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一直是我国政府关注的重点。但是,我国的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匮乏、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力素质低下、农民收入不高、现代化发展缓慢等诸多问题。2005年,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央提出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作为发展“三农”的基本方针,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等改革举措。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逐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随着中央各项惠农政策的不断推出,中国的农业发展迎来黄金时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生机和活力。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农业也不例外。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农产品消费需求不断向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发展的背景下,以“淘宝村”为代表的农村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迅猛。根据阿里研究院的统计,截至2022年,淘宝村已经覆盖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180个市(地区),数量达到7780个。商务大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17万亿元,其中农村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为1.99万亿元。
小农户是中国数量庞大的农业经营主体。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中国有农业经营户20743万个,其中,规模农业经营户398万个,农业经营单位204万个,农民合作社91万个,剩余20050万个为非规模农业经营户(广义的小农户数量占农业经营主体的96%以上)。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小农户生产是中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陈锡文,2018;徐旭初、吴彬,2018)。基于我国的国情和农情,“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互联网+”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农业创业人才拥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善于学习,敢于接受新事物并付诸实践,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经营和运作方式。
近年来,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制定的方针政策中也提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够有效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乡村振兴和实现农民致富增收,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与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相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注重提升农业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建设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和提升农民综合素质,这也是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选择。基于以上背景,本书对农业创业人才、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学术界的研究和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