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心随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地铁炸毛怪

坐过地铁的朋友一定遇到过这种奇葩:

面对三五岁小孩的哭闹瞬间暴走破口大骂的七尺大汉;

拥挤车厢无意或有意推搡而开始互撕的上班族精英;

……

以上两例只是旁观。非常有幸,我亲身遭遇过两个更为奇葩的奇葩:

两三年前,拥挤的六号线,我站在一个孕妇边上。铃响门开,挤上来一名二十多岁精悍的男子。他推,我让,他再推,我再让,他还推,我退无可退,告诉他旁边还有孕妇,别再挤了。他当然没鸟我,整个身子压过来。我就跟他讲道理。他倒不和我吵,只是用恶狠狠的目光盯了我好几分钟,搞得我心里发毛。旁边的孕妇见状,劝我别说了,往里让了让。临下车时,他绊了我一下。我说,下车来“办”。他没下。

七八天前,还是早高峰的六号线。某站上来一个梳着高马尾的职业女性,在跟旁边的人聊天,马尾一直扫我的脖子。太痒了,又太挤了,换几个姿势都避不开。我告诉她头发扎着别人脖子了——话未说完,她立刻炸毛,尖厉的眼神再次袭来,对我一顿输出:你想我怎么办,戴帽子上班?!想舒服离我远点!相似的内容重复说了好几遍。你能想象精致妆容下那副狰狞的面孔吗?我说我不是要跟你吵,只是提醒你头发扎到人了,能不能换个站姿?在别人指出来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不是应该先表示歉意吗?下文不想再述,想起都恶心。

以上人等,称之为“地铁炸毛怪”,像应激的猫狗一样,外界一碰就毛发站立直如猪鬣。虽早已不记得他们的样子,偶尔想起仍不免忧思。

2023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60.2%。以上人等穿梭于BJ先进的地下轨道,为生计或梦想奔波,大概率就在这六成之内。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我以为至少应该温文有礼,懂得自省,为什么会在地铁面对一车厢人丝毫不顾颜面地炸毛?也许是我从小接受的教育太过传统,没学过吵架,遇到炸毛客只能先自郁结?

我无意设想他们当时有怎样的特殊境况,被裁员了,还是家有变故。

除了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外,还有哪些因素可以解释他们的精英劣化?

我试图通过查阅知网寻求答案,找到一些论文,如《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环境心理分析及设计策略》《城市地下空间环境对人体心理影响的因素分析及方向诱导设计的研究》,但是它们没能帮到我,因为学校恰恰没有购买这几个学术资源。

在开展田野调查之前,我先开始了一波头脑风暴:

1、密闭空间可能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微妙的影响,长期处于这样的空间会出现紧张焦虑、心跳加速、无法呼吸、心悸心慌等症状。

2、搭乘地铁的费用较高,乘客预期得到相比于公交车更为优质的服务,至少希望其他乘客“别惹我”,因此无法容忍干扰,更何况是指责。我们很少在公交车上看到这样的炸毛怪(违法犯罪、没事找事的情况除外),即使车里挤到人贴人,大家的预期没那么高。基于这种逻辑,千万不能让地铁炸毛怪开车,因为花费巨资购买小汽车的他们,对其他车辆和行人零容忍,无法想象他们会是多么可怕的马路杀手。

3、地下轨道交通的乘客有其独有的、多变的、尚未被发现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心理学者仍需努力,至少突破地铁炸毛怪的研究难关。

4、有病。

5、以上可能都是扯淡。

教育人员回归教育路径。上面提到,60%以上的高等教育人群中,地铁炸毛怪层出不穷,我们的高等教育无疑被重重打脸。个案不代表全部,结论也不能轻下,以下两点相信会得到部分读者的认同:

1、高等教育人格培养课缺乏实践环节,有不少人挂科,无礼而不知,知礼而不践,为争利而大打出手者有之,但是他们马马虎虎毕业了。

2、学历与素养不成正比,高校违反师德的硕博学历的教师为此提供了丰富的例证,一些尚未登上黑名单的高学历人群因其极端精致利己主义者角色的精彩演绎而在高校混得风生水起,吸引不少学生为其拥趸,遗害甚深。

拥有最高学历的极端精致利己主义者,展现出地铁炸毛怪的高级形态。他们大多不会在应激时公然炸毛,至少在学生面前维持着仙风道骨的良师形象。他们平时亲和有趣,无欲无求,但是面对锱铢小利甚而饕餮大餐时全然不顾斯文和师道尊严,与地铁炸毛怪无异。不顾斯文,那是尚有斯文可顾,还不算大害;有辱斯文者,才是大虫。

高校有三虫:尸位素餐者乃是小蠹;有辱斯文者乃是大虫;高阶偏执狂乃是巨害,然亦可为周处。在此不谈。唯愿学生懂礼,不以私利为上;烟火寻常,为幸福小康奔波;河清海晏,甩甩两袖只有清风许许。

今年寒假返京时,久违地坐小巴去延安登机,车内一位老年妇女言语温柔,为人热情,对临座的陌生姑娘颇为照顾。我秦地古风!

前几天下班坐地铁10号线,一名青年乘客下车前向前面的乘客彬彬有礼地问道:女士,请问您这站下车吗?虽然他头发稀疏,秃顶只在朝夕,貌似苦哈哈的理工男、程序员,却直如一阵清风,把地铁炸毛怪集聚的阴云一扫而空。

作者正在努力码字中,去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