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技金融融合效率及提升路径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与金融的有效结合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产业创新活力的有效工具,是促进河南省科技型企业发展不可忽视的巨大力量,是推动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最有效方法,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力支撑。可见,科技金融作为科技创新体系与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日益明显。只有以科技引领金融创新,以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和金融有效融合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科技和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动力和支撑作用(揭红兰,2020)。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进一步加剧,我国的科技金融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影响。河南省地处中原,受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科技金融市场也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目前,河南省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时期,大多数地市县区的科技型企业深陷互保圈、互保链,企业融资环境恶劣(郭林涛、禹志明,2019)。加上河南省科技金融支撑体系尚不健全,导致科技和金融无法真正融合到一起,而且在实体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金融资本的意识也无法真正与科技相融合,科技金融发展成效不佳。摸清河南省科技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及痛点,对科技金融体系建设以及科技金融未来的发展极为重要。

1.2.1 学术意义

河南省对科技金融结合模式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不仅科技金融的内涵没有被科技金融发展中的主体完全掌握,而且科技金融在资源配置中存在的缺陷也未得到解决,这些都会导致科技金融结合模式出现问题,进而会导致科技金融发展效率低(李善民等,2015)。本书研究了河南省科技金融相关政策,详细分析了河南省科技金融的现状,并总结回顾了科技与金融结合模式,为今后的科技金融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另外,从有关科技金融的研究方法看,大多研究方法侧重于定性研究和简单的统计描述,得出的结论说服力不强,并且无法挖掘科技金融中存在的更深层次的问题。鉴于此,本书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恰当的统计方法和计量经济模型,使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并且希望在定量分析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前人所没有觉察到的问题。

1.2.2 政策价值

河南省要抓住发展的新机遇,增强发展的新动力,构建发展的新优势,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要想解决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增长方式转变、发展难题的破解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就必须加强科技与金融的创新互动,以此来引领和支撑河南省未来的发展。因此,探索科技金融发展规律及完善科技投(融)资合作体系、解决科技创新创业发展的融资难题意义重大。

1.2.3 研究目的

河南省科技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金融服务体系单一,这表明河南省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现状不佳,商业银行难以拓展科技融资产品及开拓新业务,地方政府、各类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参与较少,风险担保补偿机制及创新创业和金融资源对接的新机制和新模式不完善,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等的融资需求。要想创新科技金融发展的模式,不仅需要政府、相关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而且需要企业自身大力创新。河南省科技金融发展应该更加重视保障机制的稳定和规范,要建立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和风险管理保障体系,构建三位一体的路径体系,即“政府引导监督、金融主导培育和中介服务支持”,使需要资金支持的企业可以获得金融支持,金融机构为实现利润空间的扩大也参加科技创新和发展,最终实现利益最大化(潘月勇,2016)。

本书通过对河南省科技金融的几种结合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对河南省科技金融发展的状况及科技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希望通过有效地配置河南省科技金融资源,探索良好的科技金融运营模式,为河南省科技金融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一些可行的政策建议,以促进河南省科技金融高效、有序、健康发展,助力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