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各章概要
本研究探讨我国高等教育机构里的两大类日语学习者——日语专业学习者和非专业日语学习者,非专业日语学习者选取的是到目前为止未被研究的日语双学位学习者,因为关注他们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的发展变化和影响因素,是我国高等教育机构中的日语教育研究的重要一环。每一章的概要大致如下:
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我国的日语学习者数量众多,学习形式多样,但调查研究日语学习者学习情况的研究并不多。本章中还阐述了本研究的定位。
第二章述评本研究应用的概念和理论。首先,探讨学习动机的定义。学习动机这一概念在很多领域都有研究积累,其定义五花八门,角度和关注点均不同。在此基础上,本章结合研究目的定义了学习动机这一概念。接着,介绍学习动机众多的分支理论中与本研究相关的三个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并非生搬硬套这些理论,而是通过对照明确这些理论在本研究中应用的可能性和问题点。然后,介绍日语教育研究领域中与学习动机相关的质化研究,探究其研究特征,找出问题点,并进一步缩小范围,对我国国内进行的日语学习动机的相关研究进行述评。最后,对与学习动机息息相关的学习行为——学习策略的相关研究进行述评。
第三章主要介绍研究对象、数据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首先,从全局的角度概述研究对象所在大学的日语专业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日语双学位的教学理念、教学计划等。在此基础上,分别阐述日语专业和日语双学位的具体数据收集方法和对应的质化分析方法。在介绍质化分析方法时,列举参照了不同研究领域中质化研究的定义,锁定了本研究中质化研究的外延和内涵,并详细说明本研究采用的三种质化研究手法——质化叙述性研究方法、修改版扎根理论、个案研究。最后,为提高本研究的质量,增强说服力,本章具体说明了本研究在进行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时,研究者的“自我”和信效度的处理方法。
第四章主要展示日语专业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的研究结果,并进行分析。首先,按照学生是否自愿选择日语专业将其分为2类,分别阐述学生入学时的学习动机。具体来说主要调查这2类学生入学前的学习行为、入学前学生本人及周围对待日本及日语的态度。接着,按时间顺序具体描述和分析15名日语专业学习者大学4年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的变化,分别构建各个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变化及影响因素模型。其中重点描述优秀学习者的学习轨迹,特别是他们的学习策略。通过对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的描述,本研究发现学生学习动机的变化分为学习动机上升型、学习动机下降型、学习动机不变型3种类型,进而分别分析3种学习动机变化的特征,探讨不同动机变化类型的异同点。最后,从自我效能感和归因的角度来分析学生的学习轨迹。结果发现,自我效能感在本研究结果中得以验证,特别是学习无力感在学习动机下降型的学习者身上表现最为突出。在将归因理论应用于本研究时,笔者发现,学生虽能对学习成绩的归因有正确清醒的认识,并试图提高学习成绩,但为此所做的努力仅能维持一时,并不能长久,所以对学习成绩的改善几乎没有影响。
第五章主要分3个部分论述日语双学位学习者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的变化。首先,分析双学位学习者在开始学习前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调查发现,许多学习者因受日本动画、日本文化、文学、未来就业等因素影响而选择日语双学位,此时部分学生已有日语学习经历,对双学位学习期待较大。接着,通过质化研究方法中的修改版扎根理论来分析双学位学习开始后,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变化过程及其动机减退的原因。由于学习负担加重,新鲜感减少,大部分日语双学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减退,仅剩下不到1/3的学习者对日语学习依旧充满热情,学习效果也较好。最后,重点论述2名双学位优秀学习者在2年学习期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发现他们在日语学习中并没有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虽然迥异——1名以课本学习为主,1名以观看日本动画为主,但他们都对日语学习保持高涨的热情,每天都能保证较长的接触日语的时间。
第六章首先根据日语专业和日语双学位学生各自的学习特点,比较分析两者学习轨迹的异同点。接着,将本研究的结果与动机理论中的自我决定理论进行对照分析,阐述本研究应用这一理论的可能性。本研究发现,在中国大陆学习环境里的日语专业学习者和日语双学位学习者在学习期内出现最多的动机类型是责任动机。然后在此基础上,阐述日语专业和日语双学位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如何克服遇到的困难,教师、学校等应如何给予支持和帮助。最后,分析本研究在质化数据收集、处理、分析过程中的心得及研究方法上的启示。
第七章得出结论,总结对日语专业学习者和日语双学位学习者的调查结果,以及学习者在日语学习过程中,应如何解决遇到的困难,同时阐述本研究的问题点和今后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