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和大家一起,也想一个人待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想和大家一起,也想一个人待着

我想要一个人待着,真的没关系吗?

性格内向真的没关系吗?

我想要一个人待着,与人对话只会越聊越疲惫。比起大家聚在一起吃饭,一人食三角包饭更舒心,并非是讨厌那些人,况且前往聚会地点连10分钟都不到,但一想到回家之后可以舒服地休息,就对聚会提不起兴致。比起结伴回家,一个人回家更轻松,为了避免在地铁站遇到熟人,故意走远去两端坐车。

你是否也有过以上想法呢?如果是的话,你肯定也苦恼过自己的性格是不是太过内向了。虽然内向不是什么障碍或疾病,但也不能算是积极的形象。我们很难听到父母苦恼地说,“我家孩子性格太随和了”“我家孩子太外向了也让人担心”。多数情况下,父母都是为自己的孩子性格内向而发愁。

“我家孩子太内向了……”

这句话我从小听到大。在一场对话中,比起主导聊天,我更喜欢安静地旁听、安静地思考,可是如果一直保持沉默,就会有人示意我说几句。本来我是想说点什么,但别人的提醒让我想说的话到嘴边又止住了,我再一次陷入沉思:“是该说点什么,但说点什么好呢?”本来想要发自内心去做的事,不敢轻易去做了。不知什么时候,被人们贴上了标签:安静、敏感、软弱、胆小、认生……与他人相处总会出现令人疲惫的状况,怎么想都是一个人待着更好。内向者想法多,在行动之前需要时间去思考、准备,这些在旁人看来,却成了消极的表现。内向者敏感,容易烦恼、焦虑,狭窄的交际圈还使他们面临被社会孤立的风险。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人的性格也是如此。性格使然,内向者谨慎行事的风格能让他们较好地处理每件事。他们能够和少数人交心,进行深度的对话。认为一个人待着更自在,并不意味着性格内向的他们就要自我圈禁。

什么是内向型性格?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内向型性格。一个人的性格由许多种属性构成,内向型就是其中之一。“内向”一词,顾名思义,即倾向内在。内向型人的社会能量不是向外发散,而是储存在自己的内部世界,这种人会独自思索或是专心地集中于某件事,以此来获得能量。他们就像猫一样,保持着面包一般的姿势待在自己的领域,与主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一旦人靠近它,它就往后退。对他们来说,在喧闹的环境中与人们不断地交谈是最糟糕的事情,相比于说话,他们更多的是去倾听。

外向者与人相处时向外发散能量,同时能量得到补充。而内向者一旦长时间暴露在社交场合,就会像肥皂遇水一样溶化,变成小小的一块。

人群使我筋疲力尽,只有远离他们才能让我重新完整。 ——查尔斯·布考斯基

  (People empty me. I have to get away to refill.——Charles Bukowski)

首次提出并使用“内向型”“外向型”概念的人是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兼任心理医生及心理学家的他是MBTI——如今备受大家关注的性格类型测试——的祖师爷。荣格于1921年出版了《心理类型》一书,对性格进行了分类。根据荣格的说法,人的性格大体可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种,然后他又把人们认识、感知世界的方式归纳出4种类型——感觉、直觉、思维和情感。因此人的性格可分为8种类型,该书主要对每一种性格类型的普遍特点进行要点概括。

你并非独自一人

外向者总是能够自信地微笑着与陌生人搭话,他们走到哪儿都受欢迎。然而对于有社交恐惧症的性格内向者来说,做出这种举动的概率趋近于零。难道内向者的交往对象只能是远距离的异乡人吗?如果说内向型是一种糟糕的基因,那为什么它没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被淘汰,最后只剩下外向者存活下来呢?而且在这个世界上,内向者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多。根据统计,有47%~55%的美国人是内向型人,这意味着比起扩展人脉,有过半的人更享受一个人看书的时间。那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更常见的却是外向者呢?

内向者做自己的朋友,与同样是内向者的同类分享友情,内向者的社交圈不需要很多人。而外向者呢?与他们更合得来的是同样性格外向的朋友,他们拥有比内向者范围更大的人脉交际网。交际网里的外向者数量不断增多,内向者不断地减少,我们将其称为交际网的外向,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感觉外向者数量更多的原因。

一群外向者相遇,若是彼此合得来,他们便会在SNS(社交网站)上分享在一起的照片。此时内向者不管在哪里,都还是过着属于自己的时间,有可能在家,也有可能在咖啡馆,还有可能在书店一个人看书。

自认为性格内向的朋友,不要担心,你并非独自一人。这本书想要告诉你,虽然你安静、敏感、寡言少语,但是你冷静、思想深邃、心思细腻,保持原样地做自己,你也可以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