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保障基本能源消费
保障家庭能源消费是提高人民幸福感,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政府应增强对居民的技能培训,多方面、多角度提升家庭的经济水平,同时为家庭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专项资金支持,通过提供基础资金保障来增强居民能源消费的可负担能力。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合理调配区域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及时满足家庭能源需求,同时建立家庭能源应急保障系统以应对极端天气等对家庭能源消费的冲击。
首先,中国政府应继续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只有不断增强家庭收入水平,加大人力资本积累,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家庭能源消费。相关研究表明,中国当前有五分之一城镇家庭的能源消费仅仅保障了基本生存层面(傅佳莎 等,2022)。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和高收入群体有更广泛的能源选择面,而偏远落后地区和低收入群体因基础设施薄弱、收入较低、清洁能源价格较高等因素的制约,能源升级的难度较大(吴施美 等,2022)。因此,政府在未来应注重对城乡家庭能源消费平等的保障,同时重点关注城镇的能源脆弱群体,通过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能源消费保障措施,提升家庭用能福利并改善能源脆弱群体的能源消费结构(傅佳莎 等,2022)。此外,政府还要强化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地位,因地制宜地推进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清洁高效利用;调动投资主体的积极性,推动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强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在能源领域增进民生福祉及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其次,家庭能源消费需求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受到影响,相比于低温天气,高温天气对家庭能源需求的冲击更为明显。在夏季,中国家庭部门制冷度日数是电力消耗的重要驱动因素,其对电力消费的影响占比为23%~25%;然而在冬季,采暖度日数对电力消费不会造成显著的影响(刘明辉 等,2022)。因此,居民需要提高对高温天气的预见性以增强应对力,寻求除电网供电降温之外的替代方案,如通过家用分布式光伏发电弥补电力短缺,或者通过谷峰电价配合储能设备,共同应对夏季突发性停电;同时,政府应对居民使用分布式新能源持续给予政策支持,并大力推广储能技术的研发生产及运用。
总体上来说,政策制定者应加强效率瞄准,制定差别化财政和能源政策,将原本用于推动高收入人群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能源转型的财政资金转移到贫困地区和低收入人群上来,实现财政资金向低收入人群和落后地区的倾斜(吴施美 等,2022)。同时,有关部门也要确保贫困家庭的优质能源有得用并且用得起,帮助贫困家庭摆脱能源短缺和能源劣质的现状,进而补齐居民能源转型的短板,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实现效用最大化,以此实现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