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墩墩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开启我们的社交

百度上搜索了一下“什么时候孩子才有社交意识?”答案各有不同,有说一岁到两岁之间,孩子的社交需求变得明显,他们喜欢与较大的孩子玩耍。也有说要到两岁之后,自我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快速发展,他们渴望与他人交流和相处。看着这些说法,我对照了一下墩墩,很显然他的社交需求还没有很旺盛。

有时候,墩墩会主动和别人打招呼,但不是出于社交的目的,而是在模仿大人之间的寒暄。比如在电梯里,墩墩会直勾勾的盯着别人,突然响亮的喊一声“奶奶!”对方会惊讶然后脸上浮现慈祥的笑容,夸一句“好宝宝,会打招呼呦!”但墩墩的招呼也有让人尴尬的时候,有一次他对着一位大概四十出头的大姐喊“奶奶”,对方听到后简直花容失色,她对着电梯里的镜子反复审视着自己的发型和打扮,似乎在确认并不是自己打扮老气,而是这小屁孩乱说。在听到我纠正墩墩应该喊阿姨后,大姐这才露出满意的表情。

墩墩有过两次主动和别人沟通的经历,但都以失败结束。第一次是他看到两个一年级的小哥哥在玩奥特曼卡片,他也想要一张。于是,在他蹲在旁边观看了一会后,他小心翼翼地把手伸向了盒子里的卡片,哥哥很警惕地把盒子拿走了。但墩墩并没有放弃,他继续跟着两位小哥哥,嘴巴甜甜的喊着:“哥哥,哥哥~”他不会完整的表达自己的需求,以为喊几声哥哥就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但哥哥们对自己的卡片视若珍宝,不会轻易的送给他人。最后,两位小哥哥抱着自己的卡片跑开了,被拒绝的墩墩立刻嚎啕大哭。我立马将他抱起,一边给他擦眼泪,一边说“妈妈带你去买奥特曼卡片。”墩墩在我的安抚下渐渐停止了哭泣,但仍然是一副难过的模样,看得我很心疼!我抱着他边走边说:“咱不跟坏哥哥玩,他们太小气了。”墩墩立马学着我的话:“坏哥哥,坏哥哥。”我一听又觉得不能这样引导孩子,赶紧改口:“不不不,宝宝。哥哥不坏,哥哥只是太爱自己的东西了,不舍得给别人玩。如果有别人问你要东西,可是你不想给,咱就不给,拒绝别人没什么,被别人拒绝也很正常,我们要接受。”我讲了很多,不知道墩墩听懂了多少,但他的情绪安定了下来,没再说卡片的事了。

还有一次是在附近的公园里,墩墩看见一个同龄的小男生拿着一个大大的挖掘机,他想要玩。于是,他拿着自己的小挖掘机走到别人身边,示意着交换玩具。小男孩的奶奶也帮着墩墩:“咱跟小朋友换着玩一会,好不好?”小孩子摇头拒绝后,墩墩还在努力促成交换。小男孩的奶奶再次尝试,想要说服自己的孙子可以成功的完成一次社交,我蹲在一旁,没有说话,静静地看着。我想看墩墩是否能独立的完成这一次玩具交换。再一次,墩墩遭到了拒绝!小男孩的奶奶也在看到自己的孙子委屈的表情后,立马放弃,话锋一转:“小朋友,哥哥不愿意交换,你自己的挖掘机也很酷啊!”墩墩听到这句话,开始急的跺脚了,看到墩墩着急的模样,我也上前轻拍着墩墩的背,安抚他的情绪,并试图转移他的注意力:“宝宝,我们去那边玩沙子吧!”小男孩的奶奶也趁机抱着孙子快步离开了。墩墩看到他们离开,知道挖掘机是换不成了,开始哭了起来,我将他抱起,往相反的方向走去。我们来到草坪上,草坪上浅浅地铺满了养护的细沙。“墩墩,我们来挖沙子哦!”我拿着挖掘机,手动操作,用铲斗挖到了半斗细沙。墩墩看到后,立马来了兴趣,开始模仿我的动作挖沙。我拿出纸巾,擦去了他脸上未干的泪痕。静静地看着墩墩玩沙,我心里却感到很自责。明明刚才我可以帮墩墩争取一下的!哪怕结果还是一样的,但墩墩会感受到妈妈是站在自己这边的,是帮着自己的。墩墩已经勇敢的向前迈出了一步,但我却没有及时跟上他的脚步。想到这里,我的自责加深,几乎变成了悔恨!全然忘记了自己当时是抱着让他独立的想法而“坐视不理”的。

经过观察,我发现两岁之前的孩子都是各玩各的。虽然他们处在同一个空间,有时候甚至会挨得很近,但他们没有和别人交流的意识。我手机里有一张照片,是墩墩和一个小女孩的合照。照片里两个人紧挨着站在一起,都在用手玩着面前的玩具,墩墩高兴的笑着,小女孩转头看着墩墩,也笑眯眯的。我把照片发到家庭群里时,爷爷发来消息“墩墩交到新朋友了!很好!”我回复他“不是新朋友,就各玩各的两个人。看着很像认识的对不对?”

成年人之间有边界感,和陌生人在一起时有社交距离。但是孩子没有,上了年纪的大妈们也没有。对我而言,我还是很喜欢带墩墩出去玩的时候碰到大妈的。因为他们更愿意主动和别人攀谈,而且他们更会哄小孩子,也更容易喜欢上别人家的小孩,会让小孩子觉得亲近。我们小区有位照顾双胞胎孙女的奶奶,非常随和热情。每次见到墩墩,都会响亮地说“弟弟出来玩啦!”然后从包里掏出各种零食给墩墩。墩墩见到她的次数多了,也会主动地喊她“奶奶”,老人家听着更高兴了!我碰到过很多照顾孙子孙女的奶奶,绝大多数都很爱和别人聊天,大人之间聊着天,小孩子自然也就一起玩。我们因为不认识彼此,反而可以聊出更多话题和内容。因为很多时候见了一面就后会无期了,所以大家都心照不宣,没有人询问姓名和住址等详细信息。我们一边聊天,一边看着孩子,孩子们一起玩耍,相互交流玩具和零食,有时会因为争夺某个东西一方哭泣。但因为大人们都在,会及时干预,不让小孩子之间的矛盾升级,更要确保孩子的安全。所以,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也慢慢学会了和其他小朋友相处,懂得了合作,公平,谦让的美德。

相较于年长一辈的奶奶们带娃,年轻的妈妈们则社恐的多。我碰到过一些跟我年龄相仿的带娃的妈妈们。她们基本上都很安静,陪孩子的时候要不然在一旁玩手机,要不然就静静地看着孩子玩,要不然就陪孩子边玩边教学,很少会主动和别人发起聊天。有一次,墩墩在海洋馆里的儿童乐园玩滑滑梯。他和一个小女孩一起爬台阶,然后一前一后从滑滑梯滑下来。我蹲在下面接住了滑下来的墩墩后,没有离开,把紧接着滑下来的小女孩也接住了。女孩的妈妈笑着对女孩说:“宝宝,要谢谢阿姨哦!”她在通过和孩子说话的方式向我表示感谢。接着,她蹲在滑滑梯顶部,确保两个孩子是在坐稳后再滑下去的。就这样,我们俩默契的成为了两个孩子共同的守护者。自始至终,我们俩人没有说过一句话。她在离开的时候,对我笑了一下,然后对着她女儿说:“跟阿姨和小哥哥说再见!”还有一次,在商场的“趣玩伴”,墩墩坐在沙池里玩沙子,进来了一个年龄稍大一点的小男孩。小男孩坐在墩墩身边,拿起手边的挖掘机就要玩。墩墩立马就急得叫了起来:“挖掘机!”小男孩的妈妈立刻说:“把挖掘机给弟弟,那是弟弟的。你去玩另一个挖掘机!”她指着远一点的挖掘机,示意小男孩去那边玩。谁知道小男孩拿到挖掘机后又返回来坐在墩墩身边,他想和墩墩一起玩。“我们一起把沙子放进桶里好不好?”他歪着头对墩墩说道。墩墩不知道怎么回答,他看了哥哥一眼,继续低头玩了起来。小男孩的妈妈继续说:“你自己再拿个桶不行嘛!”“没事的,小朋友。你们一起玩哦!弟弟愿意跟你一起玩,他只是不知道怎么回答你。”我替小男孩回复了她妈妈。然后,我主动对她说:“你家宝宝真棒!会主动交朋友呢!”见我发起了聊天请求,她也高兴的回复了我,我们俩就这样一搭接一搭的聊到一方离开。

现在的我,再带墩墩出去玩,都会主动和别的家长聊天。我发现很多年轻的宝爸宝妈并不反感别人和他聊天,聊了几句就能打开话匣子,交流育儿经验,感慨带娃的辛苦,吐槽养孩子的开销,分享遛娃的好去处,打探哪所幼儿园更具性价比。其实大家都是一样的心理,都希望别人能主动开启话题。我们这一代人因为过多的使用手机和接触了太多纷杂的网络信息,在现实生活中变得越来越社恐,畏缩,甚至越来越冷漠。说真的,我们应该向孩子们学习,向大妈们学习,主动沟通,共同开启我们的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