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读1
《摩尔·弗兰德斯》讲述了一个从成年后就一直做妓女和小偷的女人声名狼藉的一生和她最终悔过的故事。这部小说第一版的扉页就像是一个时尚的皮书套,给这本书的内容做了一个广告,重点描述了女主人公生活中可耻的部分:比如她出生在新门监狱,曾经嫁给过她自己的弟弟,最终被流放到了弗吉尼亚。
除了谋杀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别的罪行能使她的罪孽更加深重,而我们后来得知她曾经很认真地打算过杀人。她的一生很像当时流行的那些虚构的流氓传记,也和那些有关罪犯的可怕的报导很相似。不过《摩尔·弗兰德斯》和它们的相似之处也就仅限于此,尽管它和同时代的描述底层生活的文学作品,比如流浪汉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却与它们有着极重要的差别。被囚禁在新门监狱期间,摩尔终日为上绞刑架而担惊受怕,这是她生命里最黑暗的时期。也正是这段时期让她经历了精神上的觉醒,这是导致她最终忏悔的一次精神的重生。笛福选择摩尔作为他道德神话里的主人公还是有充分理由的。如果摩尔都能够获得精神上的忏悔和再生,那么也就没有什么人能超越天意对人性的仁慈干预。
笛福写出他最畅销的杰作《鲁滨逊漂流记》的时间比《摩尔·弗兰德斯》早三年,现在《鲁滨逊漂流记》是一本公认的英语文学经典作品。《鲁滨逊漂流记》一直被喻为“精神自传”,意思是说很多清教徒作家用虚构的方式,把他们的生活诠释为原罪,悔恨,交流和救赎的原型。虽然这本书也适用于其他的诠释,但它还是脱离不了这种“精神自传”的套路,因为书中的主人公在历经磨难、受到神的警告之后,最终认清楚了自己罪孽深重的天性,并且学会了把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很随意的事件和征兆诠释为上帝对人的神圣旨意的证据。这种力量一部分来源于笛福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的非凡能力。他当作家的重要经历,尤其是他诠释人物的技巧,使我们相信我们真的听到了鲁滨逊真实的声音,也见证了改变他生命进程的重大时刻。
在《摩尔·弗兰德斯》里,笛福给自己布置了一个更艰难的任务。不仅仅是因为他第一次尝试写一个女人的自传性的忏悔,而且在《摩尔·弗兰德斯》中他有意选择了一个因为生活中的邪恶而臭名昭著的女人。如他在序言中写的那样,她“自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放荡,不仅如此,她简直就是放荡和罪恶的产物”。但是从我们这里,笛福为他的女主人公赢得了更多的同情,甚至比对鲁滨逊的还要多,我们喜欢摩尔是因为我们越来越在意她最终变成了什么样子。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故事的结构松散,进展缓慢,但是笛福依然可以呈现给我们一部完整统一的小说,这就是原因。当摩尔开始对她的罪行变得习惯(“麻木”是摩尔用的一个非常有表现力的当时的词汇)的时候,她生活里的事件开始像云层一样,慢慢地但又坚定地累积了起来,直到暴风雨到来把这种局面打破,摩尔被抓起来关进了新门监狱。通过她回到新门这件事,笛福证明了一点:当一个女人的邪恶把她带向人性堕落和绝望的最低点时,天意最终会带给她精神上的自我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