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构建强国的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
习近平说:“中国以后要变成一个强国,各方面都要强”[1],“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过去强国的话语和理论基本上由西方垄断,强国经济学似乎只能是西方理论。
今天,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更要立足中国实践,全面提炼中国经济发展经验,努力揭示中国经济发展伟大成就背后所蕴含的系统化和规律化学说,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而这一切,归根结底就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强国经济学就是以中国为观照对象、以时代为观照对象,立足中国实际,提炼中国经验,从政治经济学视角深入剖析中国如何实现从“大国”到“强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它系统阐释和揭示了中国奇迹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逻辑。
当前,我们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面临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迫切需要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更好运用当代政治经济学理论指引现代化国家建设、探索强国之路,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中国经济学理论的反思
在过去的40多年里,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历史性伟大成就,赢得了世界的认可,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时至今日,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基于我国经济改革发展实践所形成的各种经济理论和学说还显得非常零碎,并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完整的、具有严密逻辑的中国理论和当代政治经济学,更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去解释中国经验,而是一直在沿用西方的概念解释中国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存在着重西方经济学、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倾向,导致不少学者出现了对西方经济学的“迷信”和“崇拜”,这妨碍了他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独立思考和理论创新。特别地,中国一些经济学者早已对西方的经济学理论形成“路径依赖”。每当中国经济发展取得成功,他们往往简单化地将其归结为学习和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成果;而每当经济出现问题,他们要么责怪西方理论没有得到很好遵从或运用,要么不自觉地从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寻找答案和理论依据。这种格局和状况,容易使我们丧失理论自信,甚至掉入西方经济学理论和西方话语体系的陷阱之中,从而误判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
回顾中国40多年的诸多改革,可以发现,不少源自经济领域自下而上的实际操作者的行动被中国的经济学者发掘总结,并以某些在西方经济学领域无法理解或似乎不严谨的概念不断被中国高层决策者采纳,它们经不断试验,进而以直白、朴素的语言形成权威的改革文件。基于这些概念的改革最后向全国推广,形成浪潮并取得了成功。比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公有制理论、共同富裕和对外开放等。正是这些在西方经济学里很难找到的中国概念,实际上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点火器,启动了中国40多年的经济改革,推动成就了中国经济奇迹。可以说,正因为中国没有遵循西方的教条,而是始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以才以雄辩的事实打破了西方中心论的“神话”。
事实上,任何理论都有其特定的适用性。现代西方经济学无论是从起源还是从发展来看,都与“西方”息息相关,是西方经验的总结。而且,西方学者所拥有的经历、背景决定了任何西方学者都不可能准确解释中国问题,更不可能解决中国问题。一味地用西方范式解释中国问题,用西方概念去裁剪中国现实,用西方理论去指导中国实践,结果一定是难以解决中国问题。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迫切需要经济学的理论准备和主体意识,更需要属于我们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没有主体性,经济学便不能解释中国问题,更不能解决中国问题。
中国道路创造中国奇迹,中国奇迹成就中国道路,两者相得益彰。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用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我国经济发展历程波澜壮阔、成就举世瞩目,蕴藏着理论创造的巨大动力、活力、潜力。我们不但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更要用中国理论阐释好中国道路。今天中国问题已成世界问题,中国现象已成世界现象,解答中国谜题本身就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世界历史意义。
中国的崛起对西方概念形成了挑战,中国的崛起和对西方的超越使得西方的概念和学说越来越难以针对中国问题提供准确解释。中国的发展有着西方经济学研究者所没有的丰富素材,是一座构建经济学理论的富矿。中国的学者要善于从丰富的实践中汲取和升华经济理论的中国元素。当前,中国经济学面临的任务是,不但要解构经济学的西方中心论,更重要的是对经济学的西方概念进行“术语革命”,进而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术语“创造性”重构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逻辑体系。中国的学者有义务和责任对西方概念进行解构和改造而不是坚守和盲从,以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价值。
强国经济学是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超越
透视中国经济成功的秘诀,中国与西方国家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国家的角色与作用不同,中国政府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进程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中国经济改革并不是简单实行市场化,实质上是对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构。300多年来,西方经济学总是囿于市场与政府相互替代的观点,从而始终无法消除经济发展面临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问题。而中国从改革开放伊始就清醒地意识到,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是经济改革的核心,经过不断调整,现在定位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并且要始终坚持两者的有机结合。正是这样的体制框架支撑了中国40多年的经济发展奇迹。所以,不是中国经济改革复制了西方经济理论,恰恰相反,是中国经济发展丰富了经济学理论的内容,为经济学理论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价值。中国向世界呈现的是取得经济成就的大国形象,这在本质上是中国理论和中国实践对西方的超越。
国家繁荣离不开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是确保现代经济体系持续繁荣的坚实基础。虚拟经济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现代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虚拟经济必须根植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绝不能脱离实体经济。没有了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实体经济的深厚物质支撑,一切虚拟经济都无法实现繁荣与发展,虚拟经济绝不能脱离实体经济。对此,习近平明确指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3]但是,受西方主流经济学影响,全球经济发展呈现“脱实向虚”趋势,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为虚拟经济的泡沫化与实体经济的空心化,这些进一步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等重大问题。因此,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如何协调发展成为各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命题。
曾有一段时期,政治经济学无用论泛起,甚至出现了“范式危机”。正如习近平指出:“有人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了,《资本论》过时了。这个说法是武断的。”[4]事实上,不是政治经济学无用,只要不断推进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始终会站在时代前沿,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我们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
本书开创性地将实体经济发展作为分析对象,以全新的视角来阐释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与演进,从而展现了一个以中国为样本的强国经济学理论逻辑。从学理上研究大国成为强国的经济学逻辑,不仅能够为强国时代提供新的理论,而且有助于阐释中国道路,建构中国由大国成为强国的理论。可以看出,正是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支撑中国走向强国,而其中的系统化学说经过总结,更可以形成强国经济学。本书以“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这一与中国发展密切相关的经济实践为切入点,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丰富实践素材中提炼和总结出规律性的经济学说,突出政治经济学的五大重要理论(政府与市场关系、所有制理论、收入分配理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放理论),就它们与发展实体经济的关系进行系统化阐释,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将中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实践经验上升为强国的系统化经济学说。
习近平指出:“现在,各种经济学理论五花八门,但我们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只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不能是别的什么经济理论。”[5]同样,支撑中国走向现代化强国的只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不是别的什么理论。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应将政治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实践结合,将中国经验上升为中国理论。因此,本书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开启新的理论视角,以适应当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来自我作为首席专家完成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成果,该研究成果在评审中获得了评审专家的肯定,并以“优秀”等级结项。它由我的博士研究生们共同完成,何雨晴、司婧雯、施炫伶、代红豆、刘少阳、肖玉飞、唐教成、冯文韬、李亚男、李超,他们每一个人都承担了其中的重要研究任务,因此,该研究成果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四年多来,借助项目支持,研究团队推出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发表了100多篇C刊(南京大学核心期刊)学术论文,先后出版了五部学术专著,这既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的发展,也促进了人才的成长。如今,其中不少博士研究生已经毕业并走上高校科研或教学岗位,成为有潜力的科研教学骨干。最后,还要感谢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孔丹给予的重视和肯定,以及该基金会的高梁和季红给予的大力支持和指导,是他们的帮助使此书得以列入“中国道路丛书”。
周文
2023年11月27日
[1] 国家体育总局编写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3] 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OL] .人民网,2019-09-19.
[4]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5] 习近平.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J] .求是,2020(16).