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西河讲堂记
吴宗吉
作者简介
吴宗吉,字士修,浮梁镇市都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庚子弱冠领乡荐(举人)。由教谕擢清河知县。清道光版《浮梁县志》载:他到任后,清河河水为患,民多逃离。为了安定群众,发展生产,吴宗吉给发牛种,建立税法,招徕复业,取得显著政绩。后迁苏州同知。他在苏州府任职九年,忠于职守,勤政为民,在吏员和百姓中有很高的威望,转任两浙运同升贵州黎平知府,在平定苗叛李福时建立了功勋。但是,他的功劳被巡抚何起鸣所窃取,时任南京都御史的海瑞知道后,立即将真实情况上报朝廷,并先寄诗一首向吴宗吉道意。吴宗吉于入觐途中去世。历官三十余年,不为子孙田宅计,殁时仅存余俸一镒。有守有为,为一时循吏之最。著有《雷山内外集》。
原文
国有成均[236],天子主之,司成[237]教之。天下有庠序[238],郡县有司[239]主之,广文[240]教之。然自朝廷至于郡县,学宫一建,学官数设而已。若使天下多学之之地,多教之之人,则英才辈出,诗书之泽无往不然,不亦俗淳而化洽[241]欤?谁为为之,以佐王治于休隆也?则书院讲堂之建,是在贤人君子矣!江右书院,考之志乘[242]固多。而鹿洞[243]、鹅湖[244]为朱陆[245]讲学之所,故天下莫不知二郡之所以为学,莫不知二子之所以为教。出于此者,能究圣人之业,能得性理[246]之宗,能处贫富而志不乱,能履顺逆而识不迷。故达为名臣,居为贤士。藉[247]学之无其地,教之无其人,才良而苦于无所资,质美而困于无所发。佻达[248]成风,敦庞以漓[249]。天子之化不施,而有司劳矣!予里光禄沈少溪先生虑乎此也,于西河之上创为讲堂。构房庑数十间,庤廪[250]储谷,岁得数百石。延知名之士,待来学之人。饭田丁[251]以备薪汲[252],辟蔬圃以应饔飱[253]。地有平畴百顷,峻壁千寻。长林幽涧,映带四野。讲贯[254]有友,游息[255]有基。夫以致政之余,犹体国家之意,成就后来之俊秀。其志念远矣!将见讲堂所育之才,应公卿大夫之求;讲堂所明之学,皆濂洛关闽[256]之理。僻壤悉为学之地,田间之子弟悉为学之人。诚西河讲堂之泽之宏,而赞天子有司之隆治[257]于无尽者也。
简析
明代浮梁县令沈良佐倡建西河讲堂,“构房庑数十间,庤廪储谷,岁得数百石。延知名之士,待来学之人。饭田丁以备薪汲,辟蔬圃以应饔飱”。作者应约撰写了这篇记文。他先阐述了倡建讲堂的重要意义:“若使天下多学之之地,多教之之人,则英才辈出,诗书之泽无往不然,不亦俗淳而化洽欤?”然后笔锋一转,阐述书院倡建者的重要性:“谁为为之,以佐王治于休隆也?则书院讲堂之建,是在贤人君子矣!”再具体落实到对沈君崇文重教德政的颂扬:“以致政之余,犹体国家之意,成就后来之俊秀。其志念远矣!”以及对西河讲堂倡建的深切期望:“讲堂所育之才,应公卿大夫之求;讲堂所明之学,皆濂洛关闽之理。僻壤悉为学之地,田间之子弟悉为学之人。诚西河讲堂之泽之宏,而赞天子有司之隆治于无尽者也。”语言骈散错落,文辞优美,行文如行云流水,纡徐有致,堪称记文之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