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穷途末路
各地兴兵征讨董卓的消息传到洛阳,董卓寝食难安,胁迫献帝迁都至长安。并且纵火烧毁了洛阳的皇宫。长安的皇宫是董卓迁都后重新修建的,相比于洛阳富丽堂皇威仪庄重的皇宫远远不如。
当初汉灵帝上朝的宫殿是洛阳南宫的嘉德殿,董卓扶持献帝登基之后,上朝的宫殿就更改成了北宫的崇德殿。同是一个朝代,不同的皇帝上朝的主殿却不同。首先从洛阳皇宫的结构来讲,皇宫分为南北两宫,中间由一条狭长的复道相连,两边有宫门,复道是吊脚的,有两三层楼高,里面有窗。通过复道能穿梭于南北两宫,一旦一个宫室遇到危险,可切断复道,固守其中一宫。嫔妃居北宫,太后寝宫长乐宫也位于北宫。南宫是处理政务的地方。嘉德殿本来是皇帝商议礼仪的地方,灵帝继位时还小,其母董太后便选在嘉德殿临朝听政。等灵帝亲政后,仍在嘉德殿朝会大臣,并最后病死于嘉德殿。可能董卓认为嘉德殿是个不祥之地,献帝登基之后,上朝的宫殿就从南宫的嘉德殿改到了北宫的崇德殿。
洛阳皇宫有道厚重的宫门叫九龙门,何进劝何太后杀中常侍,何太后不同意。十常侍之中,最坏的两个是跟在灵帝身边的赵忠和管理外部事务的张让,都是先帝的亲信和重臣。当时汉绍帝年幼,帝国最高权力掌握在何进手中,之前对朝廷威胁最大的就是黄巾起义,虽然战乱平息了一时,但是各地豪族势力进一步加剧,并且出现了很多割据一方的诸侯。何进想要除去那些对朝廷威胁最大的诸侯,又想要消灭皇宫里的宦官集团,于是他做了一个非常错误的决定。就是何进密召董卓入京,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其实何进当时并不只是召了董卓,而且还召集了一堆诸侯过来,借着剿灭太监的名义让他们互相残杀,最好是能够坐收渔翁之利,将他们一网打尽,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最终只能惨淡收场。因为董卓的实力最为强悍,所以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到了董卓的身上。何进之前把外戚董家全部剿灭了,而董卓一直都自称与董太后是同族,心中定然不满,有反叛之心。何进还没有等到董卓打着为董家报仇的旗号讨伐他,在省阁挨了一顿骂之后就往九龙门跑,想要溜出皇宫逃之大吉,结果被埋伏在九龙门的太监擒获,杀于帝国正殿嘉德殿前。
中平六年四月,汉灵帝刘宏病逝于嘉德宫。汉绍帝刘辩继位。由于刘辩年少无知,便由何太后代为掌权。正在河东伺机而动的董卓接到灵帝去世的消息,随时准备采取相应的措施,召集各路诸侯进京剿灭宦官。
虎贲中郎将袁术所烧青琐门就是九龙门。宫门是很厚实木门,木料中间还有镂空的一层,里面既有横向的楣木,也有纵向的格木,呈青色,所以又名青琐门。
袁术和吴匡砍不开九龙门,只砍出了镂空的楣格那一层,当时天色已至黄昏,袁术怕太监熟悉皇宫天黑就藏起来了,于是就下令把火把扔进镂空的楣格里烧青琐门,由此攻进皇宫。
张让挟持汉绍帝刘辨要从嘉德殿逃往北宫,在复道里遇到卢植拦截。何太后从窗户跳出去逃命,卢植肯定是去救她,所以才侥幸让张让挟持汉绍帝,成功从南宫逃到了北宫。
张让挟持天子从嘉德殿逃到北宫之后,司隶校尉袁绍和车骑将军何苗从南边进入北宫,在朱雀阙捕杀大长秋赵忠。
董卓入京无疑对于东汉末年动荡不堪的朝廷不但没有雪中送碳,反而雪上加霜给予了致命一击,导致其加快了衰亡的步伐,使大汉王朝失去了复苏的可能。
董卓招募吕布为义子除掉丁原,很快又吞并附近两个皇子的势力,废除了绍帝,拥立刘协登基为皇帝,也就是汉献帝。不久之后又杀了汉绍帝和何太后,篡夺东汉朝廷权力。一时之间董卓权倾朝野,铠甲战衣,威武天下。
安稳的生活没惬意舒坦多久,十八路诸侯便要逼宫,此时皇宫也待不下去了,宫中早已乱作一团,大臣、宫妃、奴婢、宦官,各种身份的人在皇宫之中乱窜。在这些人将皇宫中的宝物钱财往自己怀里揣,连忠臣也在中饱私囊盘算如何卷铺盖走人的时候,董卓决定挟天子以令诸侯迁都长安。董卓对于洛阳有深切的担忧,因为洛阳仍有黄巾军的余孽。董卓更担心诸侯义军起兵将洛阳封锁,使自己腹背受敌,权衡利弊之后竟然选择以汉朝后宫多数宫妃的家乡长安做为修建皇宫的场所。长安作为西汉都城,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首先,长安地势高峻陡峭,城池坚固。长安座落于秦岭南麓,周围山势陡峭,易守难攻。相比之下,洛阳位于平原地区,缺乏天然的防御措施,城防相对薄弱。迁都长安使董卓能够借助地理优势,从而更好地抵御敌人的进攻。董卓专权,面对规模浩大的曹操袁绍等十八路诸侯组成的反董联军,迁都势在必行。董卓放弃与联军正面交锋,带着皇帝、文武百官和宫妃家眷以及洛阳城中愿意追随的老百姓以及无数钱财西迁至长安,就此拉开了天下大乱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