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文心济时代(全3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中国人为什么爱回家过年

唯有回到老家,这个年才是完整的,才是生动鲜活的。家里总留着一盏最温暖的灯,照耀着回家过年的路,这是所有游子心里的最大期盼。

每到临近过年,人们打招呼的方式渐渐都变成了:“你什么时候回家?”“你多久没回家了?”

1月7日,是2023年40天春运的第一天。春运,被称为“地表最大规模人口迁徙”。经交通运输部门初步分析判断,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客流总量预计约为20.95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99.5%,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0.3%。

对于很多三年没回老家过年的人来说,这也将是最为温馨、最为期待、离家最近的一次春运。

疫情三年,让多少游子与家人天各一方,让多少老人望穿秋水,让多少留守儿童苦思父母?而今年,这一切的相思、期盼、等待,相信都将化为阖家团圆的喜悦和美好。

中国人为什么如此执着回家过年?今年回家过年,有什么不同?

回家过个团圆年,是流淌在中国人血脉里的基因,是中国人重土情结最为淋漓尽致的展示。

在古代,由于山高路远,想回家过个春节并不容易,游子们只能把思乡的情感寄托在诗词里。如唐朝诗人王湾只能在旅途中遥想家乡过年的盛景,他将心中的苦闷寄托在诗中,写下《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而清词人纳兰性德写“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旅途中的情绪就更为惆怅。诗佛王维写得很委婉,“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问的是梅花,想的是亲人。

这种浓厚的乡土情怀、团圆愿望,最后都浓缩凝练在这平仄起伏的方块字中。

到了现代,回家依旧是过年最重要的日程。但改革开放初期,春节运力还不太发达,过年回家对游子来说是又喜又愁的事。喜的是,辛苦一年,终于可以回家团聚;愁的是,回家的车票却一票难求。曾经有多少人在火车站彻夜排队却买不到票,只能暗自落泪;又有多少人曾欣喜若狂拿着站票,颠簸几十个小时也要回家。

还记得2008年初,中国南方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雪灾。当时的铁路大动脉京广线列车全部瘫痪,差不多有40万人被困在了广州火车站达11天之久。那一年的春运,成了中国人对过年回家难记忆最深刻的一幕。此后,高铁发展突飞猛进,困扰了中国人几十年的回家难、买票难的春运难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为何回家之路如此不易,中国人还是要想着回乡过年呢?因为中国人看重根脉,唯有老家的氛围、儿时的味道、父母的亲情,才是最治愈人心的。

由于中国城乡的二元结构,游子们平时在大城市、发达的东南沿海打拼。很多人自嘲,回了老家,就从陆家嘴的CBD精英杰瑞、迪森,变成了村口的“狗剩”“二蛋”,原来的西装笔挺变成了花衣棉裤。在家里,大家卸下重负和面具,无拘无束地做回自己,找回儿时的轻松快乐。

有网友说,年轻时总向往着远方,远方才有梦想,但总有几个人,盼着你回家,家才是一生的方向。正如《回家的路》唱道:“回家吧,幸福。幸福,能抱一抱父母。说一说,羞涩开口的倾诉。灯火就在,不远阑珊处。”

唯有回到老家,这个年才是完整的,才是生动鲜活的。家里总留着一盏最温暖的灯,照耀着回家过年的路,这是所有游子心里的最大期盼。

回家过年,是思念与亲情最直白的表达。正如有网友说:过年不是父母最盛大的节日,你回家才是。

虽然有不少人吐槽着,“不想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关心”“不想听到父母的唠叨”,但回家的脚步却诚实地透露了想家的心。许多网友不告诉父母,自己悄悄回家,偷偷拍下视频,记录父母看到自己的那一刻惊喜的表情。视频里,有欢快鼓舞,也有感动落泪,但这些都是积攒了的思念最真诚的流露。

然而,从2020年开始,这种大规模的团聚突然被按下了暂停键。在被疫情困扰的三年里,“提倡就地过年”成了新风尚。

为了防疫大局,为了安定祥和,游子们做出了情感牺牲,留在了奋斗的城市,不再拖家带口回家。而居住的城市也展现了极大的温情和善意,用各种温暖的举措,让留下来的游子们也能享受到过年的欢乐。如杭州,近两年一直给留杭过年的务工人员发现金大红包,让人感到很温馨。

这几年,很多人跟老家的亲人之间,更多地只能通过视频等方式在“云上”过年,那种最炽热的情感只能暂时深藏心底。但时间久了,真的会憋出乡愁来。游子的心声家乡听得到,他们心里的委屈家乡也都懂。

比如有些地方,在防疫政策调整优化前,就已对游子张开怀抱,展现得极为温情。如在2022年12月初,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县长梁高武,公开喊话在外打工的游子春节回家过年,“有钱无钱回家过年,欢迎你们回来”,获得点赞无数。

去年过年,北京一年轻姑娘,给老家嘉兴的社区打电话询问返乡政策,社区人员解释了半天,最后说了一句:“想家了吧?想回来就回来吧!”短短一句暖心问候让无数人破防,许多人写下“你永远可以相信浙江”。

偶尔也有个别地方摆出一副冰冷的面孔,令人心寒。比如,最近,就有一地依然在倡导不要回乡过年。官方最后解释,说是发布人员误把内部掌握的文件擅自发布,已对其进行批评,将相关文章火速删除。陈述的理由听上去言之有理,看上去用心良苦,但依然遭到了回家心切的网友们的冷嘲热讽。

现在,三年过去,游子们再也不用为各地采取的防疫措施发愁,再也不用担心村干部、邻居可能会有些异样的目光,可以自由、安心地回家了。回国入境也不用再隔离,长期旅居海外的游子也可以顺利回国了。即便远在天边,但跟家乡也只有一张机票的距离。

有人说,过年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仪式感”,而这份“仪式感”只有在老家感受才最为强烈。最近在社交平台上,第一波回乡的人们已经开始准备杀年猪、灌香肠、办年货了,“年味儿”越来越浓,也催促更多的游子该踏上归家的旅途了。

过年的“仪式感”不仅在于过节本身,更在于让一年来的忙碌、辛苦在这段时间里得到沉淀和慰藉,吃几顿家乡饭、感受家庭温情,给自己充充电、打打气,鼓起信心,迎接充满希望的下一年。

对每一个小家庭来说,过年是一次重新出发;对于国家这个大家庭来说,亦是如此。

三年的疫情,我们国家一路走来并不轻松。今年我们终于迎来“乙类乙管”后的第一个春节,三年来大家累积的回乡过年、探亲访友、旅游观光等出行需求集中释放。可以预见,今年春节定将是“年味儿”浓厚热烈的一年。

但不能忽视的是,现在还处在“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特殊交汇时期,一线城市的感染高峰已过,但一些小城市、广大农村的感染还在过峰。而且农村地区的医疗配套毕竟薄弱很多,回家后,亲朋好友互相走访,聚集性活动会更加频繁,新冠病毒感染向偏远农村地区扩散的风险将明显增大。

有专家建议,可以提前做好一些防护物资的准备,比如准备一些口罩、手消的防护用品以及干湿消毒纸巾、手巾等,还要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随时保持手卫生,避免接触公共的物品,等等。也可以搭一把手,备一些退烧、抗病毒的药,带给老家的父母和邻里乡亲,因为那里用药要困难一点。总之,多一分对自身健康防护的重视,多一份对父老乡亲的牵挂,总没错。

回家的心情是急切的,但回家路上要注意安全。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分析研判,今年春运交通安全形势更加复杂严峻,不仅面临主干公路交通流量增大、自驾和客运出行风险加大、农村地区交通安全风险加大、冬季恶劣天气影响等交通出行的相关因素,还会与疫情防控新阶段的诸多衍生风险相互交织。安全才能回家,千万不要忽视。

因此,过年的气氛可以热热烈烈,但健康平安仍然是第一位的。我们希望,大家能在安定祥和的氛围中度过这个春节,也一起迎接充满活力的兔年。

无论个人还是国家,都太需要这样一个热烈祥和的盛大节日来驱散压抑心头三年的阴霾,拥抱一个全新自由灿烂的未来。

今年的回家路是顺风路,今年的除夕夜是团圆年。祝福即将背上行囊、踏上归程的你,一路顺利,平安到家。

赵波 执笔

2023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