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风险和信用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3年《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估算,中国的理财产品规模可能已经达到10万亿元人民币,占中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12.5%。[19]据中国理财网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2)》,截至2022年底,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27.65万亿元,较年初下降4.66%。和美国在2007—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情况不同,金融资产在中国居民家庭资产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这也反映出中国金融的创新不足,可供投资选择的余地不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目前中国影子银行的风险还是大体可以控制的。
但是,随着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和产能过剩问题的加剧,中国企业的杠杆率一直不断攀升。申银万国证券的一项报告表明,在抽样研究的5 000家中国企业里,资产负债率从2007年的60%上升到了2013年的95%。[20]
随着传统商业银行信贷的逐步收紧,越来越多的公司不得不通过发行信托产品和理财计划作为融资方式。2010年以来,像山西振富能源公司这样的处于房地产、矿产、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中的企业,大多需要依靠影子银行筹措资金。早年那些野蛮发展和在信贷快速扩张时期大量借债的企业突然发现,自己的现金流不足以满足公司偿还债务的需要了。
2009—2013年,房地产行业曾经一度享受比其他行业高得多的投资收益率。由于中国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缺乏有效的投资途径,中国房地产行业资本回报率一直高于10%,远远高于中国经济其他有效的投资途径和行业。
但是,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在2014年的全面降温,几乎整个房地产行业都不得不依赖影子银行度日。如果中国的房地产面临较长时间的调整,即使房价不出现明显下跌,房地产商不断恶化的现金流也会导致它们发行的信托产品发生违约,对中国影子银行业造成重大打击。在2016年“房住不炒”政策和2021—2022年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大环境下,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这种风险并不局限在房地产行业,也波及与房地产行业紧密相关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地方政府发起设立这些平台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筹措资金。随着全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地方政府通过卖地所获得的财政收入也将大幅下降,这将会严重影响政府财政的现金流和偿还自己通过信托产品所发行的债务的能力。
由此可见,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和中国房地产行业的调整,导致中国的影子银行也必须发生相应的调整。而由于影子银行长期处于没有监管或者弱监管的监管环境,因此存在很多信息不对称性和违规操作现象,这很有可能引发严重的金融不稳定。
惠誉评级公司当时的研究表明,中国全国债务总规模在2008年时是中国GDP的128%,到2013年,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216%,也就是说,在5年的时间里上涨了近一倍。如果中国政府采用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发展,那么到2017年左右,中国国家的债务总规模将可能达到同期GDP的271%。虽然2018年的资管新规有效地遏制了债务水平快速上升的趋势,但是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宏观杠杆率再一次大幅上升。[21]债务总量占GDP的比例,接近甚至超过了2013年的预测。
中国人民银行对中国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非常关注。一方面,中国的监管者意识到影子银行的发展是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副产品,影子银行应该对中国的金融改革做出更大贡献,在为中国居民家庭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为中国的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上,扮演更重要和更积极的角色。
但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影子银行的发展已经逐渐超过了监管层所能管辖的范围,监管层已经越来越难以理解中国影子银行的具体规模和业务的复杂程度了。随着中国传统银行同其他金融机构尤其是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传统银行和影子银行在监管者心目中的地位和定位,已经越来越模糊了。
而由于中国部分监管主体之间缺乏沟通,就更难准确地了解中国的影子银行对中国整体经济的影响究竟发展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步。基于前几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教训,一个国家的影子银行能够规避监管的能力越强,其自身危机和其对整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金融系统所产生的潜在风险和冲击也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