刻起身迎接。他的面容清瘦,皮肤略显松弛,但那双眼睛依旧炯炯有神,透露出一种深邃的智慧和温暖的光芒。

他的眉毛浓密而修长,微微上扬,给人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那些皱纹仿佛在诉说着他丰富的人生经历。

他的鼻梁挺直,嘴唇略显苍白,但每当微笑时,那份慈祥和蔼便溢于言表。

“张先生……好久不见”苏洵上前搀扶着老者关心道

原来老者是苏轼苏辙学堂时期的老师——张易简

苏轼苏辙连忙上前行礼

“学生苏轼见过先生……”

“学生苏辙见过先生……”

夏子榛也站了起来,给老者让位置,张易简先生坐下后摆摆手说,不用客气了,坐吧坐吧。

“听说子瞻、子由回来了,我特地过来看看。多年不见,都长大了”张易简先生慈祥的说道。

“本应学生过来见你,还劳烦先生亲自过来一趟”苏轼说道。

张易简先生摆摆手,说“不必多礼,我呀,老了,闲来就散散步。也挺好的……”

转头看到夏子榛,询问道“这位公子是?”

苏辙上前和张易简先生说道“这是我们兄弟俩在中岩书院认识的朋友,他叫夏子榛”

夏子榛起身连忙向张易简先生行了个礼“晚辈,夏子榛见过先生。”

“夏子榛,嗯……好名字,一看就是好学之士,不错不错”张易简先生慈祥的看着夏子榛说。

“可不是吗?两儿遇到子榛兄弟,也是修来的缘分”苏洵在一旁补充道

几人的笑声传遍庭院,格外的和谐,苏轼在一旁给张易简先生倒茶

张易简先生看着风华正茂的苏轼,也回忆起苏轼孩童时期的模样。

在凉亭中,张易简先生回忆起苏轼和苏辙少年时期在学塾的点点滴滴。他的目光穿过庭院,仿佛看到了昔日的课堂,那些充满活力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

“记得那时,你们兄弟俩还小,正是好奇心旺盛的年纪。”张易简先生微笑着说,目光中闪烁着对往昔的怀念。

“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讲述圣上倡导的庆历新政,有范仲淹先生、欧阳修先生、韩琦先生、富弼先生主导的一场变革,旨在整顿吏治,改善民生。”

苏轼和苏辙聚精会神地听着,他们的思绪也被带回学堂时期。

张易简先生继续说道:“我还记得,那天我给你们读了石介先生写的《庆历圣德颂》,那篇文章词藻华丽,意蕴深远,颂扬了新政的种种益处。”

“读到精彩之处,子瞻兴奋地拍手叫好,问朝堂之上,这些人是谁呀?我还说小小年纪,子瞻怎会懂这朝野之事,让你不要问了。”

苏轼一听,也笑了起来说“对呀,学生还记得我当时问老师,这些人是天上的人吗?如果是我不敢问,如果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人,那有什么不能问的。”

张易简先生接着说“没想到,你年级轻轻语出惊人。”

苏轼说“那时候也是很是好奇,是怎么的人,才能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然后老师就给我们讲了希文先生(范仲淹的字)、欧阳永叔先生(欧阳修的字)在朝堂之上做的事情。”

张易简先生说“是呀,或许那个时候你心里就埋下了一颗种子,盼望走出眉州去,走到这个朝堂最耀眼的地方,和他们一样变成最明亮的星星。”

张易简的这句话说到了苏轼心里,苏轼微微一笑“知我者,先生也……”

苏轼微笑着回忆道:“是的,先生,那份感动至今仍激励着我,让我不忘为学之道,为政之道。”

夏子榛感叹我们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是平凡的人。我们或许没有改变世界的伟大梦想,也没有能够成为历史上的名人。

我们的生活简单而平凡,每天都在为工作,为生计奔波,为家庭操劳。然而,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生活没有意义……

庆历新政(1043年-1045年)是庆历年间北宋仁宗授命范仲淹进行的一项政治改革。由韩琦、欧阳修、富弼等人参与的政治改革,但因限制大官僚大地主特权,实行时遇到强烈反对和阻挠,最终失败。

此次新政改革了吏治,提高了庆历年间的行政效率,改善了北宋的政治腐败。但减弱了吏治能力,使得北宋的社会问题更加严峻……

回到几人的聚会……

张易简先生告诉了几人一个消息

“诸位可能还不知道,范公在前段时间已经离世了。”张易简先生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哀伤“他在去往颍州的途中因病逝世,享年六十四岁。”

众人皆惊,纷纷表示惋惜。范仲淹,那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贤臣,他的离世无疑是整个国家的损失。

苏轼沉痛地说:“范公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他的离世,实乃我辈之悲。”

苏辙也黯然道:“范公的人格魅力和政绩,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夏子榛虽然没有亲眼见过范仲淹,但没想到课文中的范文正公,竟然离自己那么近,只是还没来得及见他一面。

他对范公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范公的一生,是对‘忠诚、干净、担当’的最好诠释。”

程夫人轻轻叹了口气:“范公的离世,让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导师。他的为人处世,他的文学成就,都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张易简先生点了点头,开始讲述范仲淹的生平事迹。

他从范仲淹的少年时代讲起,讲述他如何刻苦学习,如何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如何在政治生涯中坚持自己的理想,推行庆历新政,努力改善民生。

“范公的一生,是充满坎坷和挫折的。他屡遭贬谪,却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他坚持‘以天下为己任’,无论身处何地,都心系国家和百姓。”张易简先生的声音中充满了敬意。

他继续讲述范仲淹在文学上的成就,他的诗词、散文都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是那篇《岳阳楼记》,更是流传千古的名篇。

“范公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正是他一生的写照。他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句话。”张易简先生感慨地说。

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被范仲淹的伟大事迹所感动,他们纷纷表达自己对范公的敬仰之情。夏子榛更是深受触动,他作为一个穿越者,第一次亲身经历到了,伟人带给每一个人的影响。

夜幕降临,凉亭中的聚会渐渐结束。苏轼苏辙送张易简先生回了家,每个人都带着对范仲淹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期许,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夏子榛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心中充满了对范仲淹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憧憬

梦中,夏子榛看到了范仲淹的一生

范仲淹年幼时,过得也很苦。两岁时,父亲便去世了。母亲无力抚养他长大,便带着他改嫁了一户朱姓人家,他也因此改姓“朱”。

范仲淹长大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内心痛苦不已。他立志要改回本姓,于是流着眼泪辞别母亲,踏上了艰苦求学之路。

读书时,在应天书院,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读书,晚上也要读到深夜才睡。读书困了,他便用冷水洗脸;饿了,他便喝粥果腹。

在那段最艰苦的日子里,他安守清贫,拒绝享受。也正是凭着这样的心性,他才得以在科举考试中一举中第,实现夙愿。

范仲淹为官后,有长达十余年的时间,一直在地方蛰伏历练。直到40岁时,才在晏殊的举荐下,进入京城为官。

范仲淹满心欢喜地以为,终于他有机会一展胸中抱负,没想到,这次入京,却是他后半生风波的开始。此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他就接连被贬三次。

仕途还在上升期的范仲淹,因在给太后的奏疏中,写下了“请太后还政于天子”的话,得罪了太后,被放逐到了民不聊生的河内府。

太后过世以后,宋仁宗便又将范仲淹召回了京城。历经此劫的范仲淹,依旧没有学会谨言慎行。郭皇后误伤宋仁宗,宋仁宗大怒,有意废后。

这时,又是范仲淹站出来,极力劝说宋仁宗以国为念,不要贸然废后。结果宋仁宗听不进他的忠言逆耳,直接将他贬到了睦州。

这次被贬,距离他被召回京,前后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如此频繁的被贬,换作旁人,估计都要被折磨得一蹶不振了。

但范仲淹没有。早年的艰苦经历,早已让他学会了坦然面对官场的起落。

到了睦州以后,范仲淹没有让自己沉溺于伤痛之中,而是全力地为百姓谋福祉。

终于在一年以后,他因治水有功,再度还朝。回朝以后,范仲淹发现整个朝堂的官员任免几乎全由宰相吕夷简把控,对国家的选才用人产生了很大的阻碍。

他看到其中的弊端后,立刻向宋仁宗弹劾吕夷简。没想到吕夷简却反诬范仲淹“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他又被扣上朋党的帽子,被贬饶州。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用八个字,道尽了他晚年被贬之后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八个字,是历经宦海浮沉的范仲淹,留给世人最深刻的智慧。

公元1043年,“三黜人”范仲淹因在地方出色的治世才能,又一次惊艳了宋仁宗。宋仁宗思虑再三,决定再次启用范仲淹,让他主导“庆历新政”。

这一次,宋仁宗直接任命范仲淹为参政知事,给了他很大的权利。于是,范仲淹开始大刀豁斧地改革,先后颁布了厚农桑、减徭役等十条新政。

然而这些新政措施,一条条都剑指朝中大员的利益,一推行,便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再加上宋仁宗多疑寡断,一场声势浩大的庆历新政,仅过了一年零四个月,便以失败告终。

范仲淹也在须发皆白的年纪,再次被贬邓州,从此退出了政治舞台。后在改任颍州路途病逝……

梦醒了,夏子榛久久不能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