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一 拳拳赤子心 殷殷桑梓情
◎程新宇
浮梁,瓷都之源、名茶之乡,是一个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千年古县。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她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山里江城树里村,人家花里筑花樊。四时花向楼头见,行到花边香隔门”([清]郑凤仪《浮梁竹枝词》),“风景悠悠缅古初,村村杉竹护精庐。篮舆悄向门前过,十户人家九读书”([清]凌汝绵《昌江杂咏》),“金风送爽碧天高,赣北秋光分外娇。长忆浮梁风景好,赤栏杆外柳千条”(丰子恺《参观景德镇》),等等。这些佳作是浮梁人文的积淀,是浮梁生态的积淀,更是浮梁乡土情怀的积淀。
近日,我有幸品读学习了范希贤和韩晓光二位同志赠我合著的诗词集《桑梓情思》。诗词集中,二位作者对浮梁山水、浮梁文化、浮梁人民的热爱之情跃然纸上。他们捧着一颗拳拳赤子之心,带着殷殷桑梓之情向我们走来。
范希贤同志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浮梁人,回乡务过农,当过乡村小学教师,担任多年区乡主要领导,参与过浮梁复县筹建领导工作,并担任县委副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对浮梁的山水、县情、民风民俗如数家珍,有着深厚的感情。韩晓光同志是景德镇学院教授、知名人文学者,年轻时下放在浮梁县的三龙镇,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浮梁,浮梁是他的第二故乡,他魂牵梦绕在浮梁。
范希贤同志的诗词由《故乡吟》《友谊颂》《亲情咏》三部分组成,作品贯穿着乡情、友情和亲情,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家乡的炙热之爱。《醉美兴田》《故乡吟》《咏严台古村》等篇,信手拈来,独具匠心,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赞浮梁复县二十周年》《感赋浮梁复县三十周年》等篇,感慨浮梁一日千里的发展成就,“宏图绘就千秋梦,汗水浇开一片天。今日浮梁非昔比,开来继往更无前”;《画里浮梁》动也多情、静也多情,“风物长存舒画卷,一方水墨韵无穷”,宛如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水墨画,美不胜收。
韩晓光同志吟咏浮梁的诗作由绝句、律诗与词曲组成。他的诗歌创作严谨,文风高雅。他对浮梁有着一份特别的情愫,浮梁的一草一木都浸润在他的生命里,抒写在诗词作品中。他以诗意的抒写记录下对这片土地的深情眷恋。在《暮春偕友人游浮梁山村》写道:“多谢东君着意裁,山乡处处画图开。平生自有园田癖,散策何须布谷催。”曾经多年的浮梁生活印迹早已融入他的生活,时刻唤醒他的故乡记忆,诗句读来自然流畅,感情朴实真切。“不教岁月掩风华,享誉江南第一衙。百代兴亡谁见证?巍巍红塔映朝霞。”在他的诗词作品中,饱含着对浮梁的真挚情感和美好祝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两位作者在内心深处怀着对浮梁永不褪色的真挚情感和浪漫情怀,以中国最为传统的文学表达形式——诗词来赞美浮梁抒发感情,既有对浮梁清山秀水的歌咏,也有对勤劳的浮梁人民的赞美,更彰显着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深层思考。他们的诗词作品具有接地气的力量,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一卷华章留妙咏,浮梁远景待吟讴。”希望更多的文人作家像希贤、晓光两位同志一样,情系浮梁,歌咏浮梁,为浮梁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为浮梁鼓劲、为浮梁助威,为开启新时代浮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凝聚磅礴的文化力量!
2022年6月
(作者系中共浮梁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