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巨响壮神州:“两弹一星”故事(革命精神谱·红色故事书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写在前面】
最辉煌的与最珍贵的

2006年的盛夏,尚在济南读初中的我,有幸跟爸爸妈妈到北戴河疗养了一次。去之前爸妈对此行还挺保密的,到了之后才知道是聂荣臻元帅的女儿聂力将军邀请我们全家来此疗养。原来几个月之前,爸爸奉调北京,协助聂力将军撰写回忆她父亲的文章,初稿完成之后,聂力将军很高兴,我和妈妈才有了北戴河之行。也就是在那段时间,我多次从爸爸口中听到“两弹一星”这个新鲜词,以及与它有关的神秘故事。这是我与“两弹一星”的最初相遇。

那年秋天,《山高水长——回忆父亲聂荣臻》顺利出版,图书首发式在北京航天城举行。聂力奶奶特意送了我一本由她亲笔签名的书,还拉上她丈夫——原国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上将一同为我签名。这本书我视为珍宝,虽然面临中考,但仍然抽出时间阅读完了。书中让我无比震撼的,就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国家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搞出了“两弹一星”,完成了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是我与“两弹一星”更进一步的相遇。

爸爸奉调入京后,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装备部担任专业作家。我沾光跟着来京,到北京八一中学读高中。之后每年都有机会跟随爸爸去拜望聂力奶奶。聂荣臻元帅故居后院有一处规模不大的古建筑,名为吉安所,是明朝时期建造的。聂帅1992年去世后,有关部门在这里设置了一个不对外的陈列室,里面精选了一些关于聂帅的图片和文物。第一次进来参观时,聂力奶奶亲自讲解。我对聂帅领导“两弹一星”时期的那些文物非常感兴趣,他与钱学森、钱三强、王淦昌、赵九章、邓稼先、于敏等“两弹一星”元勋的合影,还有那些核爆炸的场面,让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也许就是从那时候起,我心中暗暗萌发了将来也要从事相关工作的念头。

2011年夏天,父亲参与编剧的描写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电视连续剧《国家命运》开拍。那年暑假,我有幸到位于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基地附近的拍摄现场探班,并且有机会进入先前的核爆区——我行走在那片曾经被称为“死亡之海”的荒原上。被核火烧过的地方,沙砾呈现出灰黑色,这是核爆炸留下的痕迹,已经深深烙印在了那片神秘的土地上,成为“永久沾染区”,似乎永远无法抹去。奇怪的是,事后回忆,那一刻,我并没有怎么激动,而是心中无比安静,静得都能听到时间流逝的声音……这似乎说明我已经不是一个孩子,我已经长大了。我下定决心,如果以后有机会写文章的话,一定要写写这里……

2014年,我从西南某大学毕业后,义无反顾地来到我国三大卫星发射中心之一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快乐地投入发射任务中,成为一名自豪的航天人。不久,我又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参加为期半年的集训。天哪,我真是太幸福啦!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航天事业的“老母鸡”,它和罗布泊核试验基地是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重要发祥地;它建成最早,后来孕育了太原和西昌两个发射中心;我国第一颗导弹、第一次“两弹结合”试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神舟系列飞船,都是从这里起飞的,它创造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无数个辉煌。

在酒泉的日子过得很充实,我亲临现场看了一次发射。火箭点火的瞬间,天空被映得通亮,大地也在颤抖,现场的每一个人都在欢呼,那一刻,我激动无比;我还参观了1967年我国唯一一次“两弹结合”试验的旧阵地,驻足在当年“七勇士”坚守的地下控制室的入口,我的心怦怦直跳,仿佛在亲身经历当年惊心动魄的那一刻;当我来到“东方红一号”发射塔架下,虽然这个塔架早已经不再使用了,但是火箭腾飞的壮美图景仿佛出现在昨天,我的耳边也隐隐传来了《东方红》那柔美的旋律……

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来到东风革命烈士陵园的那个上午。那天,天空蔚蓝如洗,伴着初秋微凉的风,我们前去陵园瞻仰先烈,敬献花圈。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聂荣臻元帅的手迹:东风革命烈士纪念碑。紧接着,我看到了聂帅的墓碑。聂帅墓碑的后面,整齐地排列着好几百座坟茔,他们中有将军,有科学家,有士兵,也有普通的工作人员,有些墓碑上连姓名都没有。元帅与士兵埋在一起,据说这在全世界都是少见的。看守陵园的大爷介绍说,凡是来基地的人,没有不到这里看一看的,就连航天员每次上太空前,也要来祭奠一下。

从我14岁最初接触“两弹一星”故事,到写这本书,已经过去整整15年。这些年里,“两弹一星”精神时常在我脑海里翻涌。当年,中国人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伟业,应该大书特书。可是,由于各种原因,到20世纪90年代末,我们的原子弹爆炸了30多年之后,那些为国家做出过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仍然鲜为人知,仍然默默无闻。为了让人们知道并且记住那些无名英雄,把“两弹一星”精神弘扬光大,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做出了关于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决定。当天下午,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精辟阐述了“两弹一星”的伟大精神,这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江泽民充满深情地说:“我们要永远记住那火热的战斗岁月,永远记住那光荣的历史足印: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征途中创造的非凡的人间奇迹。”

关于“两弹一星”,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多次提起过,他在一段著名的讲话中就说道:“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又一次动情地说起“两弹一星”,他说:“大家要记住那个年代,钱学森、李四光、钱三强那一批老科学家,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把两弹一星和好多高科技搞起来……”

在这本书里,我重点写了钱学森、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等伟大的科学家,他们是众多科学家的杰出代表。但是我更想说,辉煌和荣誉同样属于千千万万的无名英雄,正是他们年复一年的埋头苦干,创造了属于祖国也属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无上荣光。

亲爱的小朋友们,“两弹一星”精神是我们的传家宝,希望这本书可以带你们重温那段辉煌历史,让你们在了解那段光辉岁月的同时,感悟“两弹一星”精神的时代伟力,为你们种下一颗梦想的种子,当你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你们力量,激励你们不断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让梦想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