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管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信息与信息资源

1.2.1 时代催生的“精灵”:信息

(1)信息的定义

实际上,我们在生活中阅读、学习,这本身就是一种信息活动,我们的手机通信、电脑编程等也是一种信息活动。因此,可以说信息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所不包的。尤其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下,信息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和智慧生活的重要组成要素。那么,什么是信息呢?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信息的定义不尽相同。

过去,人们对信息的理解相对肤浅,甚至将信息看作消息的同义语。唐朝诗人就曾吟出了“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的佳句,其中的信息主要是指音信、消息。在英文中,“Information”和“Message”也经常相互通用。在通信领域,信息被最早作为科学对象来加以研究。通信专家香农对信息的定义是:“信息是用来减少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这也是对信息最常见的一种理解。

词典中对信息的界定如下。根据美国《韦氏词典》,信息被定义为:用来通信的事实,在观察中得到的数据、新闻和知识。根据《中国百科大辞典》,信息可界定为:一般指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密码、信号等有关周围环境的知识。

不同学科对信息的理解也存在差异:哲学界倾向于从信息哲学的角度出发阐释信息的内涵;新闻学界倾向于从新闻价值的角度理解信息,并重视传播视角下的信息问题;经济学界认为信息是决策依赖的关键要素,重视探索信息不对称、信息成本、信息价值等问题;图情档学界早期主要关注文献信息角度,而后逐渐延伸到多个领域的信息范畴,主要关注资源、流程、政策、人文等层面的信息问题,可以说是“信息”研究的主要学科阵地。

总之,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信息的理解就会存在差异,这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信息。然而,信息本身的内涵仍然具有共性,综合来看,我们强调:在自然界及人类社会活动中普遍存在信息,它是对事物状态的一种直接或间接的描述和表述。信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与外延随着时代环境的变更而发生变化。正如跳动的“精灵”一般,信息在不同的场景和社会情境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和功能。

(2)信息的分类与性质

①信息的分类。

信息的分类如表1-1所示。

表1-1 信息分类表

从更细化的角度来看,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可对信息做不同的分类。例如:从产生和作用机制来看,可以将信息分为自然信息、社会信息;从存在形式来看,可以将信息划分为内储信息和外化信息;根据传递的范围划分,可以分为公开信息、内部信息、机密信息;等等。此外,还可以根据信息的载体特点对信息进行分类:从载体的物质介质出发,信息可分为以书写介质为载体的文本信息、以磁介质为载体的磁信息、以电介质为载体的电信息、以光介质为载体的光信息、以声介质为载体的声信息、以实体介质为载体的形态信息等;从载体对人体器官的影响出发,信息可分为视觉信息、听觉信息、嗅觉信息和触觉信息等。

②信息的性质。

信息的性质如表1-2所示。

表1-2 信息的性质

尽管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信息的含义、分类都会不同,但对于信息的基本性质,人们还是有共同的认识。信息主要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时效性、传递性、共享性等基本性质。例如,信息最基本的性质是普遍性,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普遍存在于人类的精神或思想领域、人类社会、自然界中。文字、声音、语言、数据、图片、视频、颜色、气味、味道、触觉、思想等都直接或间接包含着信息。同时,信息又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是对事物的状态、特征及其变化的客观反映,不能随意对其进行修改,具有客观性。信息的价值和作用体现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如时事新闻、气象预报、交通信息、股市行情等,因此信息具有时效性。信息可以传递给不同的主体,这是信息的本质特性,故信息具有传递性。传递信息的载体多种多样,除了信源与信宿的面对面交流外,还可以通过书信、报纸、杂志、电话、电报、传真、电视、网络等渠道进行沟通。信息可被众多的客体多次、同时接收和使用,因此信息具有共享性。在第一个人接收到信息后,第二个人接收到的信息并不会因此而有所减少,这是信息区别于其他物质的根本特征。对此,萧伯纳曾经做了一个经典比喻:“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相互交流,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信息往往是具有普遍性和抽象性的新知识,因此又具有知识性。除此之外,信息还具有可伪性、相对性、转移性、可处理性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