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座舱开发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1 消费品的设计原则

提到消费品,我们都知道在C端用户的终端产品中,苹果的产品得到了广泛的认可。iPhone的问世也开启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图1-9)。大家不禁要问,为什么苹果可以成功?是因为乔布斯[3]的偏执?是因为技术的革新?还是因为苹果的简约设计?其实有很多要素堆叠在一起共同促成了苹果的成功。接下来将列举几个苹果成功的关键要素。

图1-9 iPhone的革新性

(1)精准的产品定位 iPhone颠覆性的设计是它使用的触摸屏开启了全新人机交互方式。苹果最初为什么要做一款触屏手机呢?iPhone之前有很多掌上计算机(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ce,PDA),包含平板计算机和一些手机已经触控屏幕的应用,但大多都是依靠触控笔使用的电阻屏。乔布斯最开始的初衷其实是想要在平板上实现可以直接用手打字的功能,探索更简单和自然的交互方式。但是苹果研究出了一款能实现惯性滚动的原型之后,乔布斯决定先把这个技术在iPhone上实现。

就像前面所说,其实iPhone不是第一个触控屏手机,触控屏在此之前也已经在其他手机和屏幕设备上被运用,但大多是由触控笔来交互的。那些设备的界面还是和计算机类似,需要一层一层地依靠触控笔的精确瞄准点选菜单。同时,iPhone也不是第一个可以直接用手触控的电容屏手机,第一个电容屏触控手机是由两个品牌联合推出的LG Prada,但是交互上没有任何突破,比如键盘仍旧是9键。iPhone甚至也不是公认的第一个智能手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的Simon被普遍认为是第一个,虽然形态和设计上距离今天的智能手机差很多,但是它的确是一个智能手机。

iPhone的颠覆性其实在于苹果团队在研发它的时候的定位:一个能打电话和上网的计算机,而不是一个更多功能的电话。这样的定位才促成了这种新型交互方式。这样的思路才诞生了一个有着计算机的功能,却是一个手机大小的设备,这种前所未有的定位也推动了苹果决心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给这种交互形式,对比于用触控笔与屏幕的精准交互,手指直接与屏幕交互是非常丝滑的,而为了支撑这个交互方式的流畅运行,苹果最勇敢的举动是设计了一套安全高效的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这个OS不仅仅将硬件的算力发挥到极致,也为App Store所支撑的繁荣生态的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好的想法需要技术落地的支撑,多点触控屏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被学术界实现。1999年,特拉华大学的研究生韦恩·韦斯特曼(Wayne Westerman)发表了一篇博士论文,详细介绍了多点触控电容技术,后来他和导师成立了FingerWorks公司,研究了一系列基于多点触控手势的产品。FingerWorks于2005年被苹果公司收购,这也为iPhone触摸屏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iPhone的实现是由独特的创新定位、技术的保证、决绝的研发投入一起实现的。回顾其研发历史可以一窥究竟:2004年苹果公司决定要在手机上实现多点触控屏,2005年收购FingerWorks,2007年初就发布了iPhone。众多苹果成功的因素中,最伟大的莫过于他们敢于提出一个精准的定位并持续努力去实现目标。

(2)极简的产品设计 “极简”的核心不是简单,而是降低认知负荷。苹果正是践行了这个设计原则,iPhone才能够在近10多年的产品迭代中保持传承,保持领先。

如图1-10a所示,苹果巧妙地使用直线、圆形、圆弧等大众认知度高的基础几何图形来更自然地获得更多用户的认可。以iPhone 6为例,其按键、传声器、扬声器、摄像头等重要部件都只由直线和1/4圆弧或1/2圆弧构成。

图1-10 iPhone设计中的基础几何与规范化图形

如图1-11所示,苹果也擅长运用对称性来突出视觉平衡和稳定性,减少认知成本。例如,Home键上下的空白宽度相同、背面苹果logo和iPhone标识分别是上半部和下半部的重心;无论是直边的iPhone 4、iPhone5,还是曲边的iPhone6,底视图都做到了水平和竖直对称。

图1-11 iPhone设计中的对称

如图1-10b所示,苹果规范化图形的使用,能使人以组认知图形,而不是逐个认知。iPhone屏幕上所有的图标都是标准化的圆角化正方形。在我们的视觉认知中,它们构成了一个大族,处于相同的等级,都是单个App,当需要使用的时候才会关注每个图标的细节来和其他图标进行区分。

(3)至上的用户体验 苹果产品的用户大多对苹果产品的用户体验给予很高的评价,这些都离不开苹果秉承着用户体验至上的理念。例如,为什么其他的苹果设备上都有自带的计算器App,唯独iPad没有呢?第一代iPad发布前一个月,乔布斯发现自带的计算器App只是一个iPhone计算器放大版,所以对这样的设计很不满意,并决定如果不能在发布之前设计新的用户界面(UI),就不在iPad上搭载计算器App。现任高级副总裁克雷格·费德里吉(Craig Federighi)在解释为何直到今天iPad上还是没有自带计算器App时说:“如果不能给人惊艳的感觉的话,我们宁愿不上线这个App。”通过这个例子不难看出,苹果做减法的魄力值得我们借鉴(图1-12)。

图1-12 给用户体验减分的功能要果断删除

另外,苹果善用软硬件一体,打造独特的用户体验。苹果在多款iPhone产品中启用了自研的芯片A系列芯片,虽然芯片的参数对比高通不是最好的,但是软硬一体的设计,使得iPhone的触感成为最丝滑的,从而保证了良好的用户体验;为了使得Mac兼顾性能、渲染、功耗,苹果设计了一款Mac专用的SOC-M1芯片,打造了个人计算机用户体验的巅峰(图1-13)。

图1-13 苹果Mac产品的trackpad专用手势操作

图1-13 苹果Mac产品的trackpad专用手势操作(续)

最后,苹果设计了设备独有的操作习惯、OS、界面设计等,增加了用户黏性。苹果为iPhone、iPad、Mac、AirPods等产品设计不同的交互方式,使得每个产品都能结合使用场景有一套完整的交互,同时也能把共性的交互进行延展,这些设计培养了用户新的交互习惯,增加了用户的品牌切换成本,从而极大地增加了用户黏性。

总结一下苹果在产品设计上的精髓:精准的设计定位、极简的产品设计、至上的用户体验,其实每一步看起来容易,想要践行很难。上面的这些精髓,可以用于启发智能座舱的场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