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金看财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商业模式的现金表述

有一段时间,“商业模式”这个词语特别流行,很多大学教授写了跟“商业模式”有关的论文,但是很少有人能够讲清楚什么是“商业模式”。百度百科里面“商业模式”词条下,解释里还有商业模式十要素模型,非常复杂。

我认为,商业模式就是要解释清楚通过什么途径或方式来赚钱,商业的本质就是赚钱,因此也可以说,商业模式就是赚钱模式。

赚钱模式,由“赚钱”和“模式”两个词语组成。我们首先要搞清楚这两个词语的意思,然后合起来解释“赚钱模式”。

模式,简单地讲,就是可以用来做事情的一个模子,也就是可以不断重复地做一模一样的事情的模子。赚钱模式,就是可以不断复制、不断重复地赚钱的方法、工具、技术。

那么,什么是“赚钱”呢?通常,在会计上,多数人认为“赚钱”体现为利润。这个认识是对的,但是不够全面、不够完整——为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了解一些会计基础知识。

一、利润是“唯心主义”,现金是“唯物主义”

为了理解利润的局限性,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的会计知识。

在会计学中,会计四大假设多数时候被视为天经地义的。这四个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的意思是:企业是一个独立的主体,算账的时候,不能跟个人或其他企业的账混到一起,比如,上市公司的账和钱不能与股东的账和钱混到一起。因此,大股东不能随意动用上市公司的钱,一旦随意动用,就触犯了法律法规。

持续经营是说企业在算账的时候,假设企业在明年、后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会一直存在下去。正因为持续经营,所以我们才会假设企业的固定资产会通过使用实现其价值,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计提折旧。如果我们在编报财报的时候就判断公司已经无法持续经营下去,那么,编制财务报表的时候就必须对所有的资产、负债采用清算方式进行计量。

因为持续经营,所以就有了后面的第三个假设:会计分期。一家公司要经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但是股东想知道这个月、这个季度、今年赚了多少钱。按照时间段来算账,就是会计分期。所有的事物都有两面性,会计分期的好处是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某一个期间的账,坏处是有些经济活动的财务影响跨期,在不同期间计算的时候存在着人为主观性甚至是恶意的操纵。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企业在20×1年12月销售了一批总价5亿元、成本3亿元的产品,根据合同分期收款,第一期收款1亿元,那么,这5亿元的收入、3亿元的成本和2亿元的利润,是应该在20×1年确认还是应该按照收款进度确认?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该在20×1年确认。但是,到了20×2年,客户突然出现意外情况陷入财务危机,剩下的4亿元无法收回,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这4亿元算账的时候是20×2年,应算成当年4亿元的损失。我们经常会看到某某公司财务爆雷的新闻,其实都是这些公司前期埋下的祸根在后期爆发,比如2021年上海电气财务爆雷、恒大爆雷,好多公司一年亏掉了前几年甚至前十几年的利润。直白地说,就是将前几年或前十几年加上2021年作为一个更长的会计期间算账,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前几年甚至前十几年算账的结果都是不对的。看一个项目或者一家公司赚没赚钱,最准确的计算方法是:将从项目开始到项目彻底结束、从公司成立到公司彻底清算,作为一个完整的周期来计算结果。但是,这个方法的缺点是周期太长。就像判断一个人的好坏,不能看一时一事,而是要看其一生,正如白居易所写的诗:“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要想得到对人、对事的全面认识,要从其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好公司,是用时间来衡量的。

会计的第四个假设是货币计量。凡是不能用货币计量的东西,都无法进入报表,比如品牌、人才、销售渠道、发展前景、行业格局等。财务报表最大的优点是对所有报表项目货币化,而最大的缺点是很多值钱的东西无法进入报表。

上面铺垫了这么多,是为了说明一点:当前会计上的利润,是会计人员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在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的前提下,进行估计后计算得出的结果,而不一定是真金白银。会计上利润估计和计算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按照权利和责任的时点来算账。

比如,企业以信用收款方式把商品卖给客户,在卖出的时候,虽然没有收到现金,但是取得了未来收款的权利,所以要在确认营业收入的同时确认应收账款,卖掉商品减少了存货同时增加了营业成本,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的差额就是这笔交易给企业带来的利润——但是这个利润只是计算的结果,现金并没有在计算的时点收到。万一客户赖账或者客户破产,应收账款收不回来,那么,不仅利润没了,生产产品投入的本金也没了,也就是说,企业不仅没赚钱,还亏了很多钱。

再比如,上面讲到的营业成本,也是估计的结果,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成本按照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方法分配到产成品中,固定资产的折旧、无形资产的摊销等要先预计其使用年限和净残值,然后计提并分摊到不同的产品中,水电煤等制造费用则按照机器工时、人工工时等人为的标准进行分摊,最后,产成品的成本要在库存和售出之间进行分配——总之,成本实际上是一个企业不断分配计算后估算出来的结果。这种计算,有时候有因果关系,有时候则凭会计的主观判断。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利润是“唯心主义”——从来没有人看到过利润长什么样子,它只存在于人们的计算过程中,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中。当我们说利润分配的时候,其实股东分配到手的是现金。

什么是赚钱呢?在经典的财务理论中,企业的价值是企业在剩余寿命期限内收到的现金按照一定的折现率(预期回报要求)折现到今天的金额。解释一下这句话,赚钱是指企业在投入现金以后收回更多的现金,多出的这部分现金就是赚到手的钱。现金才是看得到的、实实在在的钱——现金是“唯物主义”。

总而言之,在一定程度上,利润是“唯心主义”,现金是“唯物主义”。

二、用现金描述企业的商业模式

我们用现金来描述所有企业的商业模式。虽然每个企业具体做的事情不一样,但是从现金的角度,所有企业的商业模式具有相同的起点和相同的终点。所有商业模式的起点都是现金,终点则是更多的现金,此时商业模式才能成立。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主要的利润来源于贷款业务,因此,商业银行的主要商业模式是“现金—贷款—更多的现金—更多的贷款—更更多的现金—……”,如此不断循环,就是银行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银行成立的时候,收到股东投入的实缴资本拿到现金,然后吸收居民和企业的存款拿到现金,接着发放贷款,到期收回本金和利息拿到更多的现金,完成了一个商业模式循环。银行有了更多的现金以后,发放更多的贷款,到期收回更多的利息和本金。银行的商业模式中,最大的风险在于贷款贷出去以后无法收回利息和本金,这个时候现金流循环就变成了“现金—贷款—无法回收导致更少的现金—继续贷款—无法回收导致更更少的现金—……”,最终导致银行无法持续经营而关门或者被接管。

房地产公司的商业模式是“现金—土地—房子—更多的现金—更多的土地—更多的房子—更更多的现金—……”。房地产公司成立的时候,收到股东投入的实缴资本拿到现金,然后到银行贷款融资拿到现金,接着以现金成立项目公司购买土地使用权并且以土地使用权到银行抵押融资,开发土地建房子的时候要求施工建筑企业垫资施工,房子达到预售条件的时候开始销售给购房者收取预售款,以预售款支付前述负债,再以赚到手的更多的现金去购买更多的土地使用权,进入下一个循环。上述商业模式中,房地产公司运用了非常高的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比如,A房地产公司成立的时候,股东投入实缴资本为银行存款1亿元,到银行1:1融资获得银行贷款1亿元,这个时候杠杆并不高,A房地产公司有了2亿元;接着,A房地产公司为了购买土地使用权成立了Aa项目公司和Ab项目公司,Aa项目公司和Ab项目公司的实缴资本都是1亿元(合计2亿元),各自购买了价值1亿元的土地使用权后用土地使用权到银行抵押融资贷款1亿元(此时一共4亿元资金,股东投入1亿元,A房地产公司债务融资1亿元,Aa和Ab项目公司各债务融资1亿元,相当于财务杠杆4倍,有息债务率75%);开发过程中,大量占用施工建筑企业的资金和来自购房者的预售款,经营杠杆也很高。由于杠杆过高,房地产开发的周期比较长,一旦债务融资被大幅压缩,就非常容易出现资金链危机;同时,整个循环以房子能够卖给购房者收到预售款为核心,一旦房子去化速度下降,整个循环就会断掉。2020年开始的大规模房地产爆雷,一方面是因为房地产公司债务融资的大幅压缩,另一方面是因为房地产市场需求下降导致房子去化速度大幅下降。未来,房地产公司的商业模式,最大的风险在于现金变成土地和房子后循环就断了,无法销售出去收回更多的现金。

制造业公司的商业模式是“现金—土地、厂房和设备+原材料+工人+水电煤—产品—更多的现金—更多的土地、厂房和设备+原材料+工人+水电煤—更多的产品—更更多的现金—……”。制造业公司成立的时候,收到股东投入的实缴资本拿到现金,同时可以到银行贷款拿到一部分现金,公司用这些现金购买土地使用权、建厂房、买机器设备,然后招聘工人、购买原材料,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出去以后,收回更多的现金,用于下一步的发展。如果公司无法收回更多的现金,那么,就无法更新变旧的机器设备、无法给股东现金分红、无法向银行支付利息,当然,发展壮大就更无从谈起。

高科技公司的商业模式是“现金—人才和研发—技术—产品和服务—更多的现金—……”。与一般企业不同的地方在于,高科技公司最主要的资产是人才,因此,其现金的大头花在了吸引优秀人才上面,利用人才发明的技术提供独特的产品和服务,赚回来更多的现金。高科技公司的股权激励和薪酬水平会明显高于其他公司,这一点很容易从我国的科创板公司与其他板块上市公司中看出来。当然,如果人才流失、研发失败,高科技公司将无法收回更多的现金,从而导致最终失败。

可能有些人会说,在新经济模式下,很多企业在创业阶段都是不断地烧钱。请记住,烧钱烧不出成功的商业模式,烧钱本质上是在投资未来——大把花钱以吸引顾客、吸引流量,或者进行前期的固定资产投入。今天烧钱,是为了明天、后天或者大后天收回更多的现金。如果今天把钱烧完了,明天、后天或者大后天无法收回更多的现金,那么,就是创业失败,商业模式不成立。

我们把“投入现金—业务循环—收回更多的现金”模式简称为现金流正循环。对于很多所谓的“商业模式”,其实无须下场试验,只要现金流正循环模式无法成立,该商业模式就无法成立。企业投入现金,必须能够收回更多的现金,这是衡量商业模式是否成立最重要的标尺。乐视网的现金流正循环不成立,所以最后爆雷;早期共享单车公司的现金流正循环不成立,所以最后关停歇业或者被收购。无数的案例,都说明了这一点。无论是羊毛出在猪身上还是牛身上,企业必须能够收回更多的现金,只有这样才能生存和发展壮大。

商业模式,最简单的描述就是:投入现金,如何收回更多的现金。各行各业所有成功商业模式的起点都是现金,终点是更多的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