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双一流”大学评价研究报告2022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大学评价的原则和目的

安邦智库秉持“公正、科学、合理、透明、公益”的第三方中立评价原旨,坚持为考生、家长挑大学、选学科、定专业、寻导师提供精准资讯,为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投资高等教育等提供权威参考,为高校科学定位、合理分类、办出特色、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教育界提升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塑造中国大学排名品牌提供标杆,为党政企事业单位等招聘和选才用人提供比较标准。安邦智库发布的“大学排行榜”被誉为“绿色排行榜”“透明排行榜”“开源排行榜”“公益排行榜”。为有效达成上述大学评价目标,我们制定了严苛的指标遴选原则和相应的计算方法,尽最大可能确保大学评价结果的科学、公正、合理和符合常识。具体而言,“安邦版中国大学排行榜”在评价体系设计和指标遴选上,始终坚持公正性、系统性、导向性和可操作等四大原则,保证科学、公正、客观和系统地评价不同类型、层次、性质的高校,独立展示被评价高校的历史成就、现时能力和发展状况。

一、政治论原则

安邦智库系列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总的指导思想,以习近平关于教育、高等教育、大学、世界一流大学、评价等的重要论述为行动指南,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全面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全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坚决扭转不科学、不合理、不公正的“五唯”大学评价导向,[2]加快建立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系统提升我国大学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加速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聚焦立德树人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做好“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的重点工作要求,在大学评价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完整、准确、全面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开展大学评价工作。构建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的大学评价指标体系,聚焦以师生发展为中心的大学评价思想,以办学“质量、成效、特色、贡献”为大学评价价值导向,以钱学森院士创立的从定量到定性的综合集成法为大学评价方法论体系,在保持大学评价基本定位和评价体系框架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继承创新。

(二)强化分类评价,突出诊断功能

创新大学分类标准,提出新的中国大学分类设置标准和分类体系,防止用一套固定的、静态的、死板的大学评价标准评价所有中国大学,努力做到以一类大学群为评价单元,突出类型特色和层次特色,体现办学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加强不同类型、层次、形式、性质大学的分类评价。在具体大学评价中,强调立德树人成果的顶尖性,在国际层面、国家层面、同行层面进行比较,强化“杰出人才”“代表作”“典型案例”等的增值评价,设置开放性留白,突出自我评价,充分体现大学的办学定位与特色贡献。大学评价体系和评价结果信息服务突出诊断功能,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通过大学发展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既看历史贡献,也看现实表现,还看未来潜力,总结周期性建设成就,查找立德树人的结构性短板,呈现办学优势与发展不足,助力大学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大学特色化高质量发展。

(三)彰显中国特色,接轨世界标准

中国大学姓“中”,党领导的大学姓“党”,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科,首先是中国特色,其次是世界一流,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建学科、建专业,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中国崛起服务、为中华民族复兴服务、为中国人民满意服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服务。中国大学评价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和大学发展实际,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构建中国特色“双一流”大学评价体系,创新评价方法,制定中国标准,特别是评价以文科见长的大学时更要凸显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学派。同时,中国特色大学评价体系预留开放接口,鼓励中国大学与外国大学在世界舞台上同场竞技,用同一套标准客观衡量中国“双一流”大学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多远,真实差距在哪里、有多大。

二、认识论原则

安邦智库在大学评价指标遴选上采用金字塔原理和“新闻洞”理论,结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严格筛选出高层次、具有标志性、可操作的反映高校质量的指标和持续性质量提升的指标集,确保最终遴选出的大学评价指标具有简洁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可重复验证性和可持续性等特征。

(一)公正性原则

确保被选择的大学评价指标具有可比性,可比性是保证公正性的前提,符合可比性条件的指标是通过国家和社会权威机构、遵循严格程序与评选标准确定的人和事物,确保大学评价指标在评价理论上站得住脚,能客观反映高校的办学实际情况。同时,依据分区、分类、分级和分层评价的计量理论,确保每一所大学都尽可能获得公正的评价和合理的、符合常识的评价结果。

(二)系统性原则

大学评价必须采用闭环内的若干组合指标集进行系统衡量,指标间要互相联系、互相区别、互相制约,同一层次指标尽可能界限分明,体现出较强的系统性、层次性和区隔性。同时,保证大学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每一个指标都有明确的内涵、科学的解释和可靠的数据来源,考虑指标遴选、指标权重设置和指标计算方法的科学性。

(三)导向性原则

大学评价指标是确认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大学评价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引导大学科学定位、合理分类、办出特色,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科技研发质量、社会服务质量、文化传承与创新质量、国际交流与合作质量。确保被选择的大学评价指标具有持续性、导向性功能。大学评价的目的不是单纯评出大学的名次及优劣,更重要的是引导被评高校客观地了解、理性地认识和准确地把握本校的特色、优势、劣势、挑战、机遇等,鼓励被评高校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向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发展,特别是向着党和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方向与目标发展,以此体现并发挥大学评价工作对高校发展的正向导引功能。

(四)可操作原则

大学评价存在理想的应然状态和不理想的实然状态。确保被选择的大学评价指标简单、实用、可重复验证以及指标数据可连续公开采集,是大学评价的基础要求。大学评价指标操作尽量简单方便,保证指标数据易于获取,且不能失真。确保评价指标体系繁简适中,计算方法简约可行,数据来源科学可靠,在保证大学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全面性、合理性的前提下,指标体系尽可能简化,运用高等数学方法和社会科学统计软件等减少或去除对结果影响甚微的指标。[3]严格控制指标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采用无法核实、缺乏公信力的自建数据库或自报数据及不持续的数据。安邦智库是国内外第一家公布全部指标体系、指标数据来源、指标计算方法和评价研究报告的第三方大学评价机构,评价结果可以按照同样的指标、程序、数据和方法复核验证或二次开发。

安邦智库开展中国大学评价和创业创富等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示范的主要目的与重大意义在于:①引导中国大学提升立德树人质量,重视研究生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的层次及规格,培养更多拥有钻研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毕业生,真正提升中国大学的“立德树人”水平、培育优秀人才与杰出人才的能力;②促进中国大学提高科学技术研发水平,明晰高校办学类型和办学定位,鼓励高校在国家和区域的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高校对国家、行业产业企业和社会的贡献力及其社会影响力;③帮助考生、家长选好大学、挑对学科专业,追踪调查大学毕业生的职场表现和职业成就,对大学的人才培养水平和毕业生在职场中的层次及规格进行分类定位,可为考研、考博学生及家长选择大学、挑选专业和做好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等提供权威参考,为考生“选大学、挑导师”提供精准资讯;④践行大学分类指导、分区评价理念,率先提出技职型、应用型、专业型、研究型大学分类新标准,服务中国高校科学定位及合理分类、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实现高质量发展,有效引导高校自主创新、错位发展、打造特色、树立品牌,积极适应并引领一国或一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努力建设成为毕业生质量高、科技研发水平高、服务社会效果好、国际化程度高、杰出师资数量多的世界一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