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举措,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产教融合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用10年左右时间,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总体形成,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完善,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基本解决,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显著增强。

为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在政府和行业企业的支持下,高校积极开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产教协同育人,探索出了产教融合发展模式、企业办学模式、职业教育集团模式、共建实体学院模式、产教学院模式、现代学徒制模式等许多成功经验,培养出了一大批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以重庆工商大学为例,多年来,重庆工商大学一直重视开放办学,积极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在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特别是将专业实践与创业实践深度结合,在校内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成立勤工助学书报亭校园连锁实体企业、CTBU大学生实践经营(集团)公司、专业实训公司等经营实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按照市场化的经营理念,自主管理、自我服务,探索出一种崭新的、切实有效的产教深度融合模式。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遵循“人才发展以用为本”的理念,强化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本位,突出多元协同的培养过程,构建了产教深度融合的会计专业硕士(MPAcc)“财经素质链”人才培养模式,即以会计专业硕士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一套融合财经职业道德素质、财经专业素质(硬技能)、财经领导素质(软技能)以及财经数字化素质(数字技能)为一体的财经综合素质人才培养范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其成果被《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获得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当前高校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产教融合没有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校企签订的产教融合协议多、落地少,深度合作不够,存在比较普遍的形式主义现象;产教融合的相关政策制定与政府职能发挥不够到位,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总之,高校产教融合的“深度”尚有挖掘空间,“广度”尚要不断拓展,“力度”尚需持续加大。

为进一步从理论上探讨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体制机制和路径措施,从实践中总结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经验和做法,反思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课题组在广泛调研、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1353”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一个导向”,即以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导向;“三种主体”,即学校主体、企业主体、学生主体;“五大体系”,即专业建设体系、课程建设体系、实践平台建设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和教学组织模式;“三项保障”,即政府支持、行业参与、主体协同。这一模式既丰富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内涵,也可以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经验借鉴。

本书由罗勇负责拟定写作提纲和确定写作思路,邵磊、胥炜、钟廷勇、穆盛祺、徐蕊撰写初稿,罗勇、邵磊负责修改、统稿和总纂。本书是2018年重庆市第四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深化商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和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1353’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本书参阅了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文献,得到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李特军、李晓嵩等同志的帮助与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对它的研究和探索永无止境。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书中观点不深、不透,甚至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课题组

202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