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推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2018年,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之际,正值中国高质量发展开启的重要元年。“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征程的全面开启意味着六大经济走廊的建设必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而言,就是要在前期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基础上,全面向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新阶段迈进,从而实现更卓有成效的发展。纵观既有文献,多数研究还停留在基础性分析和宏观解读层面,“因廊施策”的针对性研究很少,对于一个项目而言,前期的基础性分析和宏观解读固然是保证初步效果的必要前提,但随着各项规划的实施,问题会逐一显现,宏观层面的理解会渐渐缺乏足够的解释力,此时就需要结合现实情况与自身特点针对性地论证分析。

鉴于此,本书基于基础性分析与宏观解读成果,试图从更具针对性的视角去探寻进一步推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的有效路径。具体而言就是,在梳理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内涵、进展、挑战等内容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定位与特点,更有针对性地分析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如何进一步进行地缘整合以谋求持续经济互利,以推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建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廊施策”。因此,本书的理论意义就体现在:其一,从国际经济合作、国际关系的视角切入,通过结合城市地理、城市规划等专业学科知识,梳理经济走廊产生与发展脉络,对经济走廊的溯源、形成以及功能演化等进行学理分析,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对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功能定位、自身特点、所处区域现实情况及沿线国家潜能进行论证分析,为推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其二,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为具体研究对象,探寻其主要进展、问题挑战,研究成果对经济走廊理论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其三,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作为一个较为成熟案例,其综合研究或许也可以为“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的后续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总之,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更有针对性地探寻如何通过彼此持续经济互利的方式为推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提供恒久推动力,丰富了经济走廊、“一带一路”倡议六大经济走廊相关的研究,具有较为可观的理论价值。

1.2.2.2 现实意义

中国的西南地区与中南半岛构成了一个地理整体,中国的云南、广西与中南半岛的老挝、缅甸和越南直接接壤,与中南半岛所有国家均可通过水陆跨境通道相互连通,中南半岛是中国西南地区打通南太平洋和印度洋出海口的必经之地。因此,对于中国而言,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加强与中南半岛合作,不仅可以构筑我国全方位的对外发展格局,而且也是塑造我国稳定周边局势的重要之策,更有利于在实现双边互联互通、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从而推动中国—东盟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形成。也因此,能否顺利实现推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仅关系着我国西南地区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也关系着我国战略通道、能源通道的安全,还关系着“一带一路”倡议能否实现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更关系着中国—东盟更为紧密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因此,全面和系统地研究如何推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建设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走廊建设的经济溢出效应,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且还会对中国—东盟的经济合作起示范引领作用,同时也为“一带一路”其他经济走廊的建设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