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2020年9月2日,中共崇州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胜利召开,对崇州坚定“西控”发展战略,聚力“三区一地”建设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全市教育系统坚定质量主题,增强硬核自信,从管理突围,以行动跟进,凝心聚力,真抓实干。2020年9月下旬的一天,带着崇州市委市政府、崇州市教育局的重托与厚望,怀揣着对学校管理、课程建设、文化引领的情感与使命,笔者开始了对成都市铁路中学(以下简称“铁中”)的近距离观察,以“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的方式积极追逐着自己的教育理想,践行着自己的教育情怀,以问题为导向,以理念为引领,以质量为核心,实地跟岗,深度融合,充分展现了立德树人的责任与担当。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在位于成都市一环路北二段的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校园里,笔者手里时刻拿着一个笔记本,一部手机,不停地看,不停地听,不停地记,不停地悟,用800张照片、厚厚的三个笔记本完整地记录下了笔者在铁中的无数个点点滴滴,见证了铁中人“守正出新,重道立人”的“铁中精神”,参加了很多次课堂、教研、会议、讲座。笔者用心尽力,结合理论研修,以一个观察者的独特视角,通过本书把这些美好与心灵深处的震动描绘出来,供大家学习、研讨、借鉴。
一路走来,笔者思绪万千,感触颇深。从一所铁路重点学校到省级重点学校,铁中的“名校”之路不断延伸。如果没有学校始终如一的人文传承,没有继往开来的创新精神,铁中的成长不会如此快速。铁中人秉承“守正出新,重道立人”的办学理念,从关注课堂入手,从抓实课程着手,突破课程边界,加强学科融合,构建了具有特色的“立人课程”,创造出让每一个孩子都离开起点的课堂形态,研发出适合学生的各类校本特色课程,朝着“学有良教”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从“教研互动、特色发展、交流合作、办学创新、环境浸润”五个维度出发,促进学校向高端思考,向高位推进。学校的课程重构,理科品牌创建,不是任性而为,而是在注重课程无边界开发与统整的过程中,坚守一些“不变”的东西。不变的是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把握,对核心素养构建的把握,注重满足学生的真实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创设真实问题和情境,注重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和发展,变的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优化。
《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省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正因为如此,笔者带领团队把思考变成行动,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誓言镌刻在心里,书写在行动上。铁中先后与笔者工作过的怀远中学、三江中学结对共建,派出骨干教师教研教改,派出行政干部跟岗锻炼,秉承“求真务实,守正创新”的办学理念,提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整体意识,把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变成全学科育人的行动力、执行力,引导提升师生格局,努力开阔师生视野,做到一心一意研究师生,一板一眼关注发展,勇于改变,开拓创新,构建以主要学科建设推动整体内涵发展的课程建设名师研究共同体,挖掘崇州教育的研究深度,实现管理育人的课程精度。这是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铁中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积极回应。
编写本书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每一个师生发现自己、唤醒自己、成为自己。在课题研究和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特向这些文献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向未能列举文献资料的作者表示歉意。同时,由于时间、编写者水平以及研究条件的限制,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于正超
202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